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参与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留念表演的艺人们在进行最终的排练。我国青年报·我国青年网记者李隽辉/摄
8月18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参与“绚丽70年·斗争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的记者们观赏赤军会宁会师原址。我国青年报·我国青年网记者李隽辉/摄
行军搬运、战事频频,自长征以来,赤军将士一路过关斩将,打败各种艰难险阻,与此同时,向何处去?这是一直以来困扰中心和赤军的问题。
一路跋山涉水、一路烽火硝烟,从动身的那一刻起,赤军都在寻觅革新的航标,向着成功勇敢行进。
向北仍是去哪里?
1935年6月,中心赤军翻越夹金山,在小金县达维和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但会师前后,在四方面军作业的张国焘对其时政治局势的知道同中心存在不合。中心以为“总的政策应是占据川陕甘三省,树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张国焘建议南下,向川康开展。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周恩来以为,赤军向南、向东、向西都晦气,应该挑选向北,向陕、甘方向开展。
毛泽东在说话中论述了挑选北进的理由。他说,共产世界曾经有电报指示,我国赤军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挨近外蒙古。张国焘问是什么时分?张闻天说,大约在10个月之前,中心赤军还没有脱离瑞金的时分。毛泽东持续说话说,宁夏是殷实区域,敌人在那里的防卫比较单薄。
依据张国焘的回想,毛泽东的说话“富于幽默但又十分悲痛”。幽默的是,毛泽东说:“为什么咱们要到宁夏去?首要是蒋介石的飞机大炮凶猛……他张牙舞爪找咱们打,咱们不中他的狡计,偏不和他打。咱们泰然自若地跑到宁夏去,背靠着外蒙古,看他还有什么方法?”
而悲痛指的是毛泽东打开天窗说亮话:“咱们是有被消除的风险。”如果在宁夏不能安身,那么就得通过沙漠到外蒙古去,留下革新的火种以图复兴。
1935年6月28日,中共中心政治局宣告的《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战略政策的决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建议,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集后,咱们的战略政策是会集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许多消除敌人,首要取得甘肃南部,以发明川陕甘苏区依据地,使我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稳固更广阔的基础上,以争夺我国西北各省以致全我国的成功。”
1935年9月,中心赤军从四川进入甘肃境内。在甘肃境内,赤军举行屡次会议,进一步处理了向何处去的严重战略问题,为赤军长征和我国革新指明晰行进方向。
在距甘肃迭部县城68公里的达拉乡,有一个依山傍水的藏族村庄——高吉村。这儿四周群山环绕,依山傍水,西南有8座山峰,藏语“高吉”意思是8个山头之意。
高吉是赤军出川进入甘肃的第一站。其时,赤军将此翻译为俄界。
1935年9月12日,党中心在高吉村举行政治局急迫扩大会议。面临赤军呈现割裂的预兆,和对战略行进方向判别的不合,毛泽东在会上作出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往后战略政策》的陈述,指出向南是没有出路的,不管从地势、寓居、物资等方面的条件看,南下都是死路。
依据赤军其时的境况,会议作出了严重战略组织:通过了关于张国焘过错的决议;决议树立工农陕甘支队;树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和林彪组成的五人团作为全军的最高领导;再一次确认了赤军持续北上的政策,从思维上体系揭穿和批评了张国焘右倾割裂主义过错。
俄界会议一致了思维,确认了持续坚持北上抗日的政治道路,确认以游击战争来打通世界道路,创立新依据地的战略政策,为赤军长征战略搬运指明晰行进方向。
俄界会议完毕后,毛泽东总结说:“咱们需求联合,比任何时分愈加重要”。据《迭部县志》记载,会议后,赤军很快开端了新的征程,党中心在高吉村村小河滨的一棵白杨树下举行了营以上干部会议议、向干部阐明晰其时的战略政策和敏捷行动的必要性、并向全军宣告了为履行北上政策告同志书。
俄界会议第二天,毛泽东带领红一方面军脱离高吉村,向北开拔,一路披荆斩棘,霸占天险腊子口。8天后,赤军中心纵队进驻甘肃宕昌县哈达铺镇。
哈达铺:赤军最好的“加油站”
甘肃哈达铺是赤军的“福地”。
走进哈达铺赤军长征留念馆,一面墙上写着的“咱们要食得好”6个大字。留念馆馆长路晨霞说,当年这句标语喊出之后,每个兵士的心都敏捷激荡起来。
哈达铺有这样的条件招引赤军将士们。哈达铺历史上便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集镇和军事要地,也是西北区域有名的古镇落。因为盛产药材,哈达铺当年的大街两旁就有不少来自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的药材铺子分号。
