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饱经风雨的大清王朝已是摇摇欲坠。
1月16日早晨,正是北京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候,此时,商铺林立的王府井大街显得格外的冷清,寂寥的街道上偶有行人徘徊。
不远处的三顺茶楼里围坐着几个人,他们看似谈笑风生,实则神色警觉。不一会儿,一连串马蹄声打破了早晨的宁静,几辆马车飞驰而过。就在马车抵达三顺茶楼门前的时候,有人从茶楼里飞奔出来,向马车扔出了三颗炸弹。
爆炸声响起,一时间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警卫迅速包围了茶楼,此时从马车上下来一个惊魂未定、身材肥胖的男人,
袁世凯
显然,这是一场针对袁世凯有组织的暗杀活动。只可惜,这次暗杀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是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袁世凯呢?
这场震惊清政府的刺杀事件正是同盟会革命党人精心策划实施的。起初,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先是埋伏在三顺茶楼,向袁世凯的马车扔了炸弹,但是由于袁世凯的马车走得快,前两个炸弹扔晚了,在的马车后方爆炸,造成了袁世凯20多个卫兵和巡警伤亡,而第三颗炸弹是哑弹没有爆炸,袁世凯这才侥幸逃过了一劫。
郑毓秀
离经叛道的富家千金
这还要从她叛逆的少年时期说起。
1891年,郑毓秀生于广州。其祖父郑姚出身贫苦,不得已去香港谋生,终成为有名富商,后来,郑姚因赈济黄河水患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嘉奖。郑家在当地可谓名门望族,凭借家中的名气与财力,郑毓秀的父亲在京城谋得了一官半职,谁知从此乐不思蜀,一去不复返。从郑毓秀记事开始,每当提起这个“陈世美”的父亲,母亲就默不作声以泪洗面。
在旧社会,女人嫁人之需要裹小脚。郑毓秀6岁那年,家人按照旧俗,要给她裹脚。但是不管家人如何劝说逼迫,郑毓秀死活都不愿意。
郑毓秀眼成年后,祖母为了结交权贵,想将她许配给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子。自小叛逆的郑毓秀是打心眼里不同意,于是她私下给男方写信,取消婚约,后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闹了个离家出走。
岑春煊
1907年,逃婚成功的郑毓秀随姐姐东渡日本。
早在少年时期,郑毓秀见过太多清政府统治下的民不聊生。到达日本之后,郑毓秀没有积极联系学校入学,而是打着“求学”的旗号,到处寻找革命党的下落,终于搭上了关系。在这期间,郑毓秀接受了孙中山“三民主义”革命思想的洗礼,对腐朽堕落的清政府更加深恶痛绝。
辛亥革命爆发后,郑毓秀加入了同盟会成立的敢死队,她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筹集军火,传递重要情报。
失败的刺杀行动
1905年,孙中山联合海外各派革命党组成同盟会,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从1905年到1908年,同盟会先后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告终。
为挽救同盟会,时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的汪精卫向孙中山毛遂自荐,请求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得到了孙中山的同意。
汪精卫
1909年10月,汪精卫、黄复生两人搭乘英国客轮到达天津,郑毓秀前来与之接头。
汪精卫说:“最近北京火车站风声很紧,我们带着炸弹很容易被发现,你能不能帮我们把炸弹带进北京城呢。”
当时的炸弹可靠性非常差,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自爆,携带起来十分不方便。可郑毓秀斩钉截铁的回答:
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此时的清政府风雨飘摇,危局难支,实权掌握在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袁世凯手握10万北洋军,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支持,妄图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因南方革命党人内部互相猜忌,被袁世凯利用。同盟会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时,主张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立宪建国,把推翻清王朝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孙中山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袁世凯一面利用各种手段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大耍阴谋诡计对付革命党,图谋窃国称帝。北方革命党人对此十分的愤慨,纷纷要求倒袁。此时部分革命党人也认为,只有杀了袁世凯才能够挽救革命。
1月9日,密谋暗杀袁世凯的革命党人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讨刺杀袁世凯的计划。
原来,就在行动开始的前夜,革命党人打探到,
郑毓秀连夜通知了八位战友,可未接到通知的战友还是按计划在刺杀地点埋伏下来。
可还是晚了一步,当郑毓秀火速赶往刺杀地点时,爆炸声已然响起。
刺杀现场早已乱成一团,为了掩护同志撤离,郑毓秀果断的掏出手枪朝天一顿乱开。当她再次举枪的时候,右手拇指扳机给卡住了,鲜血直流。尽管郑毓秀努力的扰乱现场协助同志脱身,但仍然有同志被捕。
暗杀失败的当晚,袁世凯派出大批军警在北京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派遣营务处总理陆建章亲自审讯在现场抓到的多名革命党人。
这时候郑毓秀马上站出来,联系当时的一些外国记者出面周旋。由于她在社交界有一定影响力,再加上袁世凯出于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不敢怠慢外国记者的要求,终于释放了七名革命党人。但是,革命党人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因在射击时被当场抓获,证据确凿,被立即枪决。虽然遭受重大损失,
