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周四晚间央视《焦点访谈》:守主业创力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古人对书的寻求,而在信息社会的今日,读一本好书依旧是精神国际美好的邂逅。书是人类才智的结晶,是人类前进的阶梯。一本好书,能够增加常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让人努力奋斗而又气定神闲。而这一本本的好书,既是作者的独具匠心,更是出书人的慧眼识珠。那么,这些书是怎样诞生的?它的背面都有哪些故事?咱们就从中南传媒出书的几本书说起。
“前丁丑年,当余在英时,见西人创一种传声筒,曰德利风”(清·张德彝《五述奇》),这个名叫“德利风”的传声筒,其实是英语telephone的音译,便是咱们用的电话。在清末的人看来,却是一个国外的稀罕物件。其时,一批又一批的我国常识分子走出国门看国际,留下了很多像这样的见识感悟。这样一批数量巨大、极具前史价值的宝贵史料,在现代出书家钟叔河先生的抢救性发掘收拾下,变成了《走向国际丛书》。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套书先后出书了35种共10册,轰动一时,乃至得到了钱钟书先生生平仅有一次自动作序。这套书原本方案再修改出书65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就再也没有面市。直到2013年,事隔三十年后,岳麓书社尖利了续编方案。
这并不是一套群众畅销书,修改时间长,商场效益能够想见并不会好,但是,岳麓书社仍然决议不计成本地将它做出来。三十多年过去了,钟叔河先生已是八十多岁的白叟,当年参加的修改有些也现已退休,谁来做这个耗时好几年的修改作业呢?他们能不能坚持下来呢?重担落到了鄢蕾和其他几个年轻人头上,偶然的是,鄢蕾的父亲鄢琨正是当年参加那10册初编版的修改之一。
女儿鄢蕾从小潜移默化,大学毕业后,抛弃了本来所学的法令专业,转而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批注、校正、索引、译名翻译,作业琐碎,但鄢蕾却如父亲相同,悉心研究古文,从接手续编到现在出书,整整四年韶光。
1234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