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的建筑于那一瞬瓦解,扬起一地尘埃。然而这并不能掩去它从前的宏伟壮观,它的精神力量拷问着每一位来访者。悲壮不被允许形容它。覆灭与孤寂已是事实,但这与往日的荣光无关。
若我称它为明珠,那它便掩于黑夜无边;若我称它为芳华,那它便周身布满棘刺。它的美丽鲜少有人问津,它的馥郁便如它的名字般,散发着悲凉而具有史诗感的气息。马尔克斯引诱着每一位偶然发现它的旅者,使之不由自主沉入其中——我想说的,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生于哥伦比亚的作者,在1967年出版了这部承载了他无尽想象力与魔力的著作。《百年孤独》的艺术魅力在于它浓郁的魔幻色彩、孤独主题与悲剧式的内核,幻想与现实的融合使书中的一切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马孔多人辛酸了百年的孤独之旅和作者的内心所想巧妙地维持了平衡,这亦是其魅力所在。
瑞典文学院认为,百年孤独的伟大在于“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或是“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这是1982年他所获得的诺奖颁奖词,既是对作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故事内核最好的解释与说明。
《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加勒比海沿岸的一个虚构的城镇马孔多,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它侧面展现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以及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
故事起源于一名吉卜赛人的占卜。几百余页间,布恩迪亚家族在岁月中由贫穷走向繁盛,进而迈向了注定中的衰败于寂静。而作者运用了群像式的叙述手法,细致地描写了七代二十一人相互交织的命运。而那如网一般细密的结构中心,便是布恩迪亚家族落败的原因——自血脉中流淌的孤独感。
是,孤独感。这是整篇故事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作品中主要以“阿尔卡蒂奥”和“奥雷里亚诺”来表现;两个姓氏,两种象征,两种命运,却是殊途同归。马尔克斯在文中大量运用了人名来作为标签化的象征。拥有阿尔卡蒂奥之名的后人,性格大多张扬自我,具有野性且于武力上有着天生的优势;奥雷里亚诺之名的继承者则冷漠寡言,心思细致,具有领导气质,并且骨子里带有反叛意志,而第四代的双胞胎由于在孩童时代曾有过交换姓名的经历,因此同时交杂了两个姓氏的性格特征。这样象征意义在文中比比皆是,如叫雷梅黛丝的都美丽纯洁不谙世事,叫阿玛兰妲的都倔强坚强等。
布恩迪亚家族之人困于自己孤独的宿命,又因为彼此之间心灵上的共鸣而相互吸引,他们间爆发了隐秘而情热的感情碰撞,最后相继走向了共同的终点。马尔克斯在文章结构上巧妙地运用了回环式的脉络,这不但使故事如史诗般荡气回肠,而且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当我们读到最后那个不可知的羊皮卷时,书中犹如潮水般袭来的无力感与宿命感将我们包裹其中,我们审视命运,审视内心,却发现自己只有了对命运的无可奈何。
百年孤独,真如同书中的一切一般,拥有着魔性的力量,当你试图走入其中,你的命运就与书里的角色相连孤独感也如烟云缭绕在心间。这部作品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又细致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的想象世界。它风格独特,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拉丁美洲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绘热恋中情感煎熬的如泣如慕;奇诡处时间空间虚幻真实变幻莫测。轻灵与厚重,幻想与现实兼而有之。于欢愉中续写悲剧——这便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对于读者来说,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民族的兴衰,那它便是一部宏大的史诗。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