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八县通永康,东门通上升平乡;
左有青龙大龙脉,右有猛虎入高岗;
上面通往山西省,下通河南到下江;
府府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
这是一首在
永康夜色
永康,地处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南边缘,是沟通浙中腹地与东南沿海的要冲。由于仙霞岭和括苍山的余脉在这里交错会合,钱塘江与瓯江两大水系也在此分水,故而境内丘陵起伏,多奇峰幽谷,碧涧清流,别有一种秀美。
然而,永康又是一块气质特异的土地。处在江南,却很难令人感受到江南特有的柔媚轻灵,这里的人们性格中似乎缺少南方人的宁静婉约,世间行当无数,他们最擅长的,却是捣弄沉甸甸的各色金属,赢得了“五金之都”之誉。就连他们说的话,也完全不同于寻常的吴侬软语,生硬、短促、不卷舌、不拖声,就像快速坠落的石头,外地人很难听懂。
永康,有着一种超越于纬度之上的硬朗之气。这方水土,经历了怎么样的前世今生?又是凭什么底气喊出
永康老城区有一条松石路。所谓松石,即硅化木一类的植物化石,历代都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视作案头珍玩。永康,唐宋以来便被公认为松化石的最佳产地。
从自然科学角度,盛产松化石,则说明了永康这块土地,在远古时代植被的丰茂,极其适宜人类繁衍。而考古学家也在永康发掘出很多石斧、石锤、石刀等新时期时代的遗物,尤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稻谷以及水稻小穗轴。
松石路向北直去,连接到了永康另一条繁华的街道,它是永康城区的第一条现代化大道——“九铃路”。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定江南,平百越,建立会稽郡乌伤县,今天的永康,便在其境内。故老相传,三国时,孙权的母亲得病,久治不愈。后来听说乌伤县的上浦乡,有座寺庙相当灵验,便来此进香祈福,并许下一愿:“如得康宁,必立邑祭祀。”不久,吴太夫人病体康复,因此感念,常思还愿,甚至将此作为遗言嘱咐孙权。后来孙权称帝,便在公元245年,划出乌伤县上浦乡一带,以“永保安康”之义,设永康县。
除唐武德四年至八年,短暂地被擢升为“丽州”,“永康”的县名,袭用了将近一千八百年,直至1992年撤县建市。
据说,当年吴太夫人来永康时,乘坐的是三匹马驾驶的马车,而每匹马都于颈下悬挂三只铜铃,故而有了“九铃”的典故。
传说很温馨,却经不起太严密的考证。根据《郡县释名》,永康的得名,更可能是因为境内一条名为“永康”的河流。不过,永康人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还是那阵清脆的铜铃撞击声。
一座在铜铃声中得名的古城,与生俱来,便自带了几分金石之韵;而一个化松为石的传说,则为这阵铜铃声,增添了几分沧桑与悲壮。
浙江心脏1933年11月十八日,一个阴雨缠绵的秋日,作家郁达夫来到了永康,此前他已经去了诸暨、金华、兰溪、龙游。
“从前看中国画里的奇岩绝壁,皴法皱迭,苍劲雄伟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到了此地,向各山略一举目,才知道南宗北派的画山点石,都还有未到之处。”
让郁达夫赞叹的山,是永康方岩山,属于丹霞地貌,峰险石怪,瀑美洞奇,山势峥嵘气象万千,自古便有“仙境”之称。
方岩山诸多景观中,最特殊的当属五峰山谷。
公元1937年12月到1942年5月,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五指岩因固厚、瀑布、桃花、覆釜、鸡鸣五峰而得名,三面峰岩如削,一壁洞窟天然,风雨莫及,冬暖夏凉,俨然是一座神仙洞府。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处天生秘境,在外敌入侵时,竟然成为了整个浙江省的心脏。1937年底,省城杭州沦陷之后,浙江省临时省政府便迁入了这座山谷。当时主政浙江的国民党主席黄绍竑坦诚,选择这里作为临时政府,除了地处浙中,交通方便,很大程度上还看中了这座山谷的独特地形可以有效防避敌机的轰炸。
僧人是五峰石窟最早的居住者。他们在石窟壁洞中支梁建阁,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寺院。每日伴随着山间落瀑暮鼓晨钟。宋代之后起,随着永康民智开化,这些环境清幽的石窟,渐渐成为了文人学者的讲学之地,甚至连朱熹、吕祖谦等大儒都曾来此登坛开讲,从学同游者常在三四百人,颇极一时之盛。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渐次完善丽泽祠、学易斋等建筑,遂成今天三开间二层楼的“五峰书院”。
中国哲学史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学派叫“永康学派”,反对空谈,主张做人不仅要讲道德修养,更要在社会事业上做出成效,也被称为“事功之学”。这个学派便诞生于这座山谷。
