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部清朝古装宫斗剧在众多同期作品中异军突起,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十多岁的小姑娘,都因为这部宫斗大片而如痴如醉。
在《甄嬛传》一夜爆红后,大量的流量和目光聚焦于这部古装大片,甚至紧随其后也带来了一阵古装大片接连出炉的热潮,这其中不乏有精品,可他们都比不过甄嬛传的热度和影响力。
世人之所以将甄嬛传捧得这么高,无疑是因为这部剧作的品质优秀。
导演将原本的架空王朝背景安置到清王朝雍正年间背景,对于清宫深处里那些黑暗,宫中角色之间的勾心斗角,全都呈现得淋漓尽致,在《甄嬛传》中,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人生轨迹。
槿汐陪伴着着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一步步走到了权倾朝野,极善权谋得大清太后,主子从多年秀女终于熬出了头,可在剧情发展到甄嬛坐上太后之位,新皇乾隆前来拜见母后时,槿汐的眼神不是荣幸和惶恐,却是满脸的恐惧。
事实上,在雍正帝离世,新皇乾隆即位后,甄嬛也坐上了太后之位,槿汐因何而惊恐呢,或许到死甄嬛都不明白自己最信任的槿汐结局有多凄惨。
为主舍身嫁给太监
流朱在甄嬛失宠得病于碎玉轩时,为了让主子得到医治,自撞向侍卫刀上;浣碧作为甄嬛同父异母的妹妹,随姐姐进宫后作为贴身丫鬟常侍左右,最后嫁给果郡王为侧福晋,本以为是苦尽甘来,可在果郡王被赐死后,浣碧生无可恋,一头撞死在棺材上自尽而死。
在槿汐刚刚入宫时,她本是一个宫中最底层的丫鬟,各种脏活累活全部都堆在这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柔则福晋,即后来的纯元皇后遇到了这个小姑娘,因为怜悯她的处境,收她做了自己的丫鬟。
在原著《后宫.甄嬛传》中是这般描述雍正皇帝在秀女选拔时初见甄嬛的。
皇帝抬手略微掀起垂在面前的十二旒白玉珠,愣了一愣,赞道:
起初的甄嬛本不想被选中,只想走个过场,而皇帝的一愣,自然是因为甄嬛和前纯元皇后的极度神似。
纯元皇后死后,槿汐成了宫中的掌事姑姑,等到甄嬛入宫后,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命中注定,槿汐被分配给了甄嬛近旁伺候。
槿汐宫中多年的阅历以及细心稳重的性子对甄嬛起到了极大的助力,而甄嬛的人格魅力和对待仆人的亲近态度也折服了槿汐,槿汐选择彻底绑上了甄嬛这辆战车。
甄嬛进了甘露寺中,本打算干脆是长伴于青灯古佛,就此了却残生,可是果郡王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照进了这个寂寞女子心中,甄嬛爱上了皇帝丈夫的弟弟,而果郡王则是向这位哥哥的嫔妃表白。
如何瞒住皇帝,让自己和果郡王的骨肉成为雍正的骨肉,那只能靠一次亲密接触,可作为废妃的甄嬛,几乎没有重新回到皇后的可能性。
槿汐选择去勾引皇帝身边的心腹:苏培盛太监。
《后宫.甄嬛传》中是这般描述此段。
甄嬛打定主意要回宫给自己和果郡王之子一个名分,而甄嬛盯准的助力就是李长,这里的李长就是电视剧中苏培盛。甄嬛哀道:
此时槿汐面露凄凉而又无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后,认同了李长安在甄嬛回宫一事中所能起到的助力,接着又回道:
槿汐说:
或许有人感到不可思议,作为太监,已经缺少了男人最重要的东西,又何来和女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实际上,在古代宫中,太监也不一定没有媳妇。古代皇权至上,很多人迫于生计,选择了入宫当太监,可宫中太监和宫女那么多,难免也会因为寂寞而生出别样的情愫来。
可是对于大多数能在嫔妃身旁伺候的宫女来说,她们最好的结局却是主子得宠,自己可以有出宫嫁人的机会。
在甄嬛传中,惢心得甄嬛之心,被许给了太医江与斌做妻,甄嬛最亲近的丫鬟,同时也是自己的妹妹浣碧更是嫁给了果郡王做了侧福晋。
在此之前,苏培盛便表现出了对槿汐的特殊感情,几次示好槿汐都是假装不知道,对此退避三舍。而苏培盛继续走痴情路线,对旁人他滴水不漏绝不出半点差错,对槿汐他却是有求必应,凡是槿汐要求的他都会全力去做。
