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赚钱真的会更容易吗?

时间:2023-04-18 浏览:47 分类:娱乐资讯
这段时间,消息纷杂,身边有不少人调侃说:

放开了,就没法为自己明年赚不到钱找借口了。



也有人觉得现在放开了,经济回暖不就一两个月的事儿。

不少人开始喊,2023年,经济形势一定会变好,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说得都挺有道理,但看的消息多了,我也总在琢磨:

未来我们赚钱会更容易吗?



起码我的答案是:不会。

因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红利错过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一、三轮造富运动的终结


在我们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三轮造富运动。

第一轮是改革开放,属于体制造富。




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影响,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像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等等;

很多企业也都是趁此机会一飞冲天,典型的像是国美电器、TCL、万通、通恒等等。



这段时间对普通人的生活改善是非常显著的,

从没东西可买,变成了有东西能挑。


第二轮是住房商业化,属于房地产产业造富。




很多房地产企业、包括房产中介,都是在这个时候起来的。


典型像是链家这种,就是抓住了房地产火热的时机,用平台把“买方、卖方、中介方”三方联系起来,变成了一个大的房产中介公司。

而对普通人来说,那时候很多人都只是按部就班的工作、买房而已,但只要站上城市发展红利,站到风向上,由不得你不赚钱;

可能当初的“房子”已经变成了如今中心地段的“房产”,也都算是上千万的资产了。


第三轮则是互联网,属于信息产业造富。




像是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都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


你如果一开始就在互联网及其供应链上,会发现不管做什么都非常轻松,

不管是做淘宝店、直播还是自己开账号,赚钱都非常容易,这就是吃到了红利。


但是,这两年再去看,在这些行业里赚钱已经开始变得困难起来了。



第一轮在2008年基本结束,比较典型特征在08年以前,做工厂远比炒房赚钱多,

但是在这之后,在大城市炒房远比做生意要更容易赚钱。

过去十年给制造业做配套的小工厂,如果这个阶段没有升级成功的话,后来基本都熬死了。


第二轮则是在GJ“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慢慢平息。




2016年国内提出“房住不炒”,房地产行业、银行贷款等融资环境都接近冰冻,曾经转手一卖就能赚几百万的场景不复存在。


今年虽然政策上有所放松,一些城市逐步放开了限购政策,

可高度城镇化+多数住房需求得到满足,房价上涨红利消失是跑不掉的。



第三轮可能还会有部分机会,但是目前来看,市场已经饱和了,

而且本质上大家吃的其实还是之前科技带来的存量红利,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出来。

像是电商,一开始的传统电商是在瓜分实体店的份额,后面pdd这类的社交电商,是在瓜分传统电商的份额。

再往后看,基本上也就是各种存量的瓜分,机会也不多了。

尤其是过去三年,无数互联网企业市值下滑,很多互联网大厂一轮接一轮的裁员,对于普通人参与的机会,是越发逼仄了。



回顾这三轮,

第一轮,是改革开放红利;

第二轮,是城镇化红利;

第三轮,是全球互联网浪潮红利。


回顾国家发展,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的GDP增长达225倍,人均国民总收入增长了41倍。





与此对应的,像是美国,翻了19倍,日本,翻了23倍。



大家能看到,前几十年世界经济的增速其实都还不错,我们的增速更是非常恐怖,哪怕不做太多努力都能赚到钱,

但你说未来几十年还能翻这么几倍吗?

我认为几乎不可能了。


二、红利的消失

至于不可能的原因,我们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方面是实际情况。


首先全球经济衰退是个趋势性问题。

就像你在下坡的过程中来了个脚刹,但终究抵挡不了重力加速度和脚底摩擦水泥的酸爽感。

中间夹杂着的病毒和战争,甚至给全球经济大衰退踩了脚油门,即便它们一起消失,也依旧没法改变衰退的趋势。



之前有人预测过,虽然疫情后会有一波消费需求被释放,但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再加上通货膨胀,

2023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比2022年还要低,勉强只能缓解经济衰退的风险,离经济往上走的趋势还差了一大截。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仅为2.7%。

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增速,将下降至1.1%。

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国家,都将陷入全面的经济衰退。




具体到国家,


今年第四季度以来,由于经济形势不乐观,美国裁员潮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现象,

比如亚马逊今年裁减的员工差不多在总员工数的3%左右。




英国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5%,2022年直接掉到了4.2%,近乎腰斩。



国内也是一样的,很多企业被迫裁员,很多人也被迫面临失业压力;

甚至于现在很多公司的员工,担心的不再是加班会不会秃,而是老板会不会卷钱跑路。

一旦全球性的衰退到来,没人能置身事外。

一般来说,每年的10到12月份都是出口旺季。

但今年我们的出口在9月就已见顶,11月份更是同比下滑8.7%。




举个例子,像是微波炉以前一年能出口一亿台,但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一年只能出口7000万左右,出口量直接降低了近1/3,

