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都能看见于和伟。
走进影院,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拿到了五一档新片最好的口碑,春节档有他的《刺杀小说家》。
打开电视吧,《觉醒时代》和《巡回检查组》交替霸屏,地方台还在播《军师联盟》,兴许还能看到《新三国》。
短视频里呢,“刘皇叔蹦迪”持续保持热度。
但于和伟走红也就是这几年的事,2017年他凭借《军师联盟》里的曹操大火,那一年他已经46岁。
之后的4年,他的剧一部接一部地火,在电影圈,他从冯小刚电影里的金牌配角,变成张艺谋两部电影的主角,加上“刘皇叔蹦迪”出了圈,他好像有点红。
有时候拍戏还会引发骚动,有小姑娘过来问:你是抖音里蹦迪那个大叔吗?
仿佛一夜之间,他成了叔圈顶流。男女老少通吃,受到各个群体的普遍喜爱。「万物皆可于和伟」成为他新的标签。
但论流量,他还是不算红,或者说,于和伟的红,是季节性的。
在此之前,他凭承包三国红过一阵。
1999年,第一部电视剧《曹操》里他是荀彧。
在2001年的《卧龙小诸葛》中,他又演了吴国的鲁肃。
2010年的新版《三国》中他是刘备,其中的「接着奏乐接着舞」如今早已成为传世经典。
最后是令他演技封神的《军师联盟》,至此,三国得其二。
但于和伟曾经就只是个跑龙套的,当年到抚顺市话剧团面试,他给考官唱了首歌,又模仿每天上学在车上看到的卖瓜子盲人,被录取。然后每天演舞台上的路人甲,“没有词,从这边走到那边,或者公园里的背景情侣”。没事做,他就看别人演。团里有出话剧《雷锋的足迹》,演了一百多场。老演员都记得,于和伟总会搬一个小板凳,坐在边幕条斜眼看演出,看了好多场。
直到有个老演员对他说,你应该站到舞台中央去。
当年的于和伟问:我行吗?
十多年后,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但站到了舞台中央,也未必是红。随便一个选秀流量,热搜都比他多得多。
但那些故事太单薄,没意思。
“万物皆可于和伟”到底经历了什么?这出戏,太适合于和伟来演了。
看完《悬崖之上》,终于明白于和伟的演技好在哪你以为这个故事我会顺着说?
不,我们先说结果,最新的结果,就是张艺谋的《悬崖之上》。这是一部用中国顶级演技派的演技堆出来的电影。
张译、倪大红、朱亚文、李乃文,有一个算一个,演技没有吃素的,就算是这样,于和伟的演技,依然不可能被任何人盖住。
谍战,那就意味着对垒,也就有明有暗,有笃定,有摇摆,有反水,有人鬼莫辨之下猜谜与突围。
于和伟饰演的周乙,一个行走在刀尖上的人。单论演技难度,堪称整部电影最难演的。因为这个角色事特别多。张译的角色,找儿子、执行任务、舍生取义就完了。
周乙戏里要迷惑敌人,戏外要迷惑观众,要救人还要自保,最后又要让观众信服。
若是完全不显山不露水,戏里演技派又那么多,这个角色搞不好就是工具人。
显山露水,又很容易浮夸。
但于和伟稳到不能再稳。他硬是一个人演出两幅面孔,每次切换都不动声色,不动声色,但真情实感都被藏到了眼角鼻翼,或者一个眼神里。
开篇,就打了个样。
收到我党的纸条情报,不仅阅后即焚,还用手指捏着快燃尽的纸条,在指间彻底燃尽,连灰烬都攥在手里。
一明,一灭,火光映照出的一张脸,就是于和伟。
整部电影于和伟有三场戏令人叫绝。
倪大红的戏多有压迫力,就站着,帽檐遮住面部,潜身在黑暗中。
周乙坐着,一道打光,所有表情摊开给高科长和观众看。两边都不能露陷。
于和伟,歪脖子,点头,眨眼,给出一个在观众看来略显紧张,在高科长看来疑惑、吃惊的表情。
高科长提到有“内鬼”。
他继续一张扑克脸,但脸上又带着一丝倔强,潜台词是:你问我,我问谁?