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弃疾《破阵子》中的名句。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词其实是他为了一位挚友所作。辛弃疾将这位挚友比作诸葛亮一样的人杰,然而同时代许多人却视之为 “狂怪”。他就是永康学派的代表——陈亮。
陈亮,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敌。他们一度相处甚欢,而对于政局国事,二人也多有相同的观点,虽然见面不多,但书信往来频繁。陈亮还曾经邀请朱熹前来五峰书院为永康学子讲学。
然而,随着交往的深入,他们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二人的论战被后世总结为“王霸义利之辩”。陈亮反对朱熹将天理与人欲截然分开的思路,主张做人不仅要讲道德修养,更要在社会事业上做出成效。他这套反对空谈,重视实事实功的思想,被称为“事功之学”,在哲学史上开创了“永康学派。”
无论是身份、年龄、声望,朱熹都不是陈亮所能企及的。然而,可贵之处也在于此,“敢想敢试、敢作敢为”,甚至可以说是永康人世代相传的性格:
但在当时,讲求实际功利被视为离经叛道。在历史上,陈亮与永康学派屡屡被视为洪水猛兽。作为朱熹理学的对立面,随着理学走上神坛,永康学派受到长期禁锢。
朱熹没有留下任何悼念陈亮的文字。最沉痛的祭文出自辛弃疾,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农耕时代,人们背井离乡,实属无奈。永康地处浙中低山丘陵,“七山一水二分田”,且红壤广布,不利于农业发展,百姓生活自古艰难。由于粮食产量常常难以自足,除了于节衣缩食,永康人也被迫离乡靠手艺谋生。因此,永康一带的农民,很多都能掌握一两门手艺。
永康市区南郊,有一座小山。山虽不甚高大,却也有几处奇岩怪石,尤其是有一段山势连绵有如雉堞,故而被称为石城山。
永康故老相传,人文始祖黄帝,曾在来此游历,并且在此山上炼铜铸鼎。著名的堪舆学家,晋人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也提到这个说法:“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
无论黄帝传说是否属实,从境内出土的文物看,永康的五金手工业起源确实很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汉代的铁刀、铜弩机,唐代的铜碗铜镜。民间则号称“汉代打铁刀、晋代铸铁剑、唐代制菜刀、剪刀、锄、犁”,史料则记载,早在五代,永康便有开采铜矿的记录,宋元以来,永康的五金业已经相当发达,元代永康铁锁曾被作为贡品,明末郑成功军中的刀剑斧锤等兵器,更是都由一个王姓的永康铁匠督造。
关于永康五金的发展,县志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唐大中四年,高僧正德禅师云游四方,来到永康方岩,见山势巍峨峻峭,便发愿要在山顶兴建丛林。于是,浙中各地的铁匠齐聚方岩山脚,研究制作各种凿山劈岩、搭建楼台的五金工具。方岩山寺庙建起来后,永康五金的工艺,也提升了一大截。
江湖味道
行当不同,手艺人带的工具行李也不尽相同,但有一样东西,是所有人都不可或缺的。
这种乌黑发亮、有点像茶叶的东西,这就是江南一带常见的霉干菜。不过,
永康的霉干菜,原料有白菜、九头芥、菜头菜等好几种,最有名的还是
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吃上一个肉麦饼,是相当奢侈的享受。对于普通永康人,更熟悉的家乡味道,还是另外一些缺少油水的美食。
除了铜罐饭,还有单麦饼、糕干麦饼、烟熏豆腐干……与霉干菜一样,它们都有着不易变质、耐储存的特点。正如一副行担随时可能挑起,这些食物也随时可以被当作干粮。
摊开洁白的面巾,掀起一张薄薄的面饼,卷上半块带着松脂香气的豆腐干。蜷缩在异乡的屋檐下,永康人沉默地咀嚼着江湖的滋味。
五金之都
改革开放以来,继承了陈亮“解放思想,大气务实”精神的永康人如鱼得水,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三十年时间就进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五十名,成为举世闻名的五金之都。
正如陈亮诗中所言
2018年的9月,新一届的中国五金博览会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经过二十三年的发展,这个展会已经成为了世界性影响的著名五金商交盛宴。
在永康五金名品精品展示馆,保温杯、电动工具、中高档轿车,甚至直升飞机……各种产品琳琅满目。
五金的熔铸、升华还在进行中。从黄帝的永康,到孙权的永康,到陈亮的永康,到百工之乡的永康,到五金之都的永康,坩埚中,滚烫的金属熔浆一刻也未停下过奔涌。
按照浙江临海籍地理学家王士性的分法,金衢盆地中的永康人为“山谷之民”,石气所钟,习性俭约,性情刚烈。
俭约,是因为水土的贫瘠,刚烈,是对于盆地禁锢的积极反应。千百年间,对于永康人,生存与突围,是永恒的主题。努力生存,永康人磨练出了坚毅的意志,四方突围,永康人开拓了封闭的眼界。
正如陈亮所言,永康人“搅金银铜铁作一器”,从几声铜铃的脆响开始,奏出了这雄浑高亢的五金交响曲。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