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高手,都是时间的长期主义者。”
今年,这句话很火,这本身就是个讽刺,一时间突然很火的东西往往都不是长期主义。
其实,最早是2015年《哈佛商业评论》写亚马逊CEO 贝索斯的一篇文章中,用了这个标题——“亚马逊贝索斯:长期主义的胜利”。为什么今年又突然火了呢?可能是年初几位营销大师做跨年演讲的时候大肆渲染的缘故。
似乎,每个人、每个创业者都可以把长期主义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都标榜自己专注,好像只要在某个时刻专注做某件事,就算是长期主义了,以后干了别的再重新说一遍。
当下的现实就是这么荒诞。
所以,谁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大家公认的长期主义者有两个:巴菲特-芒格组合,投资领域的顶级CP,一代宗师。信仰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借助数十年复利的力量,跑赢所有指数和大盘。贝索斯,带领亚马逊,以长期价值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中国有没有长期主义者?答案是肯定的。
当然,中国的长期主义者,与西方的长期主义者,又不太一样。
巴菲特的长期主义是认准了就长期持有,做减法,不贪多,一生能抓住几次机会就行,抓住了就all in。亚马逊是专注,就干一件事,坚持一个原则,给用户提供价值,低价低价低价,不贪。
西方公司管理体系,讲究流程化、制度化、标准化,长期主义者也是如此。所以,无论是巴菲特、芒格,还是贝索斯,定义他们是长期主义者的考量标准,更多着眼于企业运营层面,如何让生意做得更长久,更专注,用时间来培养生意的自然生长。不争一时之气,不投一时之机。定力十足,不随波逐流。总之,更多是“术”的层面。
而中国的长期主义者,更多则是“道”的层面。想想当年的那些徽商、晋商,多半都是长期主义者,百年老店比比皆是。他们靠的不是如何钻营,而是如何做人。创始人,掌柜的,本身都是令人信服的好人,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是几辈人前赴后继,靠家训传承。可惜,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都断了。但是,精神并没有断。这个没有断的精神,多半要得益于强大的儒家文化,以及由此出发而造就的生意经。
前几天,刷完一个剧,叫《老酒馆》,讲的是1928年到1949年,大连的一家“山东老酒馆”,山东人闯关东开的,似乎现在那个酒馆还在,建国后改过几个名字:国强饭店、红旗大食堂、防修饭店,改革开放之后改成了环球美食中心,前几年又改回了“山东老酒馆”。
这部剧,讲的不是如何运营一家百年老店的技巧,而是如何做人。人不行,就不可能干得出一家百年老店来。
国庆节前两天,我有机会深入走访了海信,与集团总裁贾少谦深入交流了几个小时。突然发现这家被媒体忽视了的科技公司,其实正是我们所说的“长期主义者”,在中国科技企业里,算是少有的。
科技领域,风云变幻,唯快不破,机会稍纵即逝,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大部分科技公司都对眼前的机会特别敏感,同一个想法、产品,晚了两个月,可能就没机会了。所以,在科技领域能见到一个“长期主义者”还是很难得的。
有一位长期跑IT家电口,与海信交往甚深的老媒体人私下跟我说,海信不够聪明。我表示赞同,的确,海信不耍聪明,内敛不张扬,品牌宣传投入人力不多,这与科技公司动辄都三五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公关团队建制来比,确实很吃亏,尤其在这个重视营销的消费电子时代。
跟贾少谦聊了那么久,他没有提过KPI、业绩之类的,聊的更多的是关于人、文化,山东人、儒家文化。
海信的员工,很多都是一毕业就来了海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他们都是长期主义者。他们埋头做事,不太考虑个人小利益,确实,在这里变动也不太大,跟其他科技公司相比,这里的晋升也很慢,变动也很小。毕竟是国企的底子,但是一点都不官僚,比很多科技互联网公司都要简单。
我注意到,此前海信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正直、务实、向上。这些都是老祖宗教的,朴素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先做人,后做事。而不是像很多互联网公司告诉你要拥抱变化,跟上时代,唯快不破,抑或快乐工作之类的。看起来,海信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家长教给小朋友的简单道理,我们还是三岁孩子的时候,学的就是这一套,这么大的公司,讲的居然还是这一套。
海信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山东人,他们本身就价值观趋同,山东人,厚道、稳健、可靠,有韧劲,这些特质,被一群山东人凝聚在了海信的企业文化里。
所以,海信的长期主义,首先是在做人。这是“道”。而那些所谓的专注、极致、投资未来,都只是“术”,是企业运营的战略战术,教你如何做事。先有“道”,才有“术”,不能颠倒。
芒格在Daily Journal 2019年股东会上演讲了一个多小时,讲了很多小故事,都是关于如何做人的,而不是如何投资。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和芒格不开个投资技校,培养一大批长期主义者出来跑赢大盘。
没错,真正的长期主义,应该是教你怎么做人。那些满脑子都是KPI和股价的创业者,标榜自己是长期主义,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前两天,10月12日,海信成立50周年。在庆典晚会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讲道:“在中国,百年企业屈指可数。纵观全球,我们却看到,日本百年企业超过3万5千家,千年企业有7家,我们熟知的花王、TOTO等,直到今天依然充满活力;我们看到,德国处处是百年老店和数以千计的‘隐形冠军’,用专注和永不盲从应对外界的变化。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是看似没有日行千里的扩张、但始终积累着世代相传的后劲。从这一点看,50年,海信依然是少年。行百步者半九十,‘建百年海信’,就应该胸怀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倾注全部的感情,长期、持续经营下去。
我看了整个演讲内容,周厚健没有提具体业务,讲的还是朴素的道理,要长期、持续把海信经营下去。这看似是最低的要求,其实也是最高的标准。
同时,也是在50周年的晚会上,周厚健宣布全面升级海信的企业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他说:我们将以“建百年海信,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为企业愿景,以“诚实正直、务实创新、用户至上、永续经营”为企业核心价值观。
这个核心价值观,保留了原有的关于做人的部分,诚实正直、务实,特意加上了永续经营。建百年海信,可见其践行长期主义的决心。
1969年的秋天,海信的前身“国营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在那个连厂房和办公桌都只能靠借的年代,白手起家,艰苦奋斗,“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生产出了第一台收音机,组装出山东省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92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加入海信,在那个“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社会背景下,他带领海信逆风而行,设立了技术和人才特区,建立海信新的研发人员工资体系,走上“技术立企”之路。
2002年,周厚健决定进入光通信行业,当时,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经造访海信,看到海信要做光通信时劝告周厚健说:“千万不要碰光,碰光必死”。如今,海信光模块产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六,国内第一,其中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8年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
从“技术立企”出发,曾经的家电品牌海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业务涵盖多媒体、家电、智能信息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以彩电为核心的B2C 产业,海信始终处在全球行业前列;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光模块等新动能B2B 产业新动能强劲。如今,海信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家电公司”向“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
海信的生长,得益于在机会来临之前布局,然后熬时间,而不是风口来了再追风。这就是长期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最大区别。
从学道做人,到以术做事,海信的长期主义与巴菲特和亚马逊都不一样,这是很中国化的长期主义,讲究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朴素道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道理,无比简单,能学会的却寥寥无几。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