就是用最小的表演幅度,给出最多的信息。
朱亚文的角色为了让同伴逃脱,开火中被敌人逼到死胡同了,没救了,要么死要么被捕,周乙带着特务们来抓他。
朱亚文为了不被生擒而吞下氰化钾药片,于和伟上前佯装把他嗓子眼里的药片抠出来,其实是配合战友完成牺牲,于和伟全程装作凶神恶煞的样子给敌人看,最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战友死去。
抱着楚良的那一瞬,不舍与难过都在周乙的脸上一闪而过,但只能一闪而过,面对敌人,他立马又回到了扑克脸,
其实第三场戏我有些动摇,因为
但我更愿意列出另一场戏,一场于和伟的独角戏。
门外正在枪决张译扮演的张宪臣,剧本里对这一场景只有一句描述,于和伟想了想,决定加根烟做道具。
因为高彬正盯着自己的反应,周乙点烟,可以遮掩内心的波动,可就在枪响那一瞬间,于和伟点烟的手微微颤了一下,就那么一下,高彬仿佛洞悉了一切。
虽然从头到尾这个角色都没有耍帅,但最后你又觉得,这个角色,实在是太帅了。
如果说这深水炸弹式的演技是结果,那么过程是什么?于和伟这个人物怎么走到今天的?
那就跟着人物倒回去,倒到故事开头。
1971年,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出生那年,母亲45岁,他是家中老九。3岁,父亲去世,母亲靠卖烤地瓜拉扯大一堆孩子。
不好好学习的少年时期,他看遍了金庸小说,向往侠客的豪迈自由,“想成为金庸每部小说的男主角”。两次中考,成绩不理想,他进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学音乐,你能想象于和伟成为一名音乐老师吗?我无法想象,他也是。
毕业后,不想当小学老师误人子弟,正好抚顺市话剧团招生,他考上了。
可还在抚顺市话剧团时,于和伟连对白都说不明白。
他在某单本剧里演农村团支书,说话一股东北大碴子味。选他的副导演感觉丢份儿,吃饭时坐旁边挤兑他:你也算是专业单位的,怎么普通话都说不好?
于和伟闷头扒饭,“我普通话能说好啊,有点紧张了”。
副导演继续挤兑他,“你能说好什么呀?给我说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说!”
于和伟继续干饭。副导演扒开他的筷子,逼着他说,“你说你普通话好,你说给我听!”于和伟筷子一放,撂下一句“我不说”,走了。
从此以后他随身揣本《新华字典》,坐公交车,看到路边有个饺子铺,就查,到底是平舌翘舌?
等到他考上海戏剧学院,进学院演话剧,和徐峥成了同学,后来邀请他演《泰囧》黄渤角色的徐峥来看他话剧的时候,东北大渣子味儿,早没了。
上戏毕业三年后,于和伟才得到了首次出演电视剧的机会,就是在古装剧《曹操》中饰演荀彧。这部剧反响一般,但从此开启了于和伟和“三国”的缘分。
才两年,他又演了鲁肃,但那都是角色没得挑的产物,当年的于和伟,能演上戏都不错了,哪管得了三国不三国,“刘皇叔蹦迪”,那都是后话。
龙套跑了几年,2004年高希希拍《历史的天空》,需要一个反派,选上于和伟了,于和伟的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运转。
在张丰毅和殷桃的角色之间,于和伟饰演的万古碑就是一个内心极度猥琐,有色心没色胆,还一副正义凌然的样子的恶心人的大反派。
用这部剧的主演李雪健和张丰毅对他的评价是“这小子一看就是骨子里的坏”。
后来在饭桌上,高希希对于和伟的演技作出评价:
那确实是震撼,戏播出来,于和伟去重庆拍戏,被当地的大妈拦住大骂;他到央视录节目,一位老演员说,“你们看,全国人民最讨厌的一张脸出现了。”
于和伟的发小跟他说,自己曾接到朋友电话:“作为朋友我得提醒你,这个人不可交,你看他演的万古碑,太坏了,真人肯定也是个坏蛋!”
