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有个瓜——9家金融公司被接管,包括2家券商、1家期货、2家信托和4家保险公司。
4家保险公司被接管,这事是挺魔幻的。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我国也就只有3家保险公司被接管/受让。
这回一次性凑齐了一桌麻将,神就神在它们的背后有同一个老板。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搬小板凳吃瓜,
我们今天是要聊正经话题的——假如保险公司“垮了”,该怎么办?
01
从法律层面来说,国家是允许保险公司解散或破产的。
但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得轻易解散。
在破产前,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业务必须要有“下家”接手。
如果没有人愿意接手的话,就由监管安排谁谁谁上。
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三个接管案例——
案例一:新华人寿
2006年,新华人寿在国内寿险公司综合实力排前5,保监会调查发现原新华保险的董事长关国亮违规挪用公款130亿,随即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保监会于2007年5月宣布,由保险保障基金以市场价收购新华人寿问题股东手中的股权,保监会持股38.815%,成为新华人寿第一大股东。
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把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每股价格比接手时高出2.71元,这场交易保险保障基金小赚一笔,功成身退。
案例二:中华联合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家保险公司,中华联合2006年跃居全国财险第四,跻身第一集团。
但2007年就爆出亏损64亿元,面临倒闭风险。
到2011年12月,保监会宣布,保险保障基金正式介入,并控股中华联合保险公司,持有约8.6亿股,持股比例为57.43%。
2012年保险保障基金向中华联合注资60亿元;
2017年保险保障基金将5年前注入的60亿元全部出清,功成身退。
案例三:安邦保险
2018年2月,安邦集团原董事长吴小晖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依法提起公诉。为保证安邦照常经营、保单利益不受损害,保监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期限一年。
2018年4月4日,安邦保险集团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04亿元,注册资本维持619亿元不变,并启动战略投资者遴选工作。
2019年2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安邦保险集团接管期限延长一年。
2019年7月11日,大家保险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并揭牌,将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
02
上面三个案例都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保险保障基金。
这个基金会是专门用来给遭遇危机的保险公司兜底的。
比如刚刚讲到的新华人寿和中华联合,还有安邦保险的例子,都是保障基金最先出来打救保险公司的。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发生重大危机时,保险保障基金会提供救助。
《保险法》第一百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缴纳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应当集中管理,并在下列情形下统筹使用:
(一)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济;
(二)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依法接受其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保险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我国的保险体系是非常严谨的,除了保险保障基金,
保险公司每年还要交保证金,存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提取各项责任准备金,提前精算出将来要赔付的钱并存起来,随时准备履行其保险责任。依法提取公积金,若保险公司出现亏损时,用以进行弥补,无亏损则用以增强其偿付能力。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行业四金」。
一份保单的背后深藏强有力的靠山,所以多多常说,买保险优先看产品是否合适我们自己,其次才考虑保险公司。
因为不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法律和保险保障基金面前,一律平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