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人格类型(比尔盖茨性格的特点)

时间:2023-04-17 浏览:14 分类:娱乐资讯

?孩子不喜欢做的事,要不要逼着他做?

对于这个问题,爸妈们有很多矛盾的选择。一部关于比尔·盖茨的纪录片《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仅凭短短三集,迅速在豆瓣斩获9.1的高分。

世界首富、天才、智商极高、微软CEO。。。这是大家普遍认识的比尔·盖茨。

性格孤僻,拒绝与人交流;叛逆至极,不尊重家人,这样的比尔·盖茨,大家熟悉吗?为什么这个孤僻的怪小孩最后成为了一个侃侃而谈的大企业家呢?

让我们剥开传奇外衣,走近真实的比尔·盖茨吧。

比尔叛逆,妈妈拎全家去看医生

如今的比尔·盖茨,在言谈举止上完全没有一丝胆怯。

比尔交到了许多大神朋友,股神巴菲特是其中一位。他和巴菲特交情至深,巴菲特甚至把他的一大半财富,近310亿美元都捐给了比尔和妻子梅琳达的基金会。

他成就无数,在演讲台上自信大方。面对垄断市场的指责和控诉,他在法庭上舌战群儒、据理力争,最后获得了清白。

同时,他也容易沉迷于专注的事情上。

他可以在一个小时内里面读完150页书并记住其中90%的内容,在一天内完成三天工作量的代码,固定给自己一个阅读思考的CPU TIME……

你能想到,这个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专注事物的数学天才,曾经是一个

沉默寡言的“死宅”

吗?

小时候的比尔·盖茨性格孤僻,比起与人交流,他更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思考,沉浸在自己疯狂运转的大脑中。除了吃饭、上厕所等生存必需,他几乎不会迈出房间一步。

甚至妈妈打开房门试图与比尔谈话,他都会躺在床上看书,以躲避和妈妈的交流。

连姐姐也吐槽他“是个古怪的人”。

很快,比尔的妈妈发现了他的毛病,她希望比尔不要过度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但处于叛逆期的比尔并不接受妈妈的想法。那段时间,比尔和父母的关系很不稳定。

直到某天晚餐时,积蓄已久的矛盾爆发了,比尔在餐桌上对妈妈大喊大叫。

“充满讽刺、自作聪明、粗鲁无礼。”比尔这么形容当时情绪失控的自己。

爸爸勃然大怒,泼了他一脸水。

孩子叛逆自闭,是孩子出了问题

——这肯定是大多数父母的想法。

但妈妈则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她让全家人,包括比尔的两个姐姐在内,一起去做了心理咨询。

妈妈认为这不是比尔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家人所营造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

孩子的不完美,不仅仅要从孩子身上找问题,也要反思自己。

让代码宅男关注世界

天才+狂热+学习=比尔?

如果组成比尔·盖茨的仅仅是这些因素,微软可能会有,世界首富可能会有,但他绝不会成为一个放眼世界的慈善家。

在全家都去做了心理咨询之后,

大家发现主要的问题在比尔和比尔的妈妈身上

,比尔的妈妈在教育上过于焦虑,可比尔的问题明显更大。

妈妈是怎么改变比尔的内向性格的呢?

首先,以身作则。

比尔的妈妈是一位社区领袖,她经常会做一些慈善活动,是当地非常有影响力的社交达人。

她有意识地会带比尔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展览,激发他的兴趣;

尽管工作忙碌,但她会积极参与到子女们每一天的日常活动中。

其次,面对叛逆期的孩子,比起苍白无力的劝说和教导,妈妈选择

强迫比尔去参加社交活动。

爸爸去参加美国律师协会的会议时,妈妈会强迫比尔去当会议的迎宾;

参加夏令营,其中有一些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活动,由父母抽签决定去谁家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要遵守那家人的规则并进行交流;

在创立微软的初期,妈妈是比尔的左膀右臂,带他参加社交活动,把相关资源介绍给他,甚至教他如何穿着,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在媒体上进行曝光;

这些社交活动不但让比尔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也让他逐渐打开心门,成为一个学会沟通交流的孩子。简单来说,

妈妈就是比尔·盖茨的路标。

如果说上帝给了比尔极高的智商和天赋,那么妈妈就给比尔打开了通往世界的窗户。

妈妈的社区意识教育对比尔在微软的工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书本学习和从商赚钱上,他看到了社会的苦难,学会了实践和交流。

吃“屎”、借钱,慈善路不退缩

因为母亲的引导,自退休之后,比尔用自己前半生攒下的金钱和人脉,尽力解决他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三集纪录片分别讲述了他所专注的三个项目:

厕所革命,骨髓灰质炎的消灭,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这么认为:我要是这么有钱,我也去做慈善。

但慈善的过程,往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在“厕所革命”中,比尔想设计出最节省成本的厕所和下水系统,来帮助印度等随便排便易引发痢疾的国家。受制于技术的创新,比尔的基金会曾出价700万美元高额报酬在全世界寻找参与者来设计厕所。

环保厕所大功告成,他一口干了由“屎”处理出来的蒸馏水。

在消灭小儿麻痹症的漫漫艰辛路上,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最大的问题是落后地区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这里传播谣言,说疫苗是西方国家的阴谋,目的是为了要让儿童绝育。

支持消灭脊灰的人,就是当代希特勒。

因为大量资金的消耗,比尔还找上了好朋友巴菲特帮忙。

在新能源的建立上,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核泄漏事故的影响,人们对“核能”恐慌无比。如何消除公众的质疑,如何推进能源的环保化,太难了。

资金不足、技术不够创新、成本很高、群众反对……在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一一克服并坚持了下来。

而坚持的力量,一直来源于妈妈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她的优秀一直在引导着比尔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在纪录片的片尾,妈妈的一段话让才老师记忆深刻,这句话也真实地印刻了比尔的人生——

如何改善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参与到社区实践中?

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比尔·盖茨的智商和天赋,但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的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思考和策略。

最后,纪录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比尔的父母不强迫他去社交,比尔还会成为如今的比尔吗?

问题的答案,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了——

2018年,全世界共报告33例新增脊灰病例,还没有实现零病例。但这个永远争强好胜、乐观从容的天才没有放弃,让我们拭目以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