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于跳舞(不善于跳舞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4-18 浏览:80 分类:娱乐资讯

在历史上,汉族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文学上自不待说,那是咱们的拿手好戏,唐诗宋词是文化的巅峰,天文、历法、算术等等都曾经在世界领先。即使是农耕文明并不善于的骑马射箭,也在汉唐时品味到了辉煌的时刻。但是,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汉族人并不善于舞蹈,甚至没有一支能代表自己民族的舞蹈?

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现在看看世界各民族,苏格兰人有凯利舞,巴西人有桑巴舞,阿根廷人有探戈,再看看国内的少数民族,大多数也有流传下来的民族舞蹈。然而,咱们汉族却没有。有的人说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舞蹈,只不过是太过久远而失传了。

那只能说明,那些舞蹈不过是曾经在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就如同“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那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并没有能够融入汉人基因之中。否则以汉族人数之众,地域之广,这些舞蹈怎么这么容易消失?很多只有几十万人的民族,他们的舞蹈都没有丢失。

那么,为什么汉人并没有自己的舞蹈,而且不善于舞蹈呢?很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对于舞蹈的态度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六艺是“君子”要掌握的技能,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就没有舞蹈,唯一沾边的是音乐。所以中国并不乏乐器,更不乏歌曲,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宋词,都是在当时吟唱出来的。但舞蹈却并不受重视,科举制度之后,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舞蹈就更失去了市场。

对于男性如此,对于女性呢?那就更没有市场了。在儒家看来,女子应该是三从四德,不能做这种抛头露脸的事情,到了南宋程朱理学星期后,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们就更不会跳舞了。至于明清时代,女子要缠足,自顾不暇,还能翩翩起舞?

同时,在中国大多数朝代的主流舆论认为,跳舞是属于下等人的事情。比如舞女、舞姬都是被人看不起的,在兴盛的唐朝,这些都由胡人所担任,所以被称为“胡姬”。这些人的地位低微,又以歌舞来取悦贵族,勉强生活下去,自然也就让舞蹈这项技能无人问津。

二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典型区别,这是国内某位专家提出来的,小珏认为很有道理。农耕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久的农业生产,让收获的成果都是在预料之中,相差不会太远的。

然而,游牧民族则不同,他们居无定所,哪里有水草,就到哪里去放牧。这个风险程度就比农耕民族要大多了,如果找到的是贫瘠之地,有可能整个民族将会有危险,很多赫赫有名的少数民族,也就是灭亡于一场天灾。因此,如果找到了肥美之地,整个种族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他们便会尽情发泄心中的快乐。

在这种肆无忌惮的心态下,游牧民族自然比农耕民族要放得开,也就是这些“意外的惊喜”,让他们的性格更为大大咧咧。农耕民族因为少了这些“意外”,整个民族都变得循规蹈矩。因此,舞蹈就更没有滋养的土壤。

三是戏剧艺术的冲击,中国人爱看戏,在元朝之后各种戏剧种类层出不穷,成为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戏剧吸收了舞蹈的优点,请戏班子唱戏成为了富人的爱好,而群众性质的舞蹈便日薄西山。

四是统治阶级的控制,在元明清三代,统治阶级出于各种考虑,禁止民间跳舞,都曾经颁布过相关法律,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杀头。清朝的时候,甚至禁止了“秧歌”等游唱活动。这样,舞蹈在民间更是如履薄冰。

所以,汉族人在舞蹈上,并非没有天赋,而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以至于在欢庆的时候,很多民族情不自禁跳起舞蹈,在场的汉族人往往只能尴尬地鼓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