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78万人!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要数据成果向社会发布。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比较,我国人口添加7206万人,年均匀添加率为0.53%。普查数据全面摸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散布等方面情况,精确反映了当时人口改动的趋势性特征。在当日国新办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人口众多的根本国情没有改动
人口情况是一个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国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晒”出了当时全国人口家底以及10年间我国人口的开展改动。
“十年来,我国人口总量继续添加,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质量稳步进步,人口受教育程度显着进步。人口结构调整改动,性别结构改进,年纪结构是‘两升一降’。人口活动集聚的趋势愈加显着,乡镇化水平继续进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这样归纳。
看人口总量,2020年我国总人口到达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看人口质量,15岁及以上人口的均匀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进步至9.91年;看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比2010年的105.2略有下降;看年纪构成,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比2010年添加3092万人,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看人口迁徙活动,2020年人户别离人口到达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间活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添加近70%;看人口的城乡结构,十年间乡镇常住人口添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乡镇化率进步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人口的首要改动反映了一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开展的历史进程。宁吉喆表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根本国情没有改动,超大规划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况。
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
从人口增速来看,普查数据显现,曩昔十年间年均添加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怎么看待?
“这种趋势的出现是多种要素归纳影响的成果,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的继续下降,人们生育时刻的推延,生育哺育本钱的进步,这些都导致出世人口规划有所收紧。这是我国经济开展特别是工业化、乡镇化开展到必定阶段的客观成果。”宁吉喆说。
从人口增量来看,曩昔十年间人口添加了7206万人,与前一个十年添加7390万人比较略有下降,但根本相等。会上介绍,首要是三个方面要素起作用。
人口坚持了必定水平的惯性添加。我国人口基数大,现在育龄妇女还有3亿多人,每年可以坚持1000多万的出世人口规划;生育方针调整获得活跃成效。跟着“独自二孩”“全面两孩”方针的施行,出世人口的数量快速上升,且出世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人口的预期寿数继续进步。我国年度逝世人口一向少于出世人口,人口总量坚持了添加的态势。
“从近年来我国人口开展改动的趋势看,往后的人口增速将继续放缓。”宁吉喆表明,我国人口往后会到达峰值,但详细时刻还有不确定性,估计未来一段时刻我国人口总量会坚持在14亿人以上。
乡镇化率将继续上升
居住在乡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村庄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比较,乡镇人口添加23642万人,村庄人口减少16436万人,乡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普查成果显现,曩昔十年我国乡镇化率进步较快。
“估计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继续开展和促进乡镇化开展各项改革办法的继续推动,乡镇化率仍将会坚持上升的趋势。”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工作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
普查数据还显现出人口活动的一些特色。
流向乡镇的活动人口比重仍在进步。2020年流向乡镇的活动人口为3.31亿人,占整个活动人口的比重到达88.12%,比2010年进步3.85个百分点。
流向乡镇化率较高区域的活动人口比重仍比较高。其间,东部区域吸纳跨省活动人口9181万人,占比到达73.54%。
省内活动人口添加更快。2020年省内活动人口为2.51亿人,比2010年添加1.16亿人,添加85.70%。省内活动人口占悉数活动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61.15%,进步到66.78%,上升了5.63个百分点,大约2/3的活动人口挑选在省内近距离活动。
活动人口添加,是经济社会继续开展、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有用装备的表现,也是部分区域和区域包含城市经济社会开展生机增强的成果。“咱们信任,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继续高质量开展,跟着新式乡镇化建造的不断向前推动,我国乡镇化将会愈加科学适度的开展,人口将会愈加有序合理活动,构成经济社会和人口活动协调开展的新局面。”李晓超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