不仅做微波炉的厂商赚不到钱,与之有关的一系列供应链都赚不到钱,赚不到钱自然就要裁员缩减成本。



同时国内还面临着很多外企的产业转移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苹果和富士康,已经明确表示要在2023年迁出在华的手机生产线,这对国内的经济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很多就业岗位将会消失,失业人数增加,未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变缓变成了必然。



而未来,另开一片战场去加速经济增长的可能性也很小,因为目前全球都没有什么科技创新的突破,

没有科技的突破,自然增量就很难出来,大家就只能瓜分存量市场。

这时想逆风开创出一片新天地,难上加难。



第二方面则是政策。

改革开放初期则实行的是效率优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就是说先把蛋糕做起来。

一直到了十八大,共同富裕这个词重新进入大家视野,做蛋糕开始变成了分配蛋糕。

之前我们聊的是: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而如今,当初能抓老鼠的猫,如今得听话、服管教才行。

所以这两年,重拳不断。

无论是对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的整顿,还是对明星网红的罚款罚税,

其实都是说明了正在进行的事。




这两年就对一些动作比较大、盈利多,漏洞也很多的行业和企业,


进行了相应政策的管控、处罚,力度都不小,有些严重的甚至直接被封杀。

之前提到共同富裕的原文,意思就很清楚了: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同时取缔非法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




非法的、冒尖的,现在都得被制裁,

目的就是一个字,稳。


因为现在的环境下,只有让大家的饭碗都能端的好好的,经济才能稳,才能去推行更进一步的共同富裕。



同时,官方在税收方面也推出了不少政策,比如金税四期,

毕竟税收是再分配的第一手段。

金税四期通过即时税务信息+非税业务的协同监控,将税收监管水平再度拔高,

只要一个数据不合,那就说明企业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就得被查;

企业不合理合法合规的骚操作,都将无处遁形。



所以客观来说,

全球经济都非常低迷,想要在这种环境下再继续把蛋糕做大,难上加难;

而国内,在法治化和强监管之下,基本上不存在一夜暴富的可能性。

所以说到这里,你还会觉得,未来更好吗?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

在目前的环境下,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做什么?


三、个人选择的保守


我认为,大家对身边情况,水温更热还是更冷,一直是有感知的。

在大环境一直走低的情况下,这两年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趋势。

创业上,不管是初创公司还是个体户,过得都不太容易。



仅仅是2022上半年,全国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有310万家左右个体工商户注销;

2021年也差不多,企业注销349万户,个体户注销962万户。




每天,都有4万户企业和商户停业。

可能你今天看到刚开了家新店,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就发现店面玻璃上挂了转租。



就业也一样。

今天上班明天失业的情况没人愿意碰到,于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了大家的追求。

考公务员、考教资之类的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十个人里就有一个是考公、考研、考教资的。




像是2021年国考,湖北国税局的一级行政执法员,招录2人,过审人数高达4400多人,2000多人争夺一个岗位;


教师岗位的竞争也不遑多让。

就业、创业形势艰难,收入不稳定自然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

毕竟赚的钱连自己都要养不活了,哪有心思去管别的?


于是很明显的一点就是,生育率在逐年下降。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国内的出生人口净增长仅48万,创了新低,甚至有不少省份的人口已经出现了自然负增长的情况。



消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少人都在努力减少消费,避免多余的开支,




在最近的居民部门平均消费倾向里,大家实际的消费要比预测的更低。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毫无疑问会做的事情就是:



储蓄。


根据央行的消息,今年前三季度存款增加13.21万亿,较上一年同期多增加了4.72万亿。


挪储成了这两年的新晋热词。




近年来,增额终身寿火了,


原因在于,银行存款的利率一路下调,而且只在50万的上限内是安全的;

国债呢,则更像是收益率一般的不动产,流动性较差;

而保险则能锁定利率,而且安全性高、更灵活,用作特殊时期的存款途径再合适不过。



实际上,大家正是在用一个个行动投票。

行为越来越保守,越来越不敢创业、不敢投资、不敢消费。

钱都在那里不流动,那么所谓“更好”真的是遥遥无期。

但与此同时,让你去做相反的选择,让你去消费、投资、创业,你自己又愿意吗?



总而言之,在红利吃尽、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现在,

学会控制风险、做好防守、保持观望是更理性的做法,

拥有一定的现金储备,也比较重要。



有句话叫每一次危机,往往只能教育一代人;

后面几年,如果想要避免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的情况,恐怕还得自己多做筹划。

成年后的世界,苦尽未必甘来,一山放过必有一山拦。

要学会做自己的抱薪者,守夜人。

愿大家顺遂,朋友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