哈达铺长征留念馆的解说员张馨文说,其时的哈达铺物价廉价,一头百十斤重的肥猪只需5块大洋,一块大洋可买5只鸡,一毛钱能买10个鸡蛋。所以,赤军给每人发的一块大洋现已可以很好地改进膳食了。关于长征程中的赤军来说,“吃得饱”便是“吃得好”,许多还在长身体的赤军小兵士、处在哺乳期的赤军女兵士,总算在哈达铺吃上了一顿饱饭。
闻名赤军将领杨得志曾在自己的回想录中描绘哈达铺的富贵以及对赤军将士的重要含义。杨得志在回想录中写道,整个镇子只要一条街,人口比较密布,绝大部分是回族和汉族。这条一里多长的小街,两边大都是青瓦房,街心有一座陈旧的戏楼,街上还有一座小关帝庙,这些都引起了兵士们极大的爱好,街两旁小店肆简直一家挨着一家。因为有陕西、河南来的“客户 ”,货品比较彻底。良久见不到的白纸、麻纸,僧帽牌蜡烛,毛蓝布、青洋布,乃至绸缎、锣鼓家什都有。
在杨得志的回想录中写道,黎林同志从街上买回了白纸,还从一个“跑邮政的”人那里搞来了几张不知哪年哪月的破报纸,快乐得如获至珍。谢象晃同志不只买了蜡烛,还买了好些各种色彩的布。问他买布做什么用,他仅仅笑,却答不上来。那神态好像是说,能买到东西就够快乐的了,还没考虑干什么用呢!吸烟的同志买到了烟,更是快乐,因为进入雪山、草地后他们就“断粮”了。这儿的卷烟种类比较多,什么“单刀”“双刀”“白飞机”等等,最受欢迎的是“哈德门”。
“因为这种烟不只好吸,并且每个盒子里都装有一张关公,或许张飞、刘备、周仓等历史人物画片。因为这个玩意儿,连一些不吸烟的兵士也都纷繁将它买回来。他们将烟送人,抽出画片相互传看。”赤军在哈达铺“狂欢”的细节成为许多将领回想录中的精彩片段。
杨成武将军则把哈达铺比作赤军长征程中的“加油站”。哈达铺长征留念馆材料记载,哈达铺在1935年9月援助红一方面军物资计算为:食盐20000斤,粮食200000斤,食用油5000斤,骡马1000匹,柴草150000斤,担架350条(副),中草药1500剂,猪羊鸡750头(只),蔬菜3000斤,豆类50000斤,布鞋7000双。尔后的1936年,哈达铺又为后续赤军供给大笔的物资补给。
在哈达铺,除了物质弥补、改进生活,最重要的是精力粮食——中心赤军从报纸上取得了陕北赤军的音讯。
解说员张馨文介绍,哈达铺的邮政代办一切不少报纸,其间登载着徐海东带领赤军和陕北赤军会集的音讯,还有陕北革新依据地“匪区”略图。赤军长征走了二万多里,音讯闭塞,咱们一看到陕甘宁有那么大的依据地,都十分快乐,就在这条音讯上画上了红杠杠。
这一音讯让赤军看到了曙光,北上的战略道路逐步明晰。9月22日,中心赤军在哈达铺举行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做出了到陕北去的严重战略决议方案,并整编红一方面军为陕甘支队,赤军方针清晰地向陕北进发。
哈达铺会议给出了长征北上向何处去的答案——到陕甘革新依据地去!从此,名不见经传的哈达铺镇见证了赤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议方案,成为长征中一个重要的坐标点。
到陕北去落脚
5天后的9月27日,中共中心带领陕甘支队抵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并举行了“榜罗镇会议”。
榜罗镇自古以来便是商贾聚集之地。其时的榜罗镇中心小学寄存的报刊杂志里,党中心进一步了解到有关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和陕甘革新依据地的新情况,也再一次印证了在哈达铺取得的音讯。
“抵达榜罗的当晚,便是在榜罗镇中心小学校长作业室里,毛泽东等中心领导人举行了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急迫会议。”榜罗镇会议留念馆讲解员范科蕙介绍,这次会议改变了俄界会议关于在挨近苏联的当地创立革新依据地的决议,正式确认将中共中心和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甘苏区来领导全国革新。
“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9月28日一早,这个重要决议便传抵达了陕甘支队连以上军政干部。当天清晨5时许,榜罗小学邻近的打麦场上,毛泽东登上主席台,向1000多名军政干部作了《其时局势和使命》的陈述会。
“同志们,咱们要到陕北去。咱们要会集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的弟兄们去。陕甘革新依据地是抗日的前哨,咱们要到抗日的前哨去!任何反革新不能阻挠赤军去抗日。”会上,毛泽东带着浓重口音又充溢热情的说话,赢得了现场官兵雷鸣般的掌声。
据杨定华《从甘肃到陕西》一文,毛泽东在会议上首要论述了以下问题:日本侵犯北方的严重性;北方可成抗日新阵地的经济、政治条件;充沛留意群众作业,解说我军北上抗日的含义等。
“庄重的空气,联合一致的精力,笼罩着整个的会场。这个露天的,毫无装修的,风和雨在飞舞着的会场。人人在谛听着首领们的说话,热血沸腾着,冰冷悄悄地逃走了。”回想起这次会议,其时担任新闻宣传作业的陆定一这样写道。
“榜罗镇会议为赤军长征找到了家。”榜罗镇会议留念馆资深党史专家高亚忠说,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处理了一直以来困扰党和赤军的长征战略意图问题。
9月29日,占据通渭县城的喜讯传来,这也是陕甘支队进入甘肃后占据的第一座县城。当晚,毛泽东等中心领导在城东的文庙街小学接见攻城前锋连全体官兵,毛泽东满怀热情地朗读起早已酝酿在心中的诗歌《七律·长征》。
