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肾的概念及含义比西医宽广得多,将肾看作一个大系统,是人体生命之根。 中医学认为,肾脏系统的含义广泛,是由肾脏、膀胱、骨、髓、脑、耳、二阴、胞宫, 即属经络及奇经丿I脉等部分组成。包括了西医学肾脏的大部分功能,也包括了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其他系统及其器官的部分功能,在人体生理功能上 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肾的功能有哪些?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这里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人生育、 繁殖的根本,后天之精是维持生命的营养物质。“肾藏精”就是说肾的主要功能是把两 种精都贮藏起来,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长发 育是肾气的逐步成熟与充盛的外在 反应,表现为“齿更” “发长”,并 产生能促进人体生殖功能成熟的物 质——“天癸”,于是女子“月事 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从而 具备了生殖的能力。随着体内肾气 和肾精的增长,人体发育日趋健全、 充盛壮实。然而,随着肾气和肾精的衰退,人体的生殖和生命能力也日趋低下,直至 生命终止。为此,中医对小儿遗传性身材矮小症、发育迟缓、遗传性肾病、先天性肾 脏异常症、肾胚胎瘤等疾病,常归于小儿先天肾气不足;对男性频繁遗精、滑精、早泄、 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无精、少精、死精过多、精液不液化、精子活力不强,以 及女性性欲减退、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常辨证为肾虚、肾阴肾阳失衡。由此可见, 中医学认为,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长、发育,关系到人体的生 殖功能,涉及人的一切生命活动。中医学往往通过肾的精气盛衰来判断肾的功能,来 观察人体生命活动能力。所以,中医学所说的“肾”,直接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 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肾主藏精,精能生髓,脊髓上聚于脑。中医古籍《灵枢》中记载:“脑 为髓之海、肾通脑。”大脑为人体中的重要器官,俗称为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脑的 功能主管人体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所以,中医又有“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中 医理论认为,脑的一切功能活动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的。如果肾的精气充足,脑髓便 会充盈,人体便会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工作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听觉 灵敏;若肾精不足,脑髓便会空虚,人体便随之会出现经常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健 忘,甚至痴呆,还会失眠多梦,腰腿酸软,行走无力。正如中医所说“肾者,作强之官, 伎巧出焉”这个道理。
中医学认为,血液的化生不仅与脾、胃有密切关系,也与肾精密切相关。脾、胃 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消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成血液。精 血之间可以互化。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可以化生气血。正如《张氏医通》一书 所记载:“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类经》中记载:“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简 易方》也记载:“精为血之本。”以上古典医书的论述充分说明精血同源,精血可以相
互滋生转化。从中医精血互化理论来看,与现代医学对血液生成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共 同之处。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骼中的红骨髓,红骨髓可以制造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也在脾脏制造。 同时在血液形成过程中,水分、蛋白质和铁是重要的原料,还有促红细胞发育成熟的 维生素Bm叶酸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物质均为脾、胃吸收的水谷之精微所化。因此中 医学所说“肾主骨、生髓、藏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是有科学道 理的。
中医历来有“脾生血、肾化血”的理论,肾阳可以温煦脾阳,使脾阳旺盛。脾阳 健旺不但可以运化:水湿,而且可以使水谷之精微化生精血以助先天之精气。精足血则旺, 血旺精自足,精血相互滋生,共同生存。所以,中医临床在治疗贫血,尤其是治疗再 生障碍性贫血时,常常是脾、肾同治,既补脾又益肾,才能收效。养血填精,益气补 精之大法往往必不可少。由此可见,肾与血液之关系何等重要。
