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和黄家驹如果同处一个时代的话,谁的影响力更大?这个问题被很多JAY迷和家迷津津乐道!
一个在80年代的香港乐坛出道,一个2000年出道;一个唱粤语歌,一个唱国语;一个以摇滚乐队的形式发展,一个是以个人形式发展;一个已经去世26年,一个还在乐坛熠熠生辉。这样的对比真的没有意义,只会引起双方粉丝不必要的掐架,即使是什么数据不数据的,也存在着时代架空、环境背景差异、机遇等的问题。但在评论里看到许多人包括粉丝对家驹的误解,还是忍不住想替家驹说几句话。
很多人喜欢拿家驹的几首热门歌就开始分析他的作曲能力,但那些作品绝不是他的全部。他在访谈里说过他的创作方式有两种,部分是不公开就自己听的,部分拿给唱片公司选择发布,而那部分未发布的恰恰才是他自己心中最好的音乐。同时,当他想表达一个深点的概念的时候,他会用「易入耳」即简单的旋律来诠释,这里他举例《光辉岁月》。
可能黃貫中的那句“你们听到的只是他的十分之一。”已经被引用烂了,但是还是想说,歌迷会遗憾绝不仅仅因为这些他已发布的作品,更是因为那些未发布的。93年5月接受访问他就说过“乐迷人数已稳定,且唱片公司亦对我们有信心,只要在一张唱片里有两三首流行,其余可以让我们自己发挥。Beyond已成立十年,我希望写自己喜欢的音乐,即使有部分乐迷离我而去,Beyond仍会走回自己的路。”只可惜6月他就走了。
当然他并不是排斥流行音乐,也从未否认过自己音乐的商业化,“从我出第一张唱片开始我就和外面的朋友讲,我已经转向商业化路线。但无论是以前的音乐,还是现在的音乐我都喜欢。”“其实我们的音乐有时候听起来都不是那么摇滚,但你会发现在香港它比我们那些摇滚的作品还受欢迎。”
他音乐口味很广,亦能包容各种音乐风格。
很多歌迷喜欢强调他歌里所传达的内容,强调和平与爱,但他其实是个更注重音乐感的人,“我对音乐所传达的精神价值内容没那么执着的,即使表达的内容很肤浅,但摇滚是一种音乐感觉,一种气势,一种动力。”
他一直都想出一张纯音乐大碟,但很可惜,在他有生之年他没能有机会做到。
回到这个话题,我同意那句“周杰伦会有现在的成就,不是因为谁离开了,而是因为他出现了。”亦对“周杰伦会更大的影响力”没有意见,但如果因为部分脑残粉而“因黑而黑”,不顾时代背景,不顾香港乐坛当时的现状,甚而没有去了解过黄家驹的音乐理念,只听过《真的爱你》《光辉岁月》《海阔天空》《AMANI》等热门歌曲就来长篇大论的,不知你们这样与你们所厌恶的B斗士又有何区别。
同时想对部分脑残粉说,不知道你们是真的喜欢家驹还是只是半了解就拿他来搞对立、站阵营,作为自己情绪的宣泄口,亦标榜自己与现在的年轻人不同?家驹生前是个很谦逊的人,有才华亦脚踏实地加倍努力,从来都是默默耕耘,现在却被你们高调吹捧,背负骂名。他让人感到遗憾不止是因为客死异乡,英年早逝,没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音乐,还有死后却还要被一群脑残粉消费,为他们造成的恶果买单。
真的为他感到不值。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