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689」腾讯、泡泡玛特、商汤接连出手 港股今年以来回购金额超去年全年

时间:2023-04-08 浏览:44 分类:网络

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潮仍在继续,并且在7月呈现出升温态势——“AI榜首股”商汤、羊奶粉龙头澳优等公司参加回购大军;腾讯、泡泡玛特等抢手公司接连多个交易日出手;碧桂园服务时隔6个月再度打开回购。

数据显现,到7月21日,7月以来共有62家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累计回购金额共72.5亿港元,较6月同期增加约49%。年头至今,港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额约395亿港元,逾越2021年全年回购总额381亿港元。

抢手公司接连“护盘”

7月的港股回购,“护盘”意味更为显着。以商汤为例,7月19日,公司斥资1407万港元,以每股2.1港元的价格回购670万股。这也是商汤上市以来的初次回购。在此之前,商汤的股价已自6月30日以来累计跌落逾六成。

尽管仅回购了一日,但商汤的行动好像很快收效。公司股价在7月20日、21日接连上涨,自底部反弹逾11%。

潮玩明星公司泡泡玛特也在7月15日发布上半年盈余下滑的成绩预告后,敏捷敞开回购。7月18日至21日,泡泡玛特共回购1476.4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达3.25亿港元。

出手“护盘”的还有碧桂园服务。7月11日至14日,碧桂园服务累计跌落约24.2%。7月15日晚,碧桂园服务在标明“不清楚价格及成交量呈现不寻常动摇的原因”后,宣告回购公司股份。

碧桂园服务在公告中称,公司财政状况稳健,能在进行回购的一起保持满意财政资源以满意事务继续增加。7月15日至21日,碧桂园服务共回购164.7万股,累计回购金额为3691万港元。

富途投研团队对记者标明,公司回购对股价的正向效果,一方面向商场传达出公司现金流富余、价值轻视等多重信息,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决心;另一方面回购会削减发行在外的流通股数量,带来EPS(每股盈余)等财政指标提高。

三大职业频现回购

据统计,到7月21日,港股本年以来的回购金额现已超越2021年全年。事实上,2021年港股回购金额现已创下港股近10年来的新高。

按职业来看,本年以来展开回购的港股公司首要散布在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三大职业。可选消费职业出手回购的公司数量最多,共有33家,傍边知名企业包含长城汽车、创维集团、海尔智家等。

据悉,本年也是长城汽车登陆港股以来初次回购H股股票。该公司在6月10日标明,公司后续将发布更多新车型,尤其是新能源车型,推进销量和成绩有更好体现。在此布景下,公司对长时间开展充满决心,决议进行港股回购。

数据显现,到7月21日,长城汽车6月10日至今共回购9次,累计回购金额达12亿港元。

按回购金额来看,本年以来斥资逾百亿港元回购的公司共有2家,分别为友邦保险和腾讯控股。其间,友邦保险在本年回购了82次,回购金额合计127.7亿港元。据悉,友邦保险的回购意在向公司股东返还100亿美元的本钱。

腾讯控股则在本年以来合计回购约100.1亿港元。值得重视的是,腾讯控股在首要股东Prosus宣告将减持公司股份后,加快了回购的脚步。6月28日以来,腾讯控股接连12个交易日回购,日均回购金额大约在3亿港元左右。

除上述公司外,汇丰控股、小米集团、我国燃气本年以来的回购规划也都是在10亿港元以上。

富途投研团队以为,回购标明公司管理层以为股价具有吸引力。在公司自身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职业格式及基本面逻辑并无显着改变时,前史性的轻视值水平或蕴含着较为明显的修正趋势。

回购终究能给商场带来哪些本质改变?或许能够从前史里找一找答案。海通证券在总结此前的港股回购潮时发现,2005年以来港股共阅历五轮完好回购潮,均在商场大幅跌落和估值处于低位时敞开,每次回购潮后港股均能企稳反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