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主持人心得体会(主持人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7 浏览:20 分类:娱乐资讯

今日我拜读了青年作家纪云裳写的《董卿:在时光中优雅盛开》,这篇文章通过写董卿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展现了一个风华卓绝,自强不息的现代优秀女性的光辉形象。告诉每一位渴望活出自我的女性若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文章亮点一:董卿说:“人的心灵应如浩渺大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董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的成长经历展示了她的奋斗历程,不安分的她按照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因为董卿对舞台和自由非常的向往,她选择了表演专业。大学毕业后,为了让自己从舒适区跳出来,她又报考了浙江有线电视台娱乐台,从此开始主持生涯。从杭州时的小有名气,到上海时的如日中天,再到北京时的惊艳春晚,董卿用了10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成为有价值、受人尊敬的主持人的梦想。

而在中央电视台安身立命12年,获奖无数,成为“央视一姐”以及国内最好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之后,她却并未满足,40岁的她,又一次“不安分”地选择了赴美深造。 回国之后的董卿,多了一重母亲的身份。“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要成为孩子眼中的佼佼者,以此影响孩子,做孩子的榜样。不久,董卿就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独挑大梁,继而以满腹诗书的才情红遍全国。媒体盛赞,“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接下来《朗读者》诞生,其火爆程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观众纷纷赞誉这档节目是一股“文化清流”。筹备一年多,历尽煎熬,倾尽心血, 董卿也让观众看到了她出口成章的才情和丰富深厚的内涵,以及一个完美主义者的标准和一个知识分子的操守。 她不仅是节目主持人,还是制作人。

董卿的成长经历,历经岁月的磨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女性的那种最美的品质与光辉——永远有向前一步、全力以赴的勇气,有撕掉标签、优雅转身的从容,也有倾尽所能,向着光亮奔跑,不断超越自我,挣脱年龄的羁绊,蹚过时间之河的勇敢与坚持!董卿,我心中的女神!

文章亮点二:她说:“我的父亲骨子里就认为一定要勤奋、要刻苦才能改变命运,这是他的人生信条,这种人生观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从小做家务,要读书,要练习长跑,要锻炼我所有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董卿的原生态家庭里,从小学开始父亲就对她要求异常严厉,读书学习、生活磨砺、跑步锻炼都是每天的必修课。当那一天,董卿成为央视舞台上那个万众瞩目的主持时,她在访谈中提及父亲曾经的严苛与爱,感动得泣不成声,并对父亲的教育方式表示认可:“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有了小孩以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因为我认同了我父亲的这种方式,我现在觉得,他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看来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影响也至关重要,父亲的苛刻造就了董卿掌控命运的能力,这为董卿以后的事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文章亮点三:董卿的读书习惯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成年后,即使工作再忙,她每天也会抽出一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如果说读书如远行,可以让灵魂骑在纸背上,看草木山河,观日月古今,那么董卿的母亲就是她的引路人,母亲个性温雅慈和,与丈夫的清正严明刚好形成了互补。那个时候,一到寒暑假,母亲就会给董卿列书单,比如《红楼梦》《基度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大多是中外经典。董卿读完书后,母亲还会让她罗列出每本书中的人物关系,她记忆力非常好,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且说出来的见解都非常独特,让母亲很是欣慰。

董卿有一位严父,又有一位慈母,董卿在又严又爱的家庭中接受着教育。小时候父母塑造的习惯变成了爱好,董卿也在书香的浸染中成为那个气质脱俗、文思敏捷又荣辱不惊的女子。

文章亮点四:如董卿所言:“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是的,书不会白读!在曾经的中秋晚会上,描述月亮的古诗词,其他人都乱套了,董卿不用准备就能信手拈来。而其他主持人离开了现成的文本都乱了套。现实回应了董卿的话。后来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更是让董卿游刃如鱼,得心应手。现实回应了董卿的话,给出了答案。

文章亮点五:董卿还坦言自己会经常哭,那也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过程:“眼看着事情要成了,结果又不成,一次又一次,觉得怎么就这么难呢!一个人坐在地上哭,哭完继续干。”董卿也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她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有时候近乎孩子般的哭泣,这哭泣包含着多少辛酸与不易。生活的磨砺,工作的艰辛,挫折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正是这样的苦辣酸楚造就了不服输、坚强向上的董卿!

喜欢董卿的外在和内在。她不但有优雅的气质,还有强大的内在的文化底蕴。台上一分钟的惊艳,来源于她台下十年功的努力付出!董卿在我心中就是一个女神 !一个需仰慕才见的、非常了不起的女神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