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历代思想家注重“以和为美”“里仁为美”“中和为美”,认为“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强调具有仁义道德的“充实之谓美”,“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追求“至美至乐”的吟咏情性,以及温柔敦厚、文以载道的畅神澄怀和无邪品藻。中华民族一直具有追求真善美、针砭假丑恶的社会伦理价值和诗意生活理想。我们正处于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在拼搏奋斗中创造光明未来、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文化建设的目标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因此,不断扩大和提升全社会审美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充盈人民精神生活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对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于“审美人口”,中外学界迄今为止尚无对这一概念的清晰定义。大概地说,审美人口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之内热爱、从事、参与、鉴赏历史文化经典、文学艺术创作、群众文化活动以及将生活美学化的国民人口。其数量多少和质量提升程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艺术生产供给能力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人民群众审美意识的不断觉醒和日益增强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满足度等关系国民综合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大计方针。
美国学者约瑟夫·J·斯彭格勒
来源: 文艺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