民国第一女杀手
暗杀袁世凯行动的失败,给革命党人和郑毓秀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也让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
郑毓秀得知,清皇室以良弼为首的贵族正在准备以君主立宪维持会的名义发布通告,成立“宗社党”,在京、津等地频繁活动,力图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
良弼
暗杀袁世凯失败后,同盟会开始加紧安排刺杀良弼的行动。但是刺杀良弼并非易事,特别是因为袁世凯刚刚遭遇刺杀,因此清政府的安保工作变得更加严密。
吸取经验教训的郑毓秀等人决定,这次的暗杀只派一人接近良弼,然后在近距离将他炸死,以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此时,京津同盟会暗杀部长彭家珍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
彭家珍当时正和郑毓秀的姐姐相恋,算是未来姐夫。对彭家珍的奋不顾身,郑毓秀很是难过,但为了革命事业,她只能私下安慰姐姐,坚决支持了彭家珍的行刺行动。
在郑毓秀等人的策划下,彭家珍开始积极搜集良弼的日常行踪,寻找最佳暗杀时机。
彭家珍
1月26日,良弼办完公务回家,在光明殿胡同家门口,遭到彭家珍的炸弹袭击,左腿被炸伤,全身多处重伤。临死前良弼大呼:
从炸弹抛出到爆炸,历史瞬间就定格了。因为良弼被炸的位置叫红罗场,
失去了良弼这样的顽固守旧派,清政府算是彻底没了支柱。半个多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宣布退位,在中国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寿终正寝。
女中豪杰郑毓秀及其同志的英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杀手转型交往官,力战和会争国权
随后的两年时间里,郑毓秀为了躲避袁世凯追杀,四处流亡。1914年,只好前往法国留学,进入了巴黎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期间,她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社交才能,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交往委员会委托,代表政府在法国开展交往工作,曾经的女杀手成功转型为学霸交往官。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英法美等一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商讨惩治德国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出代表出席。郑毓秀因常年留法,熟悉当地的风土民情,且外语流利,被选为巴黎合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郑毓秀当时还是留法学生协会的重要领袖,积极组织学生到中国代表团驻地进行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
在西方列强不顾中国代表反对,依然将德国在山东主权转交给日本。
路征祥
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通知,要求在和约上签字。留法学生组织得知此事,急派郑毓秀前去谈判。
如今已是顶级学霸的郑毓秀毕竟是经过腥风血雨的人。
当然,陆征祥不知道这是玫瑰花枝,他万万想不到,眼前这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学霸,竟然如此狠辣,瞬间被吓破了胆,始终不敢去凡尔赛宫签字。
终于,以路征祥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始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虽然未能收回山东的权利,但最终保留了中国人最后的骨气。
后来,郑毓秀将这根“花枝手枪”带回了中国,挂在客厅墙上最醒目的位置。
民国第一女律师
女博士郑毓秀
根据当时实施的《律师暂行章程》,律师只能由20岁以上的男性国民来担任。尽管郑毓秀向司法行政部申请了律师执照,但是并没有获得批准。
为了能够执业,她转向上海法租界会审公廨提出申请。因为她发现,根据法租界律师管理规则,允许在法国获得法学学位者,无论男女都可以申请律师执照出庭代理诉讼。经过申请,
成为律师后的郑毓秀积极参加女权运动,还为实现男女平等立法积极奔走。
在立法院,郑毓秀被指定为民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拟定民法草案。草案规定,男女在家庭中享有平等权利,女子无论已婚与否,与男子同享平等的继承权,夫妻彼此都有继承遗产的权利,未婚成年女子有权签订或废除婚姻契约,已婚妇女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可以不用夫姓。
作为一名女律师,郑毓秀在离婚案件中的女性利益保护方面可谓是亲力亲为,
梅兰芳夫妇
1931年,梅兰芳与孟小冬陷入离婚纠纷。两人虽然实际上已经分道扬镳,法律上的婚姻关系还未解除。后来,在
这桩明星离婚案让郑毓秀在上海妇女心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后来,郑毓秀逐渐成为女权运动的代表,除了从事律师工作外,还在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里担任过多项重要社会职务,1927年。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等多个职务,抗战时期,她还担任了教育部次长一职。
郑毓秀早年加入同盟会,积极投身推翻满清的革命。从女杀手到女律师,如此的跨度简直非常人能够想象。
郑毓秀的人生堪称传奇,然而最终还是落寞的背景离乡。晚年的郑毓秀移居美国,身在异国他乡,郑毓秀日日忧郁,加之病魔缠身,度日如年。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病逝于美国洛杉矶,享年68岁。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郑毓秀始终带着那根干枯的法国玫瑰花枝,在她的心里,仍旧怀念着当年那以花枝为枪的历史瞬间。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