中医学认为“肾主水、肾为水脏”,为主管和调节人体水液平衡和水液代谢功能的 重要脏器。肾脏功能正常,“开合”有度,“开”能使水液得以输出和排泄,“合”能储 存一定量的水液在体内,供人体生理活动之用。《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严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这与现代医学的肾主水液代谢的认识有相似之处。对于肾主 水液代谢的功能,中医学认为,主要是靠肾阳(命门之火)对水液蒸腾气化的作用来 实现的。中医的肾具有阴阳水火两个方面:肾火为阳,不仅司生殖及泌尿等功能,而 且为人体之元阳而关乎四脏,主“开”、为“用”,有煦养四脏及“举阳”、泌尿排泄废 物等方面功能;肾水为阴,管四脏生成精液之物质,为一身阴之根本。
肾火与肾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共同构成肾之生理功能,起到 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除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外,还离不开肺、脾、肾、三焦和膀胱的气化功能。但是,关 键在“肾主水”的功能。其中,脾对水液的运化,有赖于肾的温煦、推动;肺对水液 的宣发肃降,有赖于肾的蒸化协助,以肾主水液为基础;上中下三焦为水液通道,更 以肾气通行于三焦为前提,尤其是肾的气化作用,直接影响到膀胱的气化和职能。正 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水无所主而妄行。” 所以,临床在治疗肾炎水肿、肾病综合征水肿时,常常根据“发病之标在肺、发病之 源在脾,发病之根在肾”的认识,往往肺、脾、肾同治,重点为补肾、温肾、滋肾等 治法。
中医学认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中精 气充沛,才能使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而下纳于肾。 肺依赖肾的协助,才能正常呼吸以吐故纳新。如肾 气虚损,本元不固,失其摄纳之权,则吸入之气不 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气急、呼吸短促等气不归肾 的病变。临床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 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病时,对于气短喘促,稍有活动 则气喘加重的患者,往往辨证为“肾不纳气证”, 必用补肾纳气方药才可奏效。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骨、肾生骨髓”,其意思是说肾的精气有促进骨骼生长、 发育和滋生骨髓充汇于脑的作用。骨指骨骼而言,它的作用主要依赖于骨髓的充养, 而骨髓为肾精所化生,故有“肾在体合骨,肾主骨”之说。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不难发 现,肾精旺盛,骨髓充盈,骨骼得以充养而健壮有力,肢体轻劲敏捷诺肾的精气不足, 则骨髓空虚、骨骼失养,从而出现骨软无力或骨质疏松脆弱,易于骨折。这与临床上 所见的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肾衰竭时出现的钙、磷代谢异常而出现的骨痛、骨质疏松、 易于骨折等慢性骨营养不良症基本上是相符的。中医学还认为,“齿为骨之余”,是说 牙齿的生长和结实也赖于肾精的充养。肾精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摇;如果肾脏 受损,日久则肾精不足,所以慢性肾脏病或老年肾亏患者常出现牙齿易于动摇,采用 补肾法往往可以收到固齿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肾脏有活化维生素D、促进骨骼生长 的作用。维生素D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磷代谢,它能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使血 钙和血磷的浓度增加,有利于钙、磷在骨内沉着,促使骨组织钙化。维生素D必须在 体内转变为活性的物质后,才能发挥其上述的生理作用。肾脏的这种活化维生素D, 促使骨组织钙化的作用,也从另一个侧]®证实中医学所说“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
《黄帝内经》记载,“肾,其华在发”。认为头发的营养来源于血,所以有“发为血之余” 的理论,中医又称头发为“血余”。由于肾主骨髓,骨能造血,所以头发的荣枯、光泽、 密度也能反映出肾气的盛衰。青壮年人肾气充足,头发茂密而有光泽,老年人肾气虚衰, 头发变白而稀疏。临床治疗顽固性久治难愈的脱发,往往辨证为肾精不足便是这个道 理,每当采用益肾养血方药而能奏效。众所周知,何首乌、黑芝麻、核桃仁为治疗白发、 脱发最出名的药物和食物,其功效也是通过补肾作用而达到的。
《黄帝内经》记载,“肾主二阴”。中医学所说的二阴即前阴与后阴,前阴包括外生 殖器和尿道,后阴则为肛门。肾气充足,肾功能正常,排尿也就畅通无阻;肾气不足, 肾衰竭,就会导致大小便不利,出现水肿、尿频、尿急或尿潴留。由此可见,西医学 所谓“肾属泌尿器官”的作用,只是中医学肾的功能之一。临床在治疗排尿不畅、尿 潴留、尿频、水肿及排便不畅、出口梗阻等病症时,也往往要从治肾入手便是这个道理。
9 •肾与命门之火
中医学说“肾主命门之火”,认为两肾之间有个命门。命门为何物?历史上一直争 论,尚未搞清楚,中医理论认为,命门为生命之关键,命门与肾阳密切相关。近代有 学者从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功能探讨与肾和命门的关系,发现这些激素的分泌又 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状况。肾功能正常时,下丘脑一一垂体一性 腺相互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的旺盛。随着年龄的 增长和某些疾病的影响,性腺相互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造成分泌不足而导致命门火衰, 而引起衰老,甚至死亡。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