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家骏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一起对西方文学影响最大的三巨头之一。在大量描写农村与上层社会生活的俄国文学作家中,他独树一帜地写出了展示城市平民和小人物生活的大量作品。他是俄罗斯文学中心理现实主义的卓越巨匠,也是写出长篇小说最多的古典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他对俄国社会阴暗生活的描写、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愤怒揭发和他对妥协忍耐与屈辱的宗教思想的宣传,形成他的最矛盾最复杂的世界观和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独特地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同时,由于他作品中的阴冷、颓废、绝望和对病态与变态心理的抒写,他被西方现代派奉为鼻祖之一。
* * *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4月30日出生在莫斯科,他母亲是商人家庭出身,在他16岁时去世。他父亲是玛丽贫民医院的医生,很专制、保守,家中子女多,生活不宽裕。1831年他父亲买了一座庄园,日子稍微好些,但在1839年被农奴打死。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是在严格的封建家训中度过的。1837年16岁时,到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读书,然而他热心文学,1841年写过剧本《玛丽·斯图亚特》、《鲍里斯·戈都诺夫》。1843年,毕业后在彼得堡工程绘图局当绘图员,业余翻译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次年辞去公务,专事文学习作。但这是无职业、无经济保证的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孤僻、古怪,有病态的自尊心。他生活在城市底层,一生到死都经济拮据。
1845年他完成了新奇而别致的中篇小说《穷人》。别林斯基与涅克拉索夫认为“一个新的果戈里诞生了”。《穷人》用小人物玛卡尔·杰符什金与孤女瓦连卡通信的形式,描写了穷人们的不幸爱情,贫困使穷人们向命运屈服。小说比果戈里的《外套》的浪漫结尾,要差得很多。小说的心理描写与抒情独白,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特点。次年小说发表,产生较大影响。接着又写了《两重人格》(1846)、《女房东》 (1847) 等。1848年他连续发表《脆弱的心》、《白夜》、《圣诞树与婚礼》、《诚实的贼》等等。他继承了果戈里的传统,对城市平民和在底层生活的人们表示了人道主义同情。他小说的主人公,多是过分善良、酷爱幻想的人,他们在故事中往往以悲剧结局。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短篇小说中很有特色的作品。这篇小说刻画了四个生动的人物:梦想家在小说里是个叙述者。这是个生活中多余的人,缺乏坚强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是小市民小职员的典型,就像果戈里《外套》中的人物。他处在黑暗的生活中,对社会是无用者,在生活和爱情上都是失败者。他的教养、社会作用、精神状态都比不上房客,是个脱离实际的人。他处在被压迫地位,在黑暗社会中受到歧视,不反抗而处于幻想,显得软弱无能,是个感伤主义者,与世隔绝,陷入孤独、苦闷与绝望之中。这篇作品气氛是低沉的,和主人翁狭隘的思想与精神状态相吻合。英国司各特的浪漫主义小说和普希金的爱情诗成了他的精神滋养。这种精神培养了他的性格。小说的“白夜"本身就是蒙胧的,对爱情的表现也是蒙胧的,这个典型环境和作品中人物是统一的。
女主人翁娜斯金卡在等待恋人,他开始是诚心的帮助她。他心底善良、纯真,当看到娜斯金卡的恋人没来时,他陪她哭、伤心。他内心却深深的爱着她。他是梦幻中的英雄,又是现实中的弱者。
对这个小人物作者是同情的,是哀其不幸的,他把自己的特征都倾注于作品人物中。作者没勇气谴责他的软弱。
娜斯金卡是比较积极的。她有摆脱封建束缚的愿望,有反抗精神。老祖母的大别针就是代表封建束缚。她十六七岁时,天真、可爱、纯洁,她读普希金的诗,看司各特的小说,欣赏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勒的理发师》。这些文化影响,培养了她好幻想又能反抗束缚的性格。她有行动,比幻想者强。她对房客的热恋,表现了俄罗斯少女的性格:敢恨、敢爱,不顾一切社会舆论。她主动表白爱情,愿抛弃一切和房客出走,这是她积极的一面。当她一年后在涅瓦河边等待恋人不来时,遇上了梦幻者。它们互相怜悯,互相同情,互相倾诉着自己。当房客确实不来时,她矛盾了,进一步发展为恨,这种恨是强烈爱的表现。她说: “我喜欢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他不是你!”她爱房客是保持少女时的美好幻想和理想,所以当房客回来后,她投身于房客的怀抱中。但她又同情梦幻者,又给梦幻者以亲吻。
房客是个正直、和善的人。他严肃,通情达理。他不拒绝爱,而是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从事研究,又搞秘密活动。
房客外表是庄严而肃穆的,通情达理的,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人物。他有义务影响周围。他开始是提高、影响娜斯金卡,后来对她产生了爱情。当娜斯金卡要和他出走时,他用理智克制住了感情。他不能带她走,也不能抛弃她,定为一年后再来接她。他是现实主义者,比两个主人翁都高,能妥善处理事业和爱情,他是《怎么办?》主人翁罗普霍夫式的人物,在当时是高尚的、进步的人物,也是个理想化的人物。
这个人物的政治面目朦胧,是和作者的处境有关的。那时,作者刚刚接触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对革命者还不十分熟悉,而更熟悉的还是梦幻者。
老祖母还构不成典型的形象。她是封建概念的化身。她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篇作品的主题怎么理解?