《历史的天空》快拍完的一天,李雪健特地叫住他说:和伟,你将来要去塑造一个好人才行。于和伟明白什么意思,反派标签不能贴太久。
可当年根本轮不到他选,反派这一演,就是六年。
到《大宅门2》中,他饰演白景琦的孙子白占安,将一个纨绔子弟的恶习占尽,成功刷新了反派角色讨人厌的高度,其中吐唾沫的戏成为于和伟三大名场面之一。
不过仔细回想,于和伟的特点是,所有演过的反派人物,各有各的讨厌,绝对不恶心成一种类型,而是换着花样恶心观众,因为于和伟追求的是演出善恶冲动的性格复合型人物,并没有把他们当作脸谱化的「恶人」处理,而是尝试根据剧情设置贯通人物内在的心理逻辑,把反派的内心历程刻画得丝丝入扣。
于和伟反派演得太好了,关键时刻救他出坑的,还是当初带他入坑的高希希。
筹备新版《三国》,他直接定下于和伟出演三大主角之一的刘备。相比之下,另外两大主演是陈建斌和陆毅,于和伟一个六年反派专业户,升咖过于明显,好在高希希力挺他,事实证明相比老版《三国》动不动眼含泪花的刘备,于和伟的确演出了一个不同的刘皇叔。
这个刘备善于隐忍,善于藏拙,但也隐藏着一代枭雄的风采,所以才有了于和伟的三大名场面之二——“继续奏乐,继续舞。”
但当时于和伟自己也想不到,又演了九年戏,再下一个三国人物,会让他说刘备刘备到,说曹操曹操到。
一开始他自己也不想接,随便一想就知道,从弘毅宽厚的刘备,到霸气多疑的曹操,跨度如此大,现在是于和伟把角色演成了经典观众没话说,如果演砸了呢?可以被观众骂一整年。
但于和伟第一集就把人物立住了。
汉臣在月旦评上刺杀曹操,被曹操识破并一举拿下,然后逼宫问罪。他问众臣:“有没有想自首的,只要站出来,我赏罚分明,否则……我杀人啦。”
“我杀人啦”四个字于和伟没有凶狠的表情,反倒面带喜色,好像要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一个表情,霸道跋扈的曹操就呼之欲出。
这场戏的高潮时曹操授汉献帝以刀,让他杀了自己,可于和伟嘴里说着:“你是君,我是臣”,眼神中却完全是上位者掌控一切的霸道。
到最后,曹操下令处死了仗义执言的汉室老臣时,一个捂住自己眼睛的动作,一代权臣的形象已经非常丰满。
到现在我都忘不了曹冲夭折,于和伟披头散发,涕泪横流地骂李晨演的曹丕:“此我之不幸,汝之大幸。”声台形表,堪称教科书。
一句台词,九个字,把一个丧子悲痛欲绝的父亲,一个亲手把自己儿子送上自相残杀之路的君王的性格表露无疑,在于和伟之前,谁能想到一个演员能同时演好曹刘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雄主?
结果是于和伟将整部剧的前半部分变成了自己的秀场。
本以为已经很绝,没想到君王的落幕戏更绝。
第22集,垂垂老矣的曹操于众人面前回忆往昔,悼念幕僚,操枪而舞。这一段的表演,于和伟已入化境。
无论是台词功力,还是舞枪时的动作演神,都无可挑剔,操练完毕,体力不支倒下,又透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惆怅。
于和伟表现出了从艺以来最为精彩的文武戏结合的演出:他的豪迈夹杂着悲哀,暮色里带着壮心未已,活脱脱将一个既阴鸷狡猾,又身为一代枭雄的王霸之气演了出来。这段表演,说把曹操演成了一个萨翁笔下的悲剧人物也不为过。
黄渤评价于和伟的表演,“看得起鸡皮疙瘩,没想到刘备就这么‘叛变’了,还变得这么让人服气。”于是《一出好戏》就有了于和伟,也就有了“刘皇叔蹦迪”的另一个名场面。
一向毫不掩饰颜狗属性的小S,目前为止只粉过一个非帅哥的大叔,就是剧播完后,小Scue于和伟:军师联盟中饰演曹操的于和伟先生,有空跟我吃个饭吗?
于和伟的隐忍扯掉多少明星的遮羞布?
