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味的微博(锋味的微博新浪)

时间:2023-04-17 浏览:12 分类:娱乐资讯

年关将至,曲奇、甜酥、杏仁条、蛋卷等甜品点心,成为不少人拜年贺岁的首选,但这些美味甜点健康吗?1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检测报告,对香港市面上58款曲奇及甜酥饼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近9成样本共51款产品检出污染物,包括属于基因致癌物的

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

,以及有害物质

氯丙二醇,涉及桂格、元朗荣华、钜记饼家等知名品牌。

这其中,最受关注是

无印良品的榛子燕麦饼干

谢霆锋的品牌“锋味”曲奇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检测报告.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氯丙二醇是油脂在超过200℃的高温精炼加工下和氯化物产生反应而形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报告,实验动物长期摄入过量的3-MCPD会损害肾脏的功能及影响雄性的生殖系统。而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则都是基因致癌物。此次香港消委会公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在58款测试样本当中,有35款检出3-MCPD,40款检出环氧丙醇,42款检出丙烯酰胺。

目前,上述提及的无印良品饼干在实体店已经下架,但仍有部分商品在网上销售。对此,有专家也表示,上述食品是否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其实还要结合摄入量的标准来定。

无印良品一款产品

两种致癌物含量都最高

锋味曲奇查出一种致癌物

数据来自香港消费会报告.

按照香港消费会检测的结果显示,无印良品一款产地为马来西亚的榛子燕麦饼干,在检测的非预先包装或豁免营养标签的预先包装样品中,其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达到了每公斤1100微克和每公斤230微克。

数据来自香港消费会报告

此外,这次测验的58款曲奇及甜酥饼样本还包括谢霆锋的品牌“锋味”曲奇。锋味曲奇中并未检测出3-MCPDE和环氧丙醇,但检测出65微克/公斤的丙烯酰胺含量。

【回应】

谢霆锋微博发声明后删除:

并非人为

添的物质

对此,谢霆锋1月16日在微博表示,“锋味曲奇含有的丙烯酰胺物质,它并非人为加添的物质,而是透过高温烹煮食物如烘焙及煎炸过程中不经意产生的物质,根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在文案描述,食肆和家中烹煮食物的过程中都会有机会发现丙烯酰胺”。

1月17日10点左右,南都记者发现,谢霆锋的此条声明已被删除。

声明还指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报告中显示,「丙烯酰胺」不能厘定一个安全摄取量,而食品法典委员会尚未就「丙烯酰胺」制订最高含量。“锋味曲奇在这次全香港58款曲奇和甜酥饼样品的安全测试结果评分为5,此乃最佳表现评分。”

声明最后强调:“对于一些媒体穿凿附会以明星效应招来眼球误导读者,以标题党方式伤害品牌,锋味公司保留一切法律追诉权。”

不过,1月17日10点左右,南都记者发现,谢霆锋的此条声明已被删除。

2018年7月4日,“锋味”微博回应食品质量问题。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并不是锋味曲奇第一次陷入质量风波,2018年7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对“锋味曲奇(甜酸苦辣)组合”的成份标签内容作出调查。7月8日,“锋味”借助微博发布声明表示,“为免除消费者疑虑, 我司亦已暂时将有关食品下架,”并强调,“今次纯粹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个别抽样调查情况,绝非我司食品安全质量出现问题。”

【回应】

无印良品:

不存在非法添加或过量添加的问题

无印良品商业有限公司昨天在给媒体的回应中也提及,上述报告所述的“致癌物”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所以不存在非法添加或过量添加的问题。

可是,南都记者留意到,香港消费会报告中,给锋味曲奇安全测试的评分是5分,而无印良品的榛子燕麦饼干安全测试评分为3分。

广州万科里购物广场的无印良品店内,榛子燕麦饼干已经下架。

这一事件对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影响程度尚难评估。不过,香港消委会报告15日出街后,南都记者16日在广州万科里购物广场的无印良品门店探访时发现,门店内的榛子燕麦饼干已经下架。同时,无印良品官方商城也紧急下架了相关产品。

据上述门店员工表示,该商品目前无货,他们也并不了解具体何时会再上架。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和榛子燕麦饼干是同类包装、同一产地的巧克力夹心饼干还在正常售卖,但店内也已经找不到无印良品其他的曲奇类饼干。

就目前情况来看,无印良品广州线下实体店已无上述榛子燕麦饼干,但个别网上平台还有产品在销售。

【专家说法】

上述致癌物质

国标尚无限量标准

1月16日,无印良品针对香港消费会的检测回应时也表示,目前国际上未制定上述物质的限量标准。“榛子燕麦饼干”在进口内地时,公司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合格。

南都记者了解获悉,目前内地和香港法例确实都没有3-MCPDE在油脂内的含量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暂定该物质每日最高容许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4微克,欧洲食物安全局的每日容许摄入量定为每公斤体重2微克,其最高容许每日摄入量都远远高于此次检测出的产品的含量。而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这两个致癌物,目前也都没有国际限量标准。

“环氧丙醇和丙烯酰胺是有致癌效果,但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标准在哪里’”,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致癌物一次性摄入2g就致癌,有些要一次性摄入500g才致癌。

抛开摄入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目前一次性摄入量多少致癌没有现行标准规定

。”

按照朱丹蓬的说法,很多添加剂都会致癌,但是“这样断章取义,会引起恐慌。” 目前,内地和香港都没有针对环氧丙醇或丙烯酰胺制定标准,而制定标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定一个国标最少需要一两年,这期间需要做临床毒性试验。”而现在,零食行业迅速发展,配方变化迅速,食品混搭也层出不穷。所以,在他看来,这件事本质是“政策端与产业端升级的矛盾,政策端与消费端多样化需求的矛盾”。

对于消费者选购零食,朱丹蓬提出以下建议:消费者还是应当买百年品牌、质优品牌,一定要购买正规商品,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甄别能力。“政策端应该完善,产业端应该自律,消费端应该专业,这样才能共建一个安全食品生态圈。”

【背景】

星巴克咖啡曾因“丙烯酰胺”

陷入舆论风波

其实,去年3月底,星巴克咖啡就曾因为“丙烯酰胺”陷入舆论风波。

当时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他们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是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当时除了星巴克,被点名的企业还包括绿山咖啡、7-11、Kraft Food Global等90余家快餐巨头。

但之后,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发布公告称,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标签将会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美国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组织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

附:58款曲奇及甜酥饼检测结果

相关检测结果来自香港消费者委员会《选择月刊》507期。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马建忠 见习记者 杨丽云 实习生 龚菊 汪陈晨 钱小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