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好声音》一部差点因为片名而被耽误的歌舞动画片,豆瓣评分从7.9涨到8.3,讲述了一只怀揣音乐梦想的考拉从父亲那接手了一个剧院,为了重振昔日荣光,决定举办一场歌唱比赛的故事,在奖金与梦想的双重指引下,动物居民纷纷报名,一展歌喉。
这是一部温暖的追梦的故事,但是,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很多小动物成功的演唱,都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小象米娜的天籁之声;猪妈妈的超强肺活量;豪猪艾希的真挚情感......所有动物演员都用自己的风格唱出迷人的歌声,似乎唱歌很简单。
我们唱歌时到底是如何发声呢,好声音是怎样练就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声音的故事,找到唱出好歌声的秘籍。
01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我们都知道物体震动产生声音,但是,我们唱歌时的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呢?
在弄清楚我们怎么发声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伯努利效应”。
这是由瑞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医学家丹尼尔·伯努利提出的,是说流体速度加快时,物理与流体接触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增大。
比如飞机上面是流畅的曲面,而下面是平面,这样上面的气流速度大于下面的气流速度,所以下面的气流压力大于上面压力,所以飞机被巨大的压力差托起来。
根据伯努利效应,人们发现,“自然界的气流或水流在管道中通过时,对管内壁产生吸力。吸力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速度。流速越快,吸力越强。
但是这与唱歌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声乐也是声音艺术,跟其他物体发声一样,需要声源、发声动力、声音的传播三个基本的要素。
在我们的喉头里面,有两条略成水平状的白色韧带组织,左右对称,位于气管的最上端,这就是我们的声带,也叫声裂。声带与后端的杓状软骨共同构成声门。
我们的声带可以左右分开,也可以相互靠拢,呼气时,声带左右分开,声门开启,气息自由出入。
发声时,气息到达声门,在“伯努利效应”的作用下,声带和杓状软骨靠拢,声门关闭,阻挡气息,这时气息吹动声带,声带一张一合的震动,发出声音。
其次,我们的喉是唱歌的重要器官,它位于气管的上端,咽部下端,担负着呼吸、发音、共鸣的任务。
喉肌主要是紧张或者松弛声带,使声门扩张或缩小,是震源体声带的重要器官。
了解了我们发声的科学原理,才能利用科学的方法歌唱。
记得以前上声乐课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录课,回放时,同学们都会觉得自己的声音没有其他同学的好听。
斯坦福最受欢迎的沟通课《高效演讲》中,讲座教授彼得·迈尔斯也说到:“许多人告诉我,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声音,特别是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录音的时候。”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很多学习声乐的同学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声音自己听着音色透亮,共鸣也很棒,但是老师偏偏说这声音不对;当自己听着声音又小,音色又暗的时候,老师却说不错。这就是我们的内听觉在作怪。
我们听声音有两个通道,一是“空气传导”,一是“骨传导”。别人听我们的声音,很明显是“空气传导”,而我们自己听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空气传导”。
这种传导方式直接过滤掉空气中的很多噪声,犹如自带美颜效果的相机,而仅仅依靠空气传播,音色音质上都会受过外部环境的干扰,就像最原始的没有美颜效果拍出的照片一样。
所以,我们通过双重通道听到的声音更加纯净、立体、丰满,而单纯的空气传播出来的声音却大相径庭。
那么我们如何快速的检测自己的声音质量,找到声音的缺点呢?
著名主播张浩翔在自己的《声音的魅力》一书中,介绍了一个非常实用简便的方法,叫做《四字歌》。这是一个专门练声的材料,几乎包含了所有语音发音的元素。
在读《四字歌》之前,我们先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语音APP,比如讯飞语音,然后朗读这首《四声歌》。很有意思的尝试哦!
下面我们来解释下。
了解了我们唱歌时的发声原理,也清楚了怎样判断声音的缺点,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式的实践阶段,如何克服声音小,不敢唱等问题,唱出动听的歌声。
我们从科学练声和心理状态到情感层面来详细分析如何唱出动人的歌声。
电影《欢乐好声音》中的猪妈妈露西塔甩掉生活中的一切包袱,华丽转身变成歌舞天后,她与搭档一起演唱了一首嗨爆全场的《Shake it off》。歌曲节奏欢快,舞蹈劲爆,但是猪妈妈的演唱丝毫没有因为剧烈的动作而影响歌声,这就是气息的力量。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丽琳·霍恩曾说:气息的重要性在唱歌中占90%。
一首歌曲的处理,包括:强弱、快慢、顿挫、欢乐、悲伤等的变化,都需要成熟的气息控制与运用,因此,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支柱。我们怎样练习气息呢?