其实内地男演员,向来是不缺实力和人气兼备的大叔型。
早些年有陈道明,陈宝国。这几年有张嘉益等。
如日中天的于和伟也已步入这一行列。但于和伟的特点是没有任何一类角色标签。
比起陈道明陈宝国的帝王,张嘉益的温柔大叔,于和伟呢,你说不清他下一部会演什么。
比如《巡回检察组》。剧情方面有瑕疵,但于和伟的表演成为观众追剧的第一动力。
一出场就是邋遢的冯森,其实是检察官为了调查案件,特意卧底,化名为郑天明,但观众就爱上这邋遢的检察官。
还有口碑争议一片的《上阳赋》。一众知名演员中,只有他的实际年龄和角色相符不说,演技上所有演技派都被质疑了,就他没有。
别人演成什么样他不管,反正戏一到他这里就稳住了,三国都玩转了,一个纠结于权力与情感之间的权臣他演起来那还不是如鱼得水。
到了《觉醒年代》,演之前没一个会觉得于和伟像李大钊,演完了样貌也不像。
但拍摄前,于和伟重新翻阅陈独秀的史料记载、陈独秀传记,还读了诸多民国书籍、党史。还去翻文献资料和民国日记。
角色一出场,又是蓬头垢面,迷茫踌躇。这个形象和后来的形象一对比,反差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部剧也是靠演员的表演撑起来的,于和伟每场戏都精彩,不过最令人叫绝的还是一场演讲戏,台词有五页纸之多,他跟导演要求这场戏一条拍完,尽量保证人物情绪连贯饱满,结果真就一条过。
副导演激动地冲过来感慨,“于老师,您太牛了!跟剧本一个字都没差。”
于和伟在处理这个人物的时候,不仅没有回避角色的踌躇,反而把它做了喜剧化的发挥,把角色演绎成了一种略带嬉皮、但又不过火的「蛮劲儿」,让这个角色活了起来。
哪怕看遍于和伟的80多部影视作品,也找不到他擅长或熟稔的角色,
在看戏时你不会有种“看于和伟演戏”的违和感,只会记住角色本身。他也不拘泥于一种人设,不限制于一种戏路。
这几年于和伟有了选择权,也很会挑本子,每个角色都很丰满,当然他也很厉害,演的每个大叔都看起来不讨厌,也不单薄。这些角色通常大智若愚,又不动声色,而且他的眼睛会说话,深邃又迷人。有时候也有愚蠢的角色,比如《刺杀小说家》被杨幂暴打的亿万富翁。
于是有了“万物皆可于和伟”的神吹捧。
他配得上,但对于演技盛赞又不接受。
大家说他是演技教科书,他问“什么叫演技教科书?我是哪一本?还是行走的?”
不可忽视的是,于和伟似乎有意“躲在角色后面”。
在作品宣传期外,他近乎隐身。没新闻,不太上综艺,不热衷社交状态……
他的“隐”又恰恰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在浮躁的环境里,守得住,太难了。
没有流量缺乏热度,那就必须每次都带着信念、用尽力气去演,去赋予角色丰满的血肉与灵魂,才能牵着观众的心入戏。
但万万没想到,专心做演员的于和伟,还是因为那则混剪视频成了网红,虽然这个视频看起来“平平无奇”,却能够在网友面对艰难人生的时候带来一丝乐趣。打工人没空舞,刘皇叔让继续舞也是安慰。
有人调侃他辛苦拍了二十年戏,结果靠是蹦迪抽烟的刘皇叔才被更多人记住了名字,是幸还是不幸呢?
但于和伟笑着说, “还好,我有作品。”
话从于和伟的嘴里说出来,能看出他真的有那种对演员的信念感,他信这个东西。
回头看,他跑过龙套演过六年反派,好像绕了很多弯路所以大器晚成,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也是因为走过这么多弯路,于和伟才走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地。
最近于和伟总会时常怀念起2004年,刚拍完《历史的天空》那段日子。他形容自己就像一名刚下山的剑客,闭关苦练多年,不知道江湖前路如何,信心满满,战战兢兢,又意气风发。
那一年他33岁,还是演艺圈十八线开外的演员,内心只有一个愿望,“只要有一部作品让观众认识有一名演员叫于和伟,认可我会演戏,便行了。”
从当年到现在,于和伟这个人,依然“平平无奇”,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
因为平平无奇,所以他把唯一的那件东西,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用岁月擦亮,把自己和角色,刷成完全不同的样貌。
有些事,红不红,都可以做一辈子的。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