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宇侧脸照(章宇图片高清照片)

时间:2023-04-17 浏览:21 分类:娱乐资讯

今天登上大银幕的《风平浪静》,是将近年末最受观众期待的影片之一——

作为2020年登陆院线的第一部犯罪题材电影,《风平浪静》在公布阵容团队与电影杀青时已经积聚了一波期待值。

随着先后被提名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与亮相平遥国际电影展收获的曝光度,使这波期待持续发酵。

这样的“万众瞩目”并不出人意料。手擒金马表演奖提名的章宇与李鸿其,绝对是实力最不可小觑的新一代华语男演员。演技与热度都无可非议的宋佳与资深老戏骨王砚辉的出场,更保证了《风平浪静》表演的可看度。而凭借长片处女作《少女哪吒》跃入观众视野的李霄峰,则在近两年专注于犯罪题材,先后交出了《灰烬重生》和《风平浪静》两个故事。加上监制黄渤的响亮名号,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风平浪静》都是具有“爆款”优势条件的一部作品。

图 | 导演李霄峰,监制黄渤与众位演员一同出席上海国际电影节活动

然而,看完这部电影,不说大失所望,但至少先前的期待至少一半都扑了空。

即便《风平浪静》有着诸多可贵的亮点,回归到故事本身,也只能算是“不尽如人意”。

图 | 影片上映前,豆瓣评分为7.5分,好于68%的犯罪片

暗流涌动

先行夺人的氛围

《风平浪静》讲述了一个意外之下的离奇命案。优等生宋浩得知本属于自己的保送名额被学校撤销调配给了自己的“好友”李唐,在去对峙寻人的过程中,因“入错门”而失手杀人,将自己与父亲都卷入谋杀案,也永远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十五年后重回家乡的他,需要再度面对这段无法逃离的过往。

图 | 影片中由章宇饰演的宋浩和李鸿其饰演的李唐

《风平浪静》是一部风格浓郁的犯罪作品。

雨天的偶然降临的命案、无法摆脱的罪孽阴影、被推向离光明未来越来越远的不可控宿命……

整个故事对角色塑造要求极高,需要环境如同一只贴合的器皿,承托起人物复杂而纠结的内心状态。

故事中男主人公宋浩的痛苦、麻木与无奈,则也直接外化在影片的外部环境设定上。

相较叙事,《风平浪静》是一部氛围先行的电影。

有着丰富文本经验的李霄峰,为影片注入了抽象的空间想象力,他显然很明白如何营造一种无形却有力的情感氛围。

图 | 拍摄现场的李霄峰

这种令人近乎窒息的压迫感首先体现在画面上。影片总体保持了一种偏冷的阴沉色调,在高灰度带来的视觉挤压之外,还残有一分游离的绿色带来的鬼魅与不详感。尤其是在片中贯穿出现的命案之日那场滂沱暴雨,

阴郁的画面仿佛压倒性地入侵观众的视觉神经,不给人留下任何喘息空间。

图 | 《风平浪静》海报,章宇饰演的宋浩独自眺望远方,气氛压抑

在画面之外,李霄峰更为聪明的地方在于细节处的调度,作为人物内心微妙的心理变化外现。

故事中,回到旧地的宋浩因为愧疚感,重新找到昔日死者的女儿万小宁。其中一场戏中,宋浩与小宁处于昏明不定的楼梯间,李霄峰用声控灯的明暗间的光线变化,建构起两个彼此都背负着过多包袱与秘密的人之间复杂的张力关系——不断熄灭的唯一一束光线抹杀了任何一丝赎罪的可能,只让陈年的业障将宋浩拖进更大的深渊。

如此一般,分寸感恰到好处的细节调度,对整个故事空间构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 | 影片中由邓恩熙饰演的万小宁

溃于短板

逻辑间断的叙事

《风平浪静》的故事涉及了高考名额顶替、官商勾结等盘踞在社会角落的问题,并通过宋家两代人之间的情仇纠葛,意欲对裹挟在千禧年前后中国社会高速发展浪潮中的小个体做出一份侧写。

导演李霄峰在访谈中表示,自己不接受“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弊,不讲对错”这种被现实绑架的悲观论调,所以希望用《风平浪静》去挑战这些横行在现今社会的思考方式。

