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连环杀手曾和你我一样天真无邪,或者这样说——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变成他们。”
我们知道连环杀手在历史上是存在的,比如大家熟悉的巴托里伯爵夫人和开膛手杰克,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连环杀手呢?
被誉为“FBI心理分析第一人”,还是《沉默羔羊》创作原型的提供者与电影顾问的罗伯特·k.雷斯勒经过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罪犯在童年时候所经历的遭遇,都造成他们表现出精神的一些问题,而随着精神问题就会发展各种心理异常状况。而《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的连环杀手正诠释了这个道理。
《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是作者鬼庖丁花了4年时间打磨出来的,作者参考了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以及对专业人士的走访与调查,力求情节“现实化”和“本土化”,所以这本书中在人物的描写,特别是在审讯的环节的,也确实可以看到作者是下了功夫,而在设定上是非常带感双男主,一个是儒雅的精英刑警肖沂,一个是天才犯罪心理学专家丁一惟,他们因为一桩诡异的谋杀案而结识。
“摆在高处的头颅,俯视着自己被肢解的尸体”一则诡异的视频席卷全网引起上层高度重视,于是刑侦支队大队长肖沂紧急受命,开展调查,但是却在看似混乱的现场找不到一枚有效的指纹、一丝可用的证据,唯一有值得帮助的线索就是被害人的脸上在死后被划上了精致的妆容,这个时候外援顾问、犯罪心理专家丁一惟在通过让专业的剖析,已经对现场的再次勘察,结合头颅摆放的位置,给出了侧写:
身高1.65米左右;
年龄在35到40岁之间;
无法和女性正常沟通交流;
极度自律;
有稳定的收入;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在一些特殊案件中犯罪心理专家的描写对警方破案思路有一定影响,因为他们不仅仅从心理揣摩,对现场的侦查也是细致入微,不过这一点我还是很想吐槽的,其实这里作者可以埋点的,头颅位置放置的诱导性,毕竟后面他们真的找到凶手的时候,发现这个凶手对刑侦是有研究,所以在此处如果能设置一些诱导的障碍,我觉得更符合一点。
当然,最后警方多方排查,从受害人的人际关系等等,顺藤摸瓜找到凶手,同时凶手为何会成为连环凶手的原因也找到了根源,这一切都是来源于他的母亲,而母亲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严苛至极,同时他发现母亲与校长不伦的关系后,心态更是崩溃了,在几番的压力下,他在内心养了一头野兽,直到一发不可收拾,哪些在他手上死去的女人,不过是一个替代品,残忍方式是憎恶,用昂贵的化妆品死后化妆又是表现出爱。
凶手被抓住后,在审讯室,这是书中的亮点,在战术下眼看就要突破凶手的心理防线的时候,凶手的辩护律师到了,让凶手再次建立了牢固的心理防线,但是最后,凶手却又被人杀害了?
《黄雀计划:鸣蝉的杀意》第一篇在这里就没有了,然后后半部分就是番外,也可以说是丁一惟的前传,可小说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可以窥见凶犯们的内心恶魔的由来,也算是一个伏笔吧,估计预知后事如何,还得等鬼庖丁的下一本小说。
#推理##书单#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