尽管甄嬛苦苦相劝再寻别的路子,可槿汐却答道:
槿汐主动投怀送抱,苏培盛不是不知道对方别有心思,可是在知道槿汐要帮助主子甄嬛重得皇恩时,苏培盛还是犯了太监不理后宫的忌讳,为了这份维持住这份关系,回宫后就开始谋划甄嬛回宫之事。
甄嬛借此机会重得雍正宠爱,槿汐却和一个太监成了对食关系。
新皇登基后前路昏暗
甄嬛借子回宫后,很快又复得皇帝宠爱,可此时的甄嬛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姑娘,在宫中她步步小心,攻于谋算,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她和果郡王的关系很快被雍正皇帝知道,他逼迫甄嬛自己做出选择。
倘若说除了甄嬛娘娘之外,还有任何一个人出来,那么就用前一道密诏:不管是甄嬛娘娘还是别的什么人,一律格杀勿论。
倘若只有甄嬛娘娘一个人出来,那就用最后一道密诏:六宫无主,甄嬛暂领六宫各事务,等同于副后。
雍正本知晓两人奸情,但让甄嬛亲手毒杀果郡王将此事暂时埋下,同时为了抚慰甄嬛,还给了未来引领后宫的承诺。可是,他没想到,这反而是甄嬛彻底黑化的导火线。
雍正病重服下甄嬛给的一杯毒酒,听到最后一句
雍正驾崩后,甄嬛扶持养子四阿哥弘历上位,自己成为圣母皇太后,荣享整个大清朝的最高荣誉。
槿汐此时本应该算得上是仆随主荣,可是在《甄嬛传》临近大结局时,皇太后甄嬛和新帝乾隆的一番言语,却让她为之骇然,甚至眼神恍惚,充满惊恐。
这段典故是春秋时期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之间为了王位不惜兄弟相杀的故事,郑庄公刻意纵容弟弟共叔段和母亲武姜,共叔段和母亲在纵容下日渐膨胀,生出了谋逆之意,最终,共叔段惨死,武姜被儿子迁往颍地。
显然,乾隆皇帝这是将自己比作郑庄公,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弘瞻比作了共叔段,这番借古讽今,显然是暗示养母甄嬛最好不要有别样心思。
除了担心甄嬛处境之外,苏培盛的消失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此时,她的对食苏培盛已经许久未曾现身,自从雍正皇帝驾崩后,槿汐便没有再见过苏培盛,在剧作中,曾经频频亮相于银屏上的大太监,
固然曾经槿汐和苏培盛结为对食是为了谋利,可是人心都是肉长的,苏培盛的苦情却也打动了这个宫中看惯了险恶人心的丫鬟。
当甄嬛刚从甘露寺回宫后,当时的皇后对甄嬛充满忌惮,她从甄嬛的身边人槿汐下手,以苏培盛和宫中丫鬟勾搭为由,称苏培盛有淫乱后宫之罪。
面对严刑逼供,苏培盛却能做到不言半句,他将所有的罪过抗在自己一个人身上,没有说出槿汐的半个字。在原著中,甄嬛是这般安慰槿汐的:
正是有了共患难,方让苏培盛真的走进了槿汐的心中。而正好不久后赶上了甄嬛生下了双胞胎,
槿汐在这一次事件后,当真是求人办事而被迫下嫁变成了真心相待,甚至槿汐还曾对着苏培盛深情款款的说:
正因为在乎,所以苏培盛的消失才让槿汐无比在意,并且万分痛苦。能够加害苏培盛的只能是两个人,一个是如今高高在上的新皇帝乾隆,另一个就是自己伺候这么久的主子甄嬛。
在雍正的葬礼上,苏培盛可是公开力挺乾隆,在甄嬛举荐四阿哥弘历,说出一句:
很可能曾经苏培盛也收了相当皇帝的四阿哥好处,等到皇位到手,为了保住秘密,乾隆动了杀心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对于捧自己坐上皇位的养母甄嬛,乾隆都充满不信任,更不用说一个小小太监,乾隆这般多疑性格,索性一杀了之。
尽管曾经的苏培盛选择站甄嬛党有槿汐的原因,可他也真真切切为甄嬛提供了消息渠道和诸多帮助,但在权力面前,甄嬛依旧有杀他的理由。
正是因为想通了这几点,槿汐才会面露惊恐。因为她不知道究竟谁才是杀死苏培盛的真凶,
倘若皇帝动的手,等到甄嬛百年之后,自己又是否能安享晚年;倘若甄嬛动的手,自己知晓甄嬛那么多秘密,恐怕也逃不了一死,这才是槿汐眼神恐怖,充满惊恐的原因。
或许对于槿汐来说,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那一段时间并不是甄嬛权倾朝野,成为皇后甚至是太皇太后的日子,而是自己陪伴着当初那个天真美好的纯元皇后的日子。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