慢呼很好理解,就是吸进来的气体,要慢慢的呼出去,而且要保持吸气时身体扩展的状态,不要一下子泄气。
有个方法,呼气的时候,我们在嘴前放一张纸条,纸条随着呼出的气体被均匀的吹动,那我们的气就是稳的,均匀的,如果一股一股的,纸条也会跟着胡乱抖动。
快呼:当我们咳嗽的时候,就像快呼一样的感觉,吸进气体时,保持腔体充满气体,然后让声音快速,均匀的喷出。
吸引气体后,保持吸气的状态几秒钟,然后再呼出。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吸气时身体的最佳状态,口鼻自然张开,两肋到胸部、到腰腹的自然扩张,这也是唱歌的最佳身体状态。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是歌唱的根基,因此气息练习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小象米娜在舞台上大放异彩,自信的飙高音,除了气息的支撑,还因为她能非常自如的控制自己的喉咙。
上面我们讲过声带位于喉咙的里面,因此喉咙的位置和状态直接影响我们的发声效果。
我们知道声音发声一定要有她的共鸣腔,比如钢琴、小提琴,即使二胡也有自己的共鸣腔,没有共鸣腔声音不能发声,我们的声带是声源,那喉咙就是共鸣腔。
当我们处于半打哈欠和深吸气的时候,喉形与位置是最好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打哈欠,那半打哈欠是什么状态呢。就是你上课时,不想让老师看到你打哈欠,而没有张开嘴巴打哈欠的状态。这时我们的喉咙是完全打开的。
“歌唱时不能完全用打哈欠时的状态,因为此时的舌根压得很低,下巴也处于紧张状态,如用这种状态唱歌,母音是变型的,咬字也是含混不清的,所以贝基先生也曾讲过:‘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过头,那样会使声音太靠后’
平时我们可以一边深吸气,一边做好半打哈欠的状态,这时整个人的面部状态与身体状态是自然放松,并且腔体全部打开,扩张的,然后再让声音搭在气上。慢慢发声。
比如唱“U”,一边半打哈欠深吸气状态,鼻,两肋,腰腹吸足气体,然后用气吹着唱出“U”,喉部放松,气带声。
唱歌讲究字正腔圆,字头要唱的短、轻、准。
字腹部分在唱歌时对乐曲的影响最大,字腹也就是韵母部分,我们上面的《四声歌》中介绍了“开齐合撮”四类口型的韵母读音,唱歌的时候,这一部分字腹的口型一定不能随着音调的变化而变形,因为歌唱中声音是否圆润饱满取决于字腹的口型。
字尾收音有技巧,复韵母的字,如:收ai、ei、uai、uei的韵尾时,应收i音。ao、ou、iao、iou的韵尾时,应收u音。在我国传统的演唱中,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我们称为“十三辙”。
例如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除了气息、喉咙、咬字以外,我们唱歌时的共鸣也很重要,包括口腔共鸣,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因为正确的吸气呼气状态需要共鸣腔的配合,所以在练习正确的气息时,就能体会到共鸣体,这里我们不再进行赘述。
下面我们来说下歌唱的情感。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歌唱者的演绎,以及观众的欣赏,都是因情而发,因情而感。
就像《欢乐好声音》中豪猪艾希演唱的《Set It All Free》这首歌曲,伴随着摇滚乐,艾希坚定的声音,迷人的烟嗓,加上高亢的情绪,把与男朋友分手的坚决与潇洒表现的酣畅淋漓。
这就是歌唱的情感艺术。怎样训练唱歌的情感艺术呢?
比如艾希的这首《Set It All Free》,因为同一个乐队的男友经常打压艾希,艾希决定离开男友,自己单独唱歌,于是写下这首歌曲,歌词中有对迎接新生活的期盼和对过去的告别,艾希的演绎把歌曲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让听众产生共鸣。
有句话这样说到:将心中的“喜、怒、哀、乐、惊、乱、恐”化作字音上的“抑、扬、徐、疾、收、放、藏、露”
这就是说,我们唱歌一定要做到字里传情。比如情绪激昂,气氛热烈的歌曲如《咱当兵的人》,咬字要有弹力;像《春天的故事》这样感情含蓄,声音柔美的,咬字要圆润,细腻。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到情感的升华,也就是歌曲的艺术加工,把自己放在歌曲中,成为歌曲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声音全心全意的融入到情感中,真实的表达。
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赋予歌曲生命。
文章开始,我们讲述了小象米娜的故事,她本身有很强的歌唱水平,但是因为有舞台恐惧症,而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19世纪英国传统学派栋梁之一贝尼亚米诺·基利在《学唱入门》中谈到:“所有音都必须是在一种自然的和天然的基础上,流畅地和自由地从生理上发出之前,在心理上把它做成一定形状和在心理上赋予必需的色彩。”
也就是说,我们唱歌的要素中,心理要素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的生理要素都属于从属地位,他们受心理活动的支配。
这里的心理活动不单单指的歌唱者演绎歌曲情感的心理状态,还包括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状态。
武志红老师曾经观看过两次《歌剧魅影》,对于克里斯汀唱歌的变化和对“幽灵”埃里克的依赖,是因为克里斯丁从小被各种“规矩”束缚着,她为了能够生存,不得不一次次把自己包裹,因而她不敢放开大胆的歌唱,而遇到了“幽灵”后,她内心被压抑的愤怒,力量全部被释放出来,所以才有了如此震撼的歌声。
所以,对于一个拥有歌唱能力,却不敢唱歌的人来说,此时鼓励他相信自己,战胜自己,是最无力,也最不现实的方法。
只有真正面对恐惧,面对自己内心的担忧,才能觉察到自己的执念,从而走出困境。
也就是武志红老师说的:拥抱真相是走向解脱的唯一途径,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必须诚实地直面自己的人生真相,这时不管产生什么感受,都要尊重它,而随着感受越来越纯粹,它最终会将你带向解脱。
一部《欢乐好声音》,几个追梦的故事,一首扣人心弦的歌曲,一次消除心理障碍的历练。
《乐记·乐本篇》中这样阐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因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歌唱是我们宣泄情感的媒介,让我们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勇敢唱出自己的声音,做我们自己最忠实的观众。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