作者是侧面描写了变态的、扭曲的性格。这类不正常的、爱梦幻的无用的多余人,都是由于社会的罪过所造成的。这个社会中没有温暖和光明。从这一点看,又和赫尔岑的《谁之罪》相似,是通过爱情的邂逅,曲折地表现了造成小人物性格的社会之根源。
作者哀其不幸,但没有怒其不争,对娜斯金卡和梦幻者的过分同情,就削弱了反封建的主题。小说的语言很华丽,很夸张。高尔基很不赞赏,认为不真实。
早在1847年,陀思妥耶大斯基就参加了1845年成立的彼得拉舍夫斯基革命小组,在秘密印刷厂工作,在地下集会中朗诵别林斯基给果戈里的信。1849年4月,革命小组遭破坏,39人被捕,其中21人(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12月22日,陀思要耶夫斯基等死囚犯被押上广场中央的断头台上,神甫作完祷告,军官下令举枪追准,此时,才传达赦罪减刑的旨意。这个假死刑的侮辱,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吓破了胆。他被改判在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狱中服4年苦役,之后在军营中服兵役6年。囚徒的生活使陀思妥耶夫斯基放弃了革命思想,认为只有顺从和忍耐才能偷生。他的羊癫疯加重,感到没有一丝光明。1854年他在谢米巴拉丁斯克驻军第七团当二等兵,又开始了写作。1855年着手写《死屋手记》(又译《西伯利亚的囚徒》),描写恐怖黑暗的生活。1857年,他升为少尉,在库兹涅茨克同一个有歇斯底里病的凶寡妇玛丽亚·伊塞耶娃结婚。1859年他退伍,年底才得到许可回彼得堡。
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后,在社会变动、思想斗争激烈的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哥哥米哈伊尔创办了杂志《时间》(1861-1864)和《时代》(1864-1865),和革命民主派的《现代人》唱反调。他自称是“土壤派”,打着民主旗帜,既反当权派,又反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的革命观点,实际是另一种斯拉夫保守派,以颂扬陈旧的俄国习气和忍耐学说。但60年代他发表的小说,揭露现实的一面还是突出:
《被侮辱与被损害》(1861)写被华尔戈夫斯基公爵所损害的两家人,公爵不准儿子同伊赫曼涅夫的女儿娜塔莎相爱,而迫令他和自己情妇伯爵夫人的继女卡佳结婚,致使娜塔莎无家可归。公爵当年玩弄并抛弃了英国人斯密司的女儿,致使斯密司同外孙女即公爵的私生女尼丽(叶丽娜)过着穷苦的生活。小说描写了城市穷人的困苦与受凌辱,但又让这些人向内心去寻求安慰。
《死屋手记》(1852) 揭露了在西伯利亚监禁中宪警对囚徒们残忍的折磨。像吃人的大蜘蛛一般的辛加队长、淫虐狂的要塞参谋少校专以打孤儿取乐的舍列比雅特尼科夫中尉等等警官在骇人听闻地虐待和拷打苦役犯。陀思妥耶夫斯基怀着恐怖记下了他痛苦的回忆。
186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国一次,在伦敦会见了赫尔岑。他在这一年写的随笔《冬天记的夏天印象》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揭穿了西方的所谓自由,描写了伦敦干草市场上包括6岁和12岁小女孩在内的一群群妓女以及她们的挨饿、被人毒打……但作家对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也作了批评和否定。
186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它奠定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独特风格基础。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一个“地下室人”在资本主义冲击下和旧生活瓦解时期灵魂的堕落。他反对革命民主主义,在怀恋往昔时表现出不幸、个人中心主义与颓发思想。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罪与罚》,他成为世界文学巨匠。但由于《时代》杂志停刊,负债累累,经济更加拮据。186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自己的速记员安娜·斯尼特金娜结婚,不久两人出国。在国外住了4年,创作了长篇小说《白痴》和《群魔》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