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命运的名人例子

时间:2023-04-17 浏览:17 分类:娱乐资讯

中美陈永编译编著

一.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

2.学徒岁月

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对富兰克林有一个很高的评价——称赞其是他写作上的导师。

这事很奇怪。富兰克林是个连小学都没读完的人,他也没写过什么脍炙人口的小说,怎么就能赢得大作家的赞扬呢?

究其原因,不过是八个字:先天不足,后来居上。

富兰克林嗜书如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上面。

靠读书自学成才,是书籍冥冥之中为他指引了奋斗的方向,可以说书籍改变了富兰克林的一生。

当年幼的小富辍学回家,第一份工作是给父亲打下手。

其实就是用牛油制作肥皂和蜡烛,干些剪烛心、浇灌烛模、照管店铺、打杂跑街的活计。但是打心底来说,小富并不喜欢干这些。

在查尔斯河边长大的富兰克林,一心渴望去航海,但是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

父亲的武断专制是有原因的,他的另外一个儿子约赛亚当年逃到海上去当水手,多年不见踪影,这件事使他大为伤心。

因此,对于排行末尾的小儿子职业选择,老富尤为上心。

他常带着儿子到细木匠、泥瓦匠、镟工、铜匠铺去串门,看他们做活,还让儿子跟学过一段制刀业。这些丰富的轮岗经历,使富兰克林对各种零活都能动手做一做,并在家里做一些小小的机械实验。

挑挑拣拣,最后父亲为他选择了印刷业,原因就是儿子读书的嗜好。

小富克林自幼喜欢读书,辍学后,他仍挤出时间自学。不但把父亲的藏书全部读了一遍,并把自己的所有零花钱都花在买书上。他读了丹尼尔.笛福的《论计划》,科顿.马瑟的《轮行善》,最喜欢的书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和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那个年龄竟然能有那样的阅读品位!

为了不辜负儿子的读书之志,父亲终于决定让儿子做一名印刷工匠。

富兰克林虽然一直热望着能去航海,但比起制作肥皂蜡烛,他毕竟更喜欢印刷业。

因而,在内心纠结一段时间后,富兰克林服从了父亲的安排,到哥哥詹姆士的印刷厂当起了学徒工。

12岁的富兰克林就这样进入了印刷业,成为一名印刷工学徒。

并且一干就是五年。

在这五年里,富兰克林凭借勤恳、好学的态度成为一名靠谱的技术骨干,同时结识了不少书店的学徒和藏书爱好者。他常在晚间向人借书,因为第二天一早就要归还,所以他经常大半个夜晚都在房间里读书。还书的时候他一向留心保持书的清洁,从不污损,因此,有书的人都乐于借书给他。他就这样如饥似渴地学习。

起初,富兰克林的自学只能在下班后,为了拥有更多时间来学习,他甚至常常以饼干与清水充饥,由此省出钱来买书。并且每顿饭都狼吞虎咽,以便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读书。

在这期间,他从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里接触到几何学知识;从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接触到社会与政治.....就这样,仅仅上过两年学的少年富兰克林在早早当学徒挣自己面包的同时,以非凡的求知欲和刻苦精神,吸取着文化知识的养分,不自觉地为未来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和交往家的生涯架设了最初的牢固梯级。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打破了这种平静的学徒生活。

富兰克林与哥哥詹姆斯相处的并不和睦。詹姆斯为人武断专制,并且还有暴力倾向。

在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常常对弟弟拳脚相加,这严重伤害了两人的手足之情。

这段往事成为富兰克林一生中对独断专横的强权怀有强烈反感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在一次詹姆斯因为政治原因被捕的事件发生后,富兰克林仍然站在哥哥的一边。

这件事并没有改变哥哥对富兰克林的态度,于是他终于决定离开哥哥的印刷厂。詹姆士为了阻止他,走遍了城里的印刷厂,对每一个老板放话,让他们全都拒绝雇用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很伤心,波士顿已无立锥之地。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亲哥哥竟然会无情到这种地步!

可是,当他眺望远方,一望无际,信心上涌,天下之大,总有容身之处。一技在手,天下我有!只要肯吃苦,没有什么能难得住我,富兰克林,一名优秀的印刷工。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少年富兰克林离开故土,向着他乡前进。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无论对他个人前程还是美国未来都极为重要的决定。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富兰克林命运逆袭改变世界连载传记故事——第一章第三期、第一章第四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