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冬眠动物排名_十种冬眠的动物

时间:2023-04-17 浏览:16 分类:娱乐资讯

在自然界中,恒温动物可以说是最适应环境的动物了,它们保持恒定的体温虽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但这也是它们能挑战冰天雪地仰仗,不过

像蛇这种动物

,由于它们

新陈代谢缓慢,不能产生足够多的热量,加之没有形成很好的比如毛发、脂肪层等的保温装置,体温调节机制也不完善

,所以它们的体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

因而它们被称为“外源热动物”又叫“变温动物”

,外源热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就会因地区的热量关系而受到严格的限制。

冬眠不是变温动物的专利,但是变温动物的必须

对于外源热动物来说,冬天对于它们来说是最大的生存挑战,它们会选择冬眠这种无奈的状态来应对冬季外界的不良环境条件,随着气温的降低,很多人会认为蛇类会纷纷变得迟钝和准备进入冬眠,其实就现在这个深秋季节,

蛇类并不会像想象中的那样怕冷,相反它们会显得异常活跃,因为要为漫长的冬眠储备能量。

就算是深冬时节,有一种毒蛇还是会出来活动

,当然并不是因为地震或者大的地质活动,这种蛇原本就分布在北极圈附近,

是世界上唯一在北极苔原生存的毒蛇,这种蛇就是极

北蝰

,一种极度耐寒的小型毒蛇。

邪恶的血红眼睛,还是竖瞳,邪恶+1

极北蝰长什么样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极北蝰为蝰科蝰属的爬行动物,

雄蛇全长为435至500毫米,雌蛇全长为505至560毫米

,整体相较于动不动就几米的毒蛇大哥们体型确实迷你一点,

极北蝰拥有三角形的头部和细长纵向瞳孔的红色眼睛

,背面灰色或橄榄黄色,沿背脊有一波状或锯齿形浅黑色纵带纹,两侧各有一列斑点,

因为身体上布满了这种像轮带差不多的花纹,它们又被叫做龙纹

花纹还是很好看的

极北蝰喜欢独居,它们分布在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的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的隐蔽场所,极北蝰分布横越整个欧亚大陆的北部,是唯一在北极圈内出现的蛇,也是英国唯一的一种毒蛇,

这种蛇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有极少量的分布,目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濒危。

极北蝰生活的环境大多寒冷食物较少,

它们是典型的机会主义猎手

,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吃的猎物,成蛇主要以鼠类为食,偶尔也吃些蛙和蜥蜴,幼蛇吃昆虫和蠕虫等。由于分布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全年多数时间内气温都较低,极

北蝰的冬眠期很长,在英国它们通常会冬眠6个月,在寒冷的北极圈附近冬眠期则长达8个月。

一般蛇类在气温低于10℃就冬眠了,而

极北蝰在气温低到3℃时还可以活动。

“农夫与蛇”的故事原型,很可能就是极北蝰

熟悉欧洲恶龙的形象的人都知道恶龙有一双血红色的眼睛,而极北蝰细长纵向瞳孔的红色眼睛赋予了它邪恶凶险的眼神,因此也成为了欧洲童话中邪恶的代表,

我们都知道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大概是冬天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好心将蛇放进怀里捂热,却不料被蛇反咬一口,这个故事一直当做寓言故事来向我们传授人心险恶道理,但是

有没有人想过蛇类冬天都好端端的冬眠,为什么这条蛇会躺在路边?

漫画有点夸张啊,这么大的蛇揣怀里得需要勇气

上面提到过,极北蝰生活的区域由于温度低,它们的冬眠时间会持续特别长,作为体型如此小的蛇类,它们并不能储存足够扛过漫长冬季的热量,

为了不在冬眠时因热量损失而丧命,极北

进化出了一种在冬天出洞晒太阳吸收热量的习性。

晒太阳变黑的极北蝰

在冬季当温度足够温暖的时候,

极北

会从冬眠期的睡梦中醒过来,从洞穴中出来越过冰雪覆盖的地方,寻找积雪融化的区域来做一个日光浴

,在晒太阳时,

极北

的皮肤会变成黑色

,以便提高吸收热量的效率。不过它们不能在外面待太长的时间,

气温降低时它们必须迅速回到洞穴继续冬眠

,否则辛苦吸收的热量会因为逗留在外而迅速流失。

所以结合极北蝰的习性和欧洲人对这种红眼横瞳动物的厌恶,

作为“农夫与蛇”的原型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冬天出来晒太阳,绝对是个技术活

结语

作为生活在这样寒冷地区的小型毒蛇,

它的毒性不容小觑,极北蝰LD50皮下注射为6.45mg/kg,虽然这种毒性比五步蛇的还要强

,但是由于体型太小毒腺也小,想毒死人比较困难,但

被咬中后大面积肿胀疼痛几天是肯定的

,好在极北蝰也只有在受到严重的惊扰,多次警告无效时才可能会咬人,

在野外遇见时不要恐慌,更不要捕杀它,远远地走开就行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