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从小爱哭,爱哭的艺人

时间:2023-04-17 浏览:18 分类:娱乐资讯

导读:孩子来到世界上第一个

标志

就是哭声,这是本能,哭会一直伴随人们一生。不会讲话之前,哭就是孩子

表达

情绪或需求的唯一方式,婴儿期父母通过哭声去判断孩子渴了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了或者需要

安抚

。即便学会与人沟通,也不可避免用哭来表达

内心需求

和感受。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

宣泄情绪

的方式,不哭不闹是大部分父母眼中乖巧

懂事

的孩子,但是当情绪被忽视太久

积压

到一定程度后,在孩子崩溃时,虽没有任何

征兆

,但内心却已经千孔百疮。

01、允许孩子哭比哄笑更难得

今年4月份,在西安一位一向懂事儿乖巧学习还特别好,从小

不哭不闹

的12岁女孩儿跳楼了,20层没有任何施救的机会。原因是老师

怀疑

她偷拿了办公室的钱而质问,女孩儿是否真得拿了钱

不得而知

,但死,绝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或者

表达委屈

的方式。

她临死前在本子上写下一句话,“在家里用

假笑

应对,家也不是依靠,只有

逃避

”,好似说明被怀疑偷钱只是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日积月累

被忽视

又无法宣泄的情绪才是罪魁祸首。最后她还为自己跳楼弄脏马路而

道歉

,这个小女孩儿

绝望

到极点,但是她仍然不舍人间。

简单的几个字,可以看出在家里也是

讨好型

,内心情绪只能以假笑来面对,或者干脆逃避。这样孩子确实

不哭不闹

,但是情绪也只能压抑,或者用

极端

方式发泄。

不管出自什么原因的哭,大部分父母会紧张

心疼

,立即想方设法

阻止

孩子哭,各种哄,直到他

破涕为笑

。其实这存在很大

风险

,孩子会抓住父母的软肋,他知道只要搞不定的事,哭就可以使父母

妥协

,于是这成了他们

屡试不爽

要挟父母的“手段”。

02、爱哭的孩子自带两个优势

还有很多父母认为,动不动就哭太

软弱

,要么就责备孩子,用强迫的方式使他停止哭。很多父母看来孩子成长需要开心和

快乐

,需要勇敢坚强,而不是哭,但从客观讲这显然不太实际,因为哭比笑更契合人的

本能反应

1、调整情绪

福原爱在比赛中就经常哭,在日本甚至被人称为“哭包”,赛场上输了就爱哭,哭完还接着打。福原爱在3岁的时候就学兵乓球,每次比赛输了都跑着去找妈妈哭,妈妈会鼓励她“别哭,

坚持

”,哭的这个过程也是

调整情绪

的过程。

孩子的

世界

很小,但是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大的世界,难免会遇到超出能力的事,处理不了的情绪。哭是他们的

表达方式

,也是给内心的喜怒哀乐

情绪

一个宣泄的出口,哭过后,情绪也平稳下来。

不哭的孩子或者被父母硬生生把哭憋回去的孩子,

内心情绪

不被理解更

委屈

,或者表面坚强内心脆弱。只有让孩子把情绪通过本能的方式宣泄出来才能及时

调整状态

2、同理心强

何炅

主持节目时很容易为一件动情的事而哭,大家说他

泪点很低

,在《向往生活》中,现场听了黄雅莉一首歌开始

泪流满面

。在讲到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父母时也忍不住

落泪

,张杰和谢娜婚礼,他也

喜极而泣

。看到身边新人有进步,也会激动得哭,不得不说是一位

感性

的人。

央视新闻主播

赵普

在抗震救灾的直播节目中,讲到镜头中一位正在救治伤员的医生儿子也被废墟掩埋,

动情落泪

几度哽咽,不得不停下主持整理

情绪

,两三秒钟后才继续。这在专业角度看来是“失误“,但观众并不这样认为,评价他这是

真情流露

事后赵普本人也表示,首先自己是有血有肉的人,再是一个

工作者

,个人

感情

的自然流露和职业并不冲突。

虽然讲述着他人的事,却如置身其中,正是从他人

角度

考虑问题。能够

感受

别人的不容易,体谅别人的心情,才能真情流露,这是很强的

同理心

03、父母注意3点,爱哭的孩子更优秀

首先

有耐心

:孩子对情绪变化很

敏感

,遇到事情就容易哭。平时父母要有耐心,

控制

自己的情绪和孩子沟通交流,给孩子

安全感

,也使他情绪处于平稳状态。

其次

接纳

孩子哭:当孩子因为丢失或损坏的玩具,因为离别或与小朋友有摩擦等,心里肯定

难过

,如果不良情绪得不到疏导影响内心。父母

引导

他,难过的时候想哭就哭,这样不良情绪宣泄以后,孩子的内心才得以修复。

接纳

孩子哭,也是教给他

控制

情绪。

最后

多沟通

:在孩子遇到烦恼,心情低落时,父母

多沟通

让他讲出自己的

感受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帮他

疏导

情绪,可以提升亲子关系,也有助于

心理健康

结语

成长是一个

日积月累

的漫长阶段,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成长的积累,成长需要快乐需要

勇气

也需要真情流露。除了无理取闹的哭闹之外,孩子正常的

情绪

宣泄,应该被接纳和

理解

。如果一味阻止或者嘲笑

指责

他,带给孩子的

伤害

,我们看不到,但也许影响他终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