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任正非最好的一本书(关于任正非的书哪本写得最好)

时间:2023-04-12 浏览:34 分类:娱乐资讯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和大家继续一起共读的这本全面了解华为公司和其创始人任正非的书,也是市面上解读任正非最权威的一本书:《任正非传》。

01

前面我们聊完了这本书前面两部分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聊聊这本书最后一部分内容:

任正非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

电信行业是一个随时变化的行业,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竞争周期上,随时会被竞争对手所超越,华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扎扎实实的打过几次硬仗。

任正非想要爱世界通信领域站稳脚跟,而不仅仅是成为国内通信企业的一部分,那就难免会和国际巨头产生冲突,他遭遇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上海贝尔,这是贝尔公司与邮电部合作成立的公司,具有这丰富的管理经验,他们的设备也是当时国际一流的,相比之下,华为的产品略显粗糙,而且上海贝尔在营销过程中还建立了独特的机制,有其注意创新意识,这使得贝尔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独占鳌头。

早在1986年底,安徽合肥就开通了首批上海贝尔的程控交换市话局,上海贝尔又乘机建立了包括国际长途、国内长途在内的各级市话网络,这促成了国内通信技术提升的同时,也给国内通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华为和上海贝尔的首次交锋,是在江苏,当时因为华为产品在性能和外观上的缺陷,遗憾的败下来,为了扭转局面,任正非决定使用毛泽东的战术:农村包围城市。

02

他在江苏地区拓展基层战略点的同时,也把眼光放在了西南、西北方向、东北这些经济水平和科技相对落后一点的区域,华为很快拿下了这些区域,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任正非还在销售上发力,他用丰厚的盈利鼓励销售人员通过低价来打击对手,因为上海贝尔的产品虽然质量商城,但是无法通过低价来占领农村市场,换句话说,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上海贝尔的产品太贵了。

华为的主力军表面上还在城市里和上海贝尔对抗,实际上真正的力量早就拿下了周边的区域,于是上海贝尔在这种战术压制下,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不断缩小,等到了1999年,华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亿,把上海贝尔远远甩在了身后。而这次对上海贝尔的胜利,除了市场份额的大获全胜,更重要的在于,国内的运营商们都纷纷认同华为是宽带城域网的倡导者和发起人,这奠定了华为的江湖地位。

03

在国际上,华为碰到过很多强劲的对手,比如英国电信公司、法国阿尔斯通等等,而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与思科之战。在2004年以后,华为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在质量上,华为的产品完全可以和思科这些公司一较高下,而价格相对来说更具有优势,所以在发展中国家非常的受欢迎。到了2008年,欧洲所有运营商几乎都成了华为的合作伙伴,因此任正非决定借着这个机会,一举拿下美国市场。

对于美国市场,任正非非常慎重,因为早年正是美国之行让他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事实,同时他也清楚,美国几乎聚集了世界第一流的知识和科研精华,所以早在1993年和1999年,华为就在美国设立了研究所,而到了2002年,华为在美国成立了第一家子公司,这预示着和思科的正面冲突不可避免。

04

思科这家公司诞生于1984年,创始人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对教授夫妻,经过多年的发展,思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在网络互联解决方案上的能力,是得到了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掌握着全球互联网体系中80%的信息流量,而且思科非常具有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他向全世界提供自己的智慧结晶,所以在各行业的口碑都非常好。

两家企业在2002年开始正式交锋。在这一年里,美国的一个知名展销会上,展出了华为的电信产品,从现象的实验数据可以显示,华为的性能可以比肩思科的任何一款产品,而且价格至少要比思科低20%,这次的亮相,使得华为在美国市场人气大增。

