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鹿鸣财经文丨赵松山 编辑丨陈兰
“这次的疫情模糊了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的边界,现在的困局,说不定正是拥抱互联网的契机。”
2020开年,受疫情这只「黑天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影视行业被认为是受影响的灾区之一。
受疫情影响,《囧妈》、《唐人街探案3》等电影纷纷撤档,本该是一年中最火爆档期的春节档,却显得格外冷清,经历了2019年“史上最强国庆档”之后的影视行业,对2020春节档的全情投入,换来了当头一棒。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春节档票房收入为33.8亿元,2018年收入57亿元,2019年为59亿元,原本据业内估计,2020春节档票房总收入预计在70亿元左右。然而在疫情之下,2020年大年初一票房总收入仅为181万元,之后全国各地影院宣布休业,票房总计不超过千万元,损失惨重。
春节档的滑铁卢之后,各大剧组也面临停工。为抗击疫情,保证人员安全,各大影视基地以及已经开机的剧组纷纷发布停拍公告。由于涉及到场地、人员、设备等因素,影视停拍延拍无疑于对片方经济实力进行了一次大考。
可以说,疫情之下整个影视行业的线下产业已经处于停摆状态。
对于线上平台来说,疫情却并不全是坏消息。居家隔离,闭门不出的防疫政策为线上平台带来了更多的观众。根据数据显示:爱奇艺会员环比增长1079%,芒果TV会员环比增长708%、腾讯视频会员环比增长319%,各大视频平台日均在线时长均有所增长。已经上线的作品如《下一站是幸福》、《绝代双骄》、《新世界》等,也在疫情期间赢得了更高的关注和热度。
如何打破疫情期间影视行业线下困局实现自救,一时之间,成为了影视从业者们关心的话题。而本为春节档受阻最大受害者之一的导演徐峥,却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1月24日,原定于春节档上映的电影《囧妈》宣布与字节跳动所属平台合作,大年初一全网免费独播。消息传来,观众们自然欢天喜地,免费欣赏电影,无聊的宅家生活多了一份乐趣,仅仅开播几天《囧妈》线上播放量就超过6亿,可谓数据喜人。但一些线下影院从业者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囧妈的前期热度离不开线下影院不遗余力的宣发,没想到竹篮打水一场空,宣发费用花出去了,电影却跑到了线上免费上映。为此,徐峥没少受到业内非议与声讨。
借助线上播放,《囧妈》杀出了疫情的困局,线上播放的新形式也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是,疫情之后,线上播放能成为影视行业的新潮流吗?大片上线的话题之前不是没有人讨论过,但不了了之的原因有很多。
影片的制作成本就是其中一大因素。影视一直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场地、器材、人员、后期等等客观原因下,一个动辄上百人的剧组,每日仅基本开销都是以百万元计算。纵观近几年的热门国产电影,《战狼2》制作成本约2亿元,《红海行动》制作成本约5亿元,《流浪地球》制作成本约3.2亿元,刚刚免费上映的《囧妈》制作成本2.1亿元,一同原定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制作成本更是高达13亿元。
就连一直被各大媒体归类于小成本神作的《我不是药神》,制作成本也有6000多万元,相较于高昂的成本,平均时长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为平台带来的停留时长和经济效益并不划算。
但这并不表明,线上与电影无缘。中国作为一个影视大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影视机构,除了华谊、万达等行业巨头,规模较小的影视机构也不在少数。
这些背后财力雄厚,演职人员阵容豪华的头部影片,因制作成本和观影效果等原因不适合线上发布,而那些原本处于腰部或之后的电影有没有机会?
