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远基金为什么火(陈光明管理的基金)

时间:2023-04-09 浏览:38 分类:网络

疫情围城、央行降息,鼠年一开始就不太平。但这丝毫不影响基金的火爆。从去年底开始,爆款基金一个接着一个。一天卖100亿?那都不算事儿。1月最火的广发科技先锋,一天大卖900亿!

而今天,大名鼎鼎的睿远基金旗下第二只基金——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半天爆买400亿!全天竟卖了1200亿!

它的大哥你也认识,睿远成长价值,在去年创下了一天吸金700亿的奇观。

但有一点不一样,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名字上写着了,持有期限必须三年。也就是买它要做好三年不动的准备。照理说这类基金募集会相对慢些,结果人家15分钟就售罄了。只能说,有钱人真多啊~

接下来,还有一堆潜在爆款基金等着发售,是不是有点打新股的感觉?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今年来,这爆款基金这比例也太高了!春节后不到1个月时间,权益类的“日光基”数量,已经超过6只。以往基金一天售罄、比例配售,这种是大牛市才配有的排面。

现在是大牛市吗?最多算结构性牛市,而且疫情的阴影也还没散去。凭啥还能出那么多爆款基金?

你说市场表现吧,肯定相关——结构性行情热点集中,板块火热带动了相关基金的热度。你说投资理念变化吧,也有道理。过去十年来权益类基金的表现确实强于股票,股民与其和庄家拼刺刀,不如买点基金,省时省力。

但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不足以解释为啥爆款新基金批量出现。最核心的原因,可能还是市场营销,甚至是过度营销。

先看新基金这边——限额发售、饥饿营销,都已经成标配了。本来是基金用来控制规模,保障业绩的手段,现在竟然成了销售的噱头。

渠道方面——银行、券商、第三方销售平台(XX财富、XX基金)疯狂推广,全员上阵。再加上媒体的宣传造势,线上申购的便利,都给爆款基金诞生提供了绝佳土壤。

但这也有弊端。规模越大的基金,其实越难操控,船大难掉头。再加上各种风格的投资者扎堆。本身收益就不及中等规模的基金。像这两年来,多数爆款基金的表现,也就行业平均水平,算不上优异。

而且,就算是相同的基金经理,“爆款”新基金的收益率,普遍不及存续期的老基金。

另外,基金销售在宣传时,往往过分强调收益排名,或者基金经理多牛。但却不会告诉你,去年大赚的基金,不等于第二年一定赚。哪怕连续三年大赚的基金,都不能保证。

为什么?因为市场是变化的,去年成功的模式,今年可不一定管用。很多基金经理,旗下管理的新老基金,持仓类型高度重叠。赌对了应有尽有,赌错了前功尽弃。

最后,还得说一说那些卖基金销售机构。现在的基金销售为啥那么积极推新基金,因为他们要靠基民的申购、赎回费用赚钱啊。

很多人买基金,往往要扣两笔钱,申购赎回费和管理费。大体上申赎费是给销售渠道的,管理费是给基金公司的。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还会有更多利益分成,我们今天只说申赎费用。

在不打折的情况下,申购费率一般在1.2%,只有客户换手,他们才能赚更多。所以基金销售就会不停地给用户推产品,讲新故事。

最后就变成了,基金公司靠新基金积累规模,渠道靠新产品盈利续命。一些投资风格稳健的老基金被边缘化,很难被基民正确选择。

都说股民是韭菜,基民何尝不是呢?

基金业诞生二十年来,整体利润高达2万亿,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超过10%,但基民却仍在“牛市追涨、熊市杀跌”,没有享受到基金投资带来的稳定收益。指望销售机构指导配置?更不可能,既然推新基金这么赚,他们干嘛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呢。

到这里也就清楚了,大肆宣传的爆款新基金,到底符合谁的利益。

所以再次提醒下大家:选基金不要迷信规模和排名。而是先确定自己的风险偏好,是激进型还是风险控制型;然后分析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适不适合你的投资需求。择时买入,长期持有,才是投资基金的正确方式。

亲爱的粉丝朋友们!海豚股票的“选股”功能实战性超强哦!包含神奇、趋势指标选股,下载并登录后赠送一个月指标权益,点击直接免费下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