整个2002年,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增长了70%,这也严重威胁了思科的市场份额,思科更在内部成立了打击华为工作小组,华为威胁论也出现在思科内部,甚至逐渐蔓延到西方社会,各种西方媒体纷纷添油加醋的渲染华为威胁论,思科为了打击华为,罗列了各种罪名,指责华为在知识产权方面侵犯了思科的利益,要求华为承认自己侵权,同时给予思科赔偿,并且禁止销售类似产品。当时的华为为了息事宁人,答应了撤出相应产品,但是产品都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所以对于侵权的指控坚决否认,而这却被思科看作做贼心虚,在2003年,思科在美国正式起诉了华为,安在华为头上的罪名多达21项,当时的局面非常不利于华为,有人曾经向任正非建议,公开所有产品的代码源,但是任正非很清楚,思科真正目的是彻底遏制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保障思科自己的地位,所以公开代码源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联邦法庭上,华为忽视了思科的公关能力和交往才能,思科早就在舆论上下足了功夫,不光美国媒体替思科说话,就连一些中国媒体也站在思科一边,这让华为十分被动,而针对华为产品的价格优势,思科开始大力宣传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是有缺陷的,即便有能力研发高科技产品,也很有可能是通过侵权来实现的。

除了利用舆论,思科还在市场上拼命造势,比如每次华为的局面不利,思科全球发言人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将细节添油加醋的公布出来,同时市场部也会立即跟进各种文案,向客户宣传华为的不合法。最终,这一轮的较量,华为惨败。

05

不过思科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任正非总结了经验后,开始更换了公关公司,同时不再主动推广产品,任正非认为,应该将华为的战场放在法律领域,而当时美国的精英法律人士,往往对华为存在偏见,他们更加相信思科的说辞,最后,华为决定邀请这些顶尖律师来华为全面的领略真正的华为,经过考察,律师们的态度有了转变,最后一致认为华为并没有侵权的行为,同时也给出有利的建议:私有协议。

除了寻找有利的律师外,考虑到华为吃了舆论的亏,所以积极的去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和同情,比如积极拉拢民间团体,美国人不喜欢华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任正非有着军人的背景,所以会被认为华为是一家军方背景的公司,而华为通过和民间团体的接触,传递出华为的是一家有着完善企业机制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军方公司,随着华为的公开透明亮相,媒体对华为的误会逐步消除,盟友也越来越多,华为也越来越有信心打赢这场仗,后来经过几次较量,思科意识到单凭舆论来打压华为已经无法达成目标,而华为也认识到思科的厉害,明白自己短时间里是无法取代思科的地位,于是双方逐步开始达成和解,最终在2004年下半年双方正式制定了和解协议。

这次和思科之战,又被称为世纪之讼,因为持续时间之长、战场拓展之宽、参战双方实力之雄厚震惊了世界,虽然表面看双方没有胜负,但舆论都认为华为是战略意义上的胜利者,首先思科没有达到封杀华为的目的,其次华为不仅在美国站稳了脚跟,而且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好了,说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了,任正非为什么会创办华为?一个清贫出身的少年,从小就表现出自立自强的品质,在进入部队之后,更加学会了甘于平淡,进入商场之后,又阴差阳错的因为被骗了200万而选择了创业,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一次创业竟然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

其次,我们讲到了,华为公司发展背后的逻辑,很多公司都试图去模仿甚至复制华为的管理模式,但是照猫画虎失败之处是因为在华为一个个成就的背后,是整个文化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支撑,是皇帝不差饿兵的坚持,是坚持不让员工吃亏的理念。

最后,我们讲到了,任正非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这里我们主要讲了华为在国内和上海贝尔的商战,以及在美国与思科的战斗,从中既可以发现任正非将毛泽东思想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又可以感触到,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影响商战结局的因素也不一样。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最后,我们加个餐,一起分享一下任正非的至理名言:

1. 一定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一定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2.公司运转依靠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

3.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4.知识是劳动的准备过程,劳动的准备过程是员工自己的事情,是员工的投资行为。

5.商场和人生一样,一切触底反弹的奇迹,不过是挣扎着撑到了最后一刻。

6.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7.时光不能倒流,如果人能够从岁开始倒过来活的话,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

8.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9.对于个人来讲,我没有远大的理想,我思考的是这两、三年要干什么,如何干,才能活下去。我非常重视近期的管理进步,而不是远期的战略目标。活下去,永远是硬道理。

10.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把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建立在信任自己的基础上,只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才会获得平等与尊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