主要在线上播放、没有线下影院环节的电影,《囧妈》不是第一个,早在前两年网络大电影概念出现的时候,这种仅在网络播放的电影形式就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以互联网为首发平台的,60分钟以上,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这是目前对网络大电影的普遍定义。相较于传统的院线电影,网络大电影制作成本更低,大多处在300-1000万之间,制作周期更短,产出快,播出快,更加符合网络平台的需求。
这种专供线上的电影收益相对于线下电影来说,是可观的。以近几年较为知名的《灵魂摆渡·黄泉》为例。《灵魂摆渡·黄泉》于2018年2月1日上线,上线5天分账突破1000万,10余天后点击量接近8000万,最终分账4547万。对于现在票房动辄几十亿的头部影片来说,4000多万可能还不足制作成本的零头,但是作为一部制作成本仅为800万左右的低成本电影来说,其收益率对比院线头部电影丝毫不差。
同样的例子还有被称为中国版《狂蟒之灾》的《大蛇》,分账突破5000万,续集《大蛇2》上线一个月分账突破2000万。2019年的网络大电影市场,近40部作品票房突破千万,创造了不错的成绩。
这些电影如果放在院线播放,面对头部电影竞争压力的同时,受制于制作成本,演员阵容和特效难免受到买票观影的观众吐槽,而在观影成本较低的网络平台,观众则显得宽容很多,同时,现在线上平台的弹幕功能,也为影片打造了更好的交流观影氛围。
许多业内专家认为,“这次的疫情模糊了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的边界,打开了窗口,未来会有新的盈利模式不断出现。”对于那些非头部影片来说,网络平台或许可以成为新的选择。现在的困局,说不定正是拥抱互联网的契机。
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中国影视行业面临的一次次冲击,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2002年电影《英雄》上映,以当时轰动一时的2.5亿票房拉开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大幕,彼时正是中国电影面临发展机遇的一年,行业却遭遇了“非典”疫情,同样的闭门不出,影院停业。
只是那一次“非典”之后,行业迎来了政策的扶持,电影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不仅放宽了合拍和审查的限制,民营和商业电影也开始兴起,随后在2004年,国产故事类影片数量暴增,《功夫》、《天下无贼》等经典影片问世。
当时的中国煤炭产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煤炭价格飙升,之后又经历了重组和改革。煤老板们手握大量现金,寻求新的投资方式,影视行业凭借浓厚的文化气息得到了青睐。由于缺乏管理,一时行业乱象丛生,但同时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影视人才的想法等到了更好的发挥,为起步影视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之后的地产行业崛起,恒大,万达等也开始进入影视行业。充足的资金使得影视行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大量影视剧、电影产出,娱乐泛娱乐文化繁荣。却使得行业发展偏离轨道。上市、并购,各种天价片酬、流量造假层出不穷,影视市场变成了资本的工具。
2018年10月,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税改工作的推进,改变了资本市场对于影视行业的态度,也让这个过热的行业开始冷静下来。近两年的影视行业增速放缓,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他大刀阔斧砍掉了长歪的枝丫。
中国传媒大学赵雪波教授对此表示“政策一严,就出现所谓的寒冬,说明了影视产业以前是有泡沫的。这种泡沫不仅是影视产业自己的泡沫,其实也是资本市场的泡沫。”如今泡沫消散,华策影业、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多家影视公司营收大幅下降。
影视巨头华谊兄弟市值从300亿缩水至120亿,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王中军在一次论坛中说到
其中,《哪吒-魔童降世》以近50亿的成绩夺得全年票房冠军,优秀的故事,流畅的动作,独特的画风,高质量的国产动画电影使人耳目一新。
此时,疫情也加快了影视行业的洗牌,面对被压缩的市场空间,低质量的影片将更得到认可和票房,运营管理存在问题的院线也更难生存。拥有优秀作品,拥有更好体验的院线,则可以获得更大发展。
同时,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相对单一的影视产业链面对冲击时应对能力显的不足。
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刘正山表示:“单一的产业经营模式,在疫情的冲击下风险凸显,比如单纯做电影制片、单纯的院线,当风险来临时,缺乏对冲机制,必将面临倒闭。横店影视基地的发展,采用的是旅游与影视互补的模式;迪士尼,是主题乐园与电影互补;万达院线是与其商业地产互补。”
除了旅游地产等,基于互联网的新盈利模式进行破局也被重点提到。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企业进军影视行业,大数据、大IP、流量思维越来越多出现在影视行业。有的人认为互联网思维的干预使得影视行业变了味,但真的是这样吗?
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并称为八大艺术的电影艺术,融合了前七大艺术的元素,其本身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是有隔阂的,
如果说传统电影艺术是一道高档餐厅的精致菜肴,需要食客正襟危坐细细品味。那么商业电影更像是商业街的烧烤店,火锅店,是更适合放松心情,纵情娱乐的美食。而如今影视行业的互联网资本,只是让这些火锅店烧烤店更符合食客口味罢了。
除了使影视商业更加贴合市场,互联网+影视还丰富了影视行业的产品层次。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潮流文化如:网文、游戏、动漫等,与影视行业形成串联。带来了1+1>2的效果。如小说《全职高手》在2011年于网文平台上线,广受读者好评,在2017年被改编为同名动画,2019年真人版网剧播出,3天总播放量突破3亿次。可以说互联网,为影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