泡水疗对身体的影响:
进行各种水疗法时,水首先在皮肤产生作用,皮肤里有各种周围神经末梢和丰富的血管网,故水疗的程度、机械及化学刺激因素除刺激局部皮肤外,还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偏远部位器官发生各种不同反应。如热水坐浴可引起盆腔内充血,手浴能影响胸腔脏器,足浴能影响脑部血液循环等。
(1)冷刺激。
若全身受冷水刺激,特别是水温与皮肤温度相差较大时.会出现下列变化:皮肤血管收缩,皮肤呈苍白色,并出现鸡皮疙瘩(立毛肌收缩),此时皮肤是冷的;与此同114,心脏输出量增加,血压会短暂,性地升高。此为反应第一期。皮肤血管短暂(约1分钟)收缩后,表现为主动性充血,患者可能会有很舒适的温热感。此为反应第二期。
如冷刺激仍持续下去,则进入第三期。此时血管持续扩张,但血管的张力因神经调节疲劳而下降,主动性充血变为被动性充血,血管中的血流变慢,继之血管神经麻痹,局部呈瘀血现象,皮肤变为紫红色或紫蓝色,若再继续则会发生冻伤。
(2)热刺激。
温、热水刺激时,首先也会引起短暂血管收缩致皮肤苍白,但其反应较弱,反应的持续时间也较冷刺激短,随后再进入第二期——主动充血期。表现为周围血管扩张.皮肤血液增加,皮肤温度上升,增加排汗。第二期反应的持续时间及强度也不如冷刺激强,可能因热使血管张力变弱之故。如持续刺激时,则主动引起烫伤。水温感觉不太热时对血管无明显的刺激作用,但能使身体储藏热能。
皮肤有丰富的感受器,冷热刺激后,由向心神经传导到中枢神经而引起各系统的
反应。由于温热刺激在大脑皮层可引起抑制过程,故进行温水或不感温水全身浸浴时有镇静作用,治疗后欲睡。短时间的热水浴(40七,1~2分钟)可致兴奋,但长时间的热水浴,则可能导致疲劳、软弱、欲睡。
冷刺激亦有兴奋作用,如民间常用冷水喷头脸部以帮助昏迷者苏醒。短时间的冷疗法还可提高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发挥强身作用。冷刺激能锻炼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长时间则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因此,可用冷冻进行麻痹或使炎症部位疼痛减弱,即有镇痛作用。不感温对皮肤刺激性非常小。不感温浸浴能使从周围到大脑皮层的冲动减少,因此,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负担,使其得到休息,从而增强其抑制过程,起镇静作用。
水疗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水温、治疗时间、部位及刺激强度有密切关系。心脏局部冷敷时,能使心脏收缩次数减少,但收缩力加强,脉搏有力,血压下降。心脏部热敷时,使心搏加速,在适当情况下也可能增加心肌张力,但如温度超过39七或治疗时间过长时,心脏张力即行减低。
当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脏局部冷敷可获良好效果。但若是心脏本身疾病如心肌炎、内膜炎所致的心搏增快,贝“须长时间的局部冷敷,每日2~3次,每次2~3小时,可使心脏本身温度降低而使心搏次数减少。
作全身冷水浴时,因初期血管收缩,可增强心脏工作,心搏加速,血压上升;但不久则血管扩张,故减轻了心脏负荷,血压下降,心搏变慢,由于舒张期的延长,故心脏能获得更好的休息。
温度用4()七以上的水浴时,血管会短暂收缩,血压上升,之后则血管扩张,血压稍下降。但随即又出现第二次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心脏收缩力量的增强而引起,因心搏加速,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由于心搏加速时,舒张期就变短,因而能使心脏疲乏,故40弋以上的热水浴会增加心脏负担。温度感觉不太热时对心脏的影响不大。
在短促的寒冷作用下,肌肉紧张度增高,增加肌肉力量,减少疲劳,尤其伴随有机械刺激时更明显。但长时间治疗时,则会使组织内的温度降低,肌肉变僵直,使运动发生困难。短时间的温水浴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及减轻疲劳,较长时间的温水浴
会减低肌肉张力,减轻疼痛和痉挛,故常配合按摩及体疗,对治疗关节疾病有良好效果。冷刺激可弓I起平滑肌收缩,而热刺激可使收缩的平滑肌舒展,此种现象以肠的平滑肌为最明显,如冷可使肠蠕动显著增加,而热则可减缓或解除痉挛。故胃部及肠部受凉而疼痛时,热敷可以使疼痛缓解。
在水疗作用下,代谢过程加强,低温水疗时更是如此。低温水疗主要作用于脂肪代谢,过热或过冷水疗时,可使蛋白质代谢增高,但作用停止后即可恢复。
在热作用下,汗腺分泌加强,汗液大量排出,使血液浓缩,组织内的水分进入血管,故可促使渗出液的吸收,许多有害代谢产物及毒素随汗液排出。但大量出汗则可使氯化钠大量损失,身体有衰弱感。因此,水疗时应注意患者排汗的情况,因为在热作用下,有时汗液分泌可达1〜2公升或更多,这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并注意补充钠。
无论在局部或全身应用温度刺激,肾脏血管均随皮肤血管的扩张而扩张,发生主动性充血,故尿量增加。但长时间进行热治疗时,由于出汗多,尿量反而减少。在冷治疗下,初期因血管口径变小而尿少,随后血管扩张,故尿又增多。长时间的温水或平温水(1-2小时)浸浴,使肾血管扩张,有利尿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