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1)俄而雪骤
俄而:
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
因:
(4)太丘舍去
舍:
(5)去后乃至
乃:
尊君在不
(1)与
古义:
今义:
(2)与友
古义:
今义:
(3)太丘舍
古义:
今义:
(4)相
古义:
今义:
(5)下车
古义:
今义:
(6)元方入门不
古义:
今义: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人不知而不愠
愠:
(2)吾日三省吾身
日:
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5)三十而立
立:
(6)四十而不惑
惑:
(7)不逾矩
逾:
矩:
(8)学而不思则罔
罔:
(9)思而不学则殆
殆:
(10)人不堪其忧
堪: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
(12)曲肱而枕之
肱:
(13)于我如浮云
于:
(14)逝者如斯夫
逝:
斯:
(15)三军可夺帅也
夺:
(16)博学而笃志
笃:
(17)切问而近思
切:
(18)仁在其中矣
仁: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1)学而时习之,不亦
(2)吾十
古义:
今义:
(1)学而
(2)吾
(3)温
(4)好之者不如
(5)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
明志: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
励精:
(4)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
治性:
(5)年与时驰
驰:
(6)意与日去
日:
(7)遂成枯落
枯落:
(8)悲守穷庐
穷庐:
(1)静以修身
古义:
今义:
(2)夫君子之行
古义:
今义:
(3)意与日去
古义:
今义:
非学无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一狼仍从
从:
(2)并驱如故
故:
(3)屠大窘
窘:
(4)顾野有麦场
顾:
(5)积薪其中
薪:
(6)苫蔽成丘
苫蔽:
(7)目似瞑
瞑:
(8)意暇甚
意:
(9)盖以诱敌
盖:
恐前后受其敌
一狼洞其中
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一狼径去
古义:
今义:
(2)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
今义: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
今义:
(1)一狼
(2)意将
(3)其一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
(2)及其家穿井
及:
(3)国人道之
道:
(4)闻之于宋君
闻:
(5)丁氏对曰
对:
(6)身亡所寄
亡:
(7)因往晓之
晓:
(8)若屈伸呼吸
若:
(9)只使坠
只使:
其人舍然大喜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若屈伸呼吸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寒雪日内集
未若柳絮因风起
恒装一囊
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甲】《论语》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学而不思则罔
腰白玉之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则是典型的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乙】段主要采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夫君子之行
险躁则不能冶性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请分别说说它们的中心内容。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
国人道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
遽契其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3.说说甲乙两文分别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3.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
4.参考示例: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百善孝为先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2.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
3.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2.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体会、发现,可以凭当老师了。
3.语录 对比
4.【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或“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