“赤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壑只寻常。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澎湃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全军往后尽开颜。”毛泽东以朗读在赤军霸占腊子口,翻越岷山期间创造这首诗的特别方法,倾情讴歌行将完结长征、北上抗日的前锋兵士,也留在了通渭这片见证赤军长征重要转折点的赤色热土上。
从9月12日俄界会议一致思维、持续北上,到哈达铺几份报纸带来曙光,再到27日榜罗镇会议正式决议落脚陕甘,短短半个月间,赤军确认了长征的落脚点,战略道路日渐明晰,我国革新拨云见日,敞开了民族解放事业的新篇章。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赤军成功会师。
会师,向着成功行进
依据中共中心关于赤军严重战略的布置,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相继北上进入甘南,与已在陕北扎根一年的红一方面军遥遥相望,会师指日可下。在陕西保安,党中心领导共同商定,将会师地点选在会宁。
1936年9月,几经崎岖的红四方面军也抵达甘肃南部。朱德和陈昌浩都以为大军不能在此久留,有必要敏捷通过西兰公路去和红一方面军集合。但遭到了张国焘的对立,他以为,赤军最好的出路不是向北而是向西。
张国焘给中心打电报,提出建议的两个方案,一是往西进入青海、新疆,接通苏联取得兵器再回来;一是往东南,向川陕豫开展,回到红四方面军的老依据地去。
这份电报所提方案,被中心回绝。张国焘仍是不肯北上,开端盘算在甘南落脚。此刻,中心的又一封电报到了,要求红四方面军敏捷“以主力占据界石铺为中心”之隆德、静宁、会宁、定西之间的西兰公路,绝不能让胡宗南“占据该线”。
第二天,张国焘收到了聂荣臻带领三团人马占据了界石铺的音讯。他的心境愈加昏暗,知道红四方面军有必要北上。可在他的心里,对自己政治出路的忧虑也抵达极限。
在这样的布景下,1936年9月16日,中共西北局在岷县三十里铺举行了会议,史称“岷州会议”。会上,朱德等大多数人以为,会集一、四方面军主力,在静会区域打败胡宗南是彻底有或许的。可张国焘等少数人以为在静会区域与胡宗南部作战是晦气的,建议红四方面军由临潭西进青海,经循化、乐都翻越祁连山,向河西走廊和新疆行进。
机遇急迫,应立即北上。会上,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面临面与张国焘争论到深夜,对立张国焘的西进建议,朱德极力保护中心决议,并对张国焘进行了耐性的压服作业。
面临一片对立之声,张国焘忽然宣告辞去职务,带着警卫员住到了岷江彼岸。朱德坚定地说:“他不干,咱们干!”张国焘害怕了,派人告诉持续开会。
张国焘看到自己孤掌难鸣,最终不得不说:“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会集制,是少数服从多数,已然你们咱们都拥护北上,那我就抛弃我的定见嘛!”
岷州会议拟定了《静会战争纲要》,决议红四方面军在胡宗南部队未集结静宁、会宁前,先机占据静、会及定西通道,争夺与红一方面军集合。之后进行的“通庄静会战争方案”粉碎了国民党戎行的围追堵截,加快了赤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推动了抗日民族一致战线的树立。
“岷州会议否定了张国焘过错的西进方案,保护了党中心的一致领导,保护了党和赤军的联合,在长征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岷州会议留念馆宣讲担任人刘彩玉说。
1936年10月2日清晨,赤军成功攻占了会宁县城。10月10日傍晚,晚霞染红会宁的万里晴空时,庆祝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联欢大会在会宁文庙开端了。两军战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阅历了会集、别离、再次会集,他们放下背包枪支,相互拥抱,联欢会进入高潮,整个会宁城沉浸在欢声笑语中。
会宁会师后,1936年10月21日,贺龙在宁夏西吉县平峰镇见到了红一军团署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第二天,红二方面军抵达将台堡,与红一军团一师会集。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两年多艰难困苦,短兵相接,成功会师。
1996年中心文件清晰,1936年10月22日为我国工农赤军长征成功完毕日。
“赤军在会宁一带相继会师,完成了赤军的大联合,强大了赤军的力气,我国革新的相貌面目一新。通过长征的洗礼,我国共产党以簇新的相貌引领民族解放事业敞开新未来。”甘肃省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孙瑛说。
本报甘肃会宁8月19日电
本文源自我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览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我国青年报客户端(app.cyol)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