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凝练,以文言文形式描述了古时候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思想性、人文性很强,旨在教育学生说话做事不能自相矛盾,是一篇很好的借事喻理文章。了解人物思维过程、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转折是本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
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自主是课堂之本,展示是课堂之魂,打开学生思维引擎,扬起学生自信风帆,改变学生性格命运。情境教学,为此提供了可能。在此理念指导下,我打算将"课本剧表演"引入课堂,尝试从"讲授型"的勤教师走向"导学型"、智慧型的"懒"教师,把讲台交给学生,在学生一次次展示中,收获一份份惊喜,得到一份份启迪。
【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字言简意赅,又不失生动形象,表达了深邃的思想,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在小学高年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基于此,我打算指导学生采用"读—画—写—演—悟"的五步学习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盾和矛,语言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寓言,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也学过一些文言文体裁的寓言,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能力不强,联系本单元语文要素,挖掘学生潜力,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能根据情境用自己的话编故事。
教学准备
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渭滨区宝桥小学语文教师刘波文
教学过程指导学法、深入理解、领悟文章蕴含道理,以读促悟,以演促悟。
出示课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抢猜成语。这些成语都出自古代寓言,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谈话导入:古代寓言只是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自相矛盾》,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去瞧一瞧吧。
出示学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弄懂课文内容,讲讲这个寓言故事。弄懂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学生根据朗读文本,按照课后问题要求,结合"读—画—写—演—悟"读书法自主完成。学生可以就自己的见解、疑惑与同伴交流。
课文围绕"矛与盾"写了一件怎样矛盾的事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独学: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写在下方,准备汇报交流。
对学:试着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并讨论寓意。
群学: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自相矛盾"的现象。
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从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指导,教师创设合作探究氛围,有所侧重地进行个别朗读指导,倾听学生畅谈感受,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我感到大家的收获真不小。现在大家交流展示学习收获,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
指名展示汇报预设问题。
教师参与学生交流,就不能达成共识的疑难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交流,及时搜集共性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理解基础较差学生进行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故事,思考: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现象?
自相矛盾的王叔叔
清晨,空气格外清新,我背着书包慢悠悠地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伴随着刺耳的马达声,身后传来一声呼唤:"琳琳,上来坐车吧!" 一辆摩托车驶到我的身旁。原来是王东的爸爸送他上学。我谢绝了王叔,他们便开着车子走了。突然,前面十字路口的那盏红指示灯亮了起来,可王叔却硬是冲了过去……
看了这儿,我愣住了。有一次,我到王东家,王叔带回一本交通安全画册,里面许多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照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王叔还给我们讲交通常识和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他说:"过马路时必须 '一慢二看三通过'。" 王叔理应是遵守交通规则的模范,可是他说一套,做的又是一套,真是"知法犯法"。这样,不但不会给周围的人做出好榜样,而且会给人们带来更坏的影响。
难道这不是做事自相矛盾吗?
必选题:背诵《自相矛盾》。
选做题:1、第二天,楚人又去集市卖矛与盾,他应该怎么做,续写《矛与盾》的故事。2、写写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反思《自相矛盾》文章简单,寓意深刻。学生在上册接触过文言文,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经验。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不但要根据本则寓言的语言特点和教学重点、难点,主要突出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展示"为主,遵循"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的教学模式,重在研究启迪学生如何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
导入课堂,以"看图片抢猜成语"的游戏入手,使得上课一开始,教室里的气氛就比较轻松。整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
进行本堂课教学,让我还认识到,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愉悦。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让文言文教学充满快乐!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对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新作文体系”的思考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我把《愚公移山》上成了爱国主义教育课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我教《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一通手忙脚乱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我们在使用前要弄明白: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新”在哪?丨部编教材初体验
作者:刘波文
编辑:关中小伙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