图 | 导演李霄峰,监制黄渤,携演员参加2020年上影节的发布会。

即便这番初衷令人钦佩,但《风平浪静》的故事显然没有撑起李霄峰的野心。如同部分观众在影展期间所表示的,

《风平浪静》构筑了一个“极致离奇”的事件,企图用极端环境下人的内心困境引发共鸣,却并不能令人信服。

很大程度上,故事的叙事是间歇性断裂与片段性跳跃的,常常需要依赖观者的自行“脑补”,才能进入情境,这样直接引发了观众对人物行为动机的质疑。本只是一次正当防卫的案件,为何会演变成牵扯两条人命、跨越十五年的罪行?宋浩对潘晓霜的态度转变为何如此突然,没有征兆?即便成家,为何一定要留在明知会东窗事发的西园?这一连串的逻辑问题都是故事所没有解决的。

而故事最终走向的称不上一个终章的失控结局,也缺乏宋浩心理转变得足够有力的理由。

形容故事“离奇”,也是在彰显《风平浪静》风格独特性的背后,侧面表明角色行为缺乏理性动因。

图 | 影片中的宋浩和潘晓霜

除此之外,

宋佳出演的潘晓霜一角甚至像是一个只为推动情节而设定的工具角色,

在全片前后的出现的篇幅比重更是不成正比。她似乎只是一个婚姻符号,使得故事能有一个将宋浩拉回西园的剧情之锚,在结束爱情桥段功能后,潘晓霜在编剧笔下就成了一个用尽被弃的角色——

在影片后半段接连发生在宋浩身上的重量事件与转折点前后,我们都鲜见潘晓霜的身影与反应。

叙事间断,行为动因缺失,角色的棋子化,这一切都让一个犯罪类影片最重要的故事本身,成为了《风平浪静》最大的短板。

图 |预告片中,潘晓霜流下的一滴泪

困兽之态

堪称入神的演技

故事不够,演技来凑。

离奇设定与断线逻辑无法催发的观众共情,全凭章宇的堪称入神的演技救了回来。

图 | 《风平浪静》海报,宋浩眼中含泪

沉默、内敛,通过不断压抑、内化与自我收拢以抵御外界汹涌洪流的宋浩,是一个与章宇的气质极为贴合的角色。从《大象席地而坐》中的于城,到《我不是药神》中的“黄毛”和《无名之辈》中的胡广生,我们可以窥见章宇对所饰角色的喜好与品味。

这些天真、寡言,在颓败的境遇间依旧保持着高洁的理想主义的“边缘”角色,能完全激发出章宇身上一种与生具有的沉静中蕴蓄的强大力量。

章宇曾说过,首先要相信人物才能进入他的世界,“

成为他,演活他

”。

图 | 章宇在《大象席地而坐》及《我不是药神》中

宋浩则近乎是章宇这种“戏中成活”的巅峰状态。

章宇对宋浩每一段人生处境下的精准刻画,让这一角色万般挣扎下的“困兽”之态真正立了起来。

在电影的前半阶段,章宇用一张克制、收摄,不轻易动容的脸,在眉目间准确传递了宋浩被生活打磨的麻木感。而当宋浩被拖入旧日深渊,对平和、正常生活的期许一次次落空,再也无力承受以良知为代价的沉重枷锁,章宇又将宋浩如猛兽一般的刚烈之气一气呵成地爆发出来。

显然,《风平浪静》剧组也十分了解影片的亮点所在,在电影预告片的高潮,便是宋浩决定作出最后了断之前,坐在渔船上直面镜头的特写——

章宇布满血丝的泪眼,和那张在风中微微颤抖、了无生气的面孔,让你全然忘却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感到了绝望带来的彻骨渗人。

图 | 预告片中的宋浩,绝望溢于言表

许多人评价《风平浪静》的影片“后劲”很足,这十有八九要归功于章宇对宋浩近乎分毫不差的内心把控。

绝无夸张地说,《风平浪静》是通过章宇的表演,才达成了一种情感的普适性,从而使电影越过了被设定的个案情节,直指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痛点

——尊严被践踏、期望被扼杀,受制于命运,努力挣扎也无法触及希望的未来,这些共通体验催发的情感力量,才是《风平浪静》这股“后劲”的真正所在。

图 | 《风平浪静》海报,章宇的眼神十分吸引人

客观来说,《风平浪静》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它的精彩与否,也取决于观影者带着何种状态进入这个世界——

对于氛围与情感状态为先的观众,《风平浪静》或许能成为一剂效用十足的“吗啡”;但对于倚靠紧密故事逻辑的观众,故事无疑显得潦草、松散,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虽然“瑕瑜互见”的实际状况不至于让电影的口碑完全扑街,

但创作者们如果能在故事本身多下些扎实苦工,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毕竟,我们总不能每次都等着章宇来救场,不是吗?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directed b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