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安德烈·莫洛亚是法国著名的传记文学大师。他写过十四部文学传记,为很多大文豪作传,其中包括拜伦、雪莱、巴尔扎克、雨果、屠格涅夫、大仲马、小仲马,等等。
《唐璜:拜伦传》:英俊的风流诗人拜伦勋爵的一生
《拜伦传》中译本
拜伦是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也可以说是西方诗人中最富传奇性的一位。他的诗歌,他的情史,都是评论家和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莫洛亚的这部《唐璜:拜伦传》,将拜伦比作西方有名的登徒子唐璜,讲述了这个英俊的风流诗人拜伦勋爵的一生。
和大多数传记作品一样,莫洛亚的这部传记,也是按照时间的线索,从拜伦家族的祖上说起,拜伦父母的结合,拜伦的出生,接受教育,游历,成名,风流韵事,结婚,分居,流亡海外,一直到最后在希腊英年早逝。贯穿其中的,则是拜伦的性情。
拜伦家族的人,似乎都有一种喜欢“自取灭亡”的倾向。在拜伦身上体现的,则是蔑视一切的冒险精神,而且喜欢折磨别人取乐,他身边的情妇都没少遭受这些对待。
也许这也是源于拜伦的迷信,他的宿命论。他相信自己的三十七岁是危险的,“进入三十七岁的那一天对他是致命的”。而实际上,他还没活到三十七岁便已去世。
译者认为,莫洛亚在此书中过多的描写拜伦的风流事迹,而忽略了拜伦的反抗和革命精神,这是不足取的。当然,仅凭拜伦诗歌表现出来的革命思想感情而认定拜伦是一位英勇的革命斗士,显然也是不妥当的。毕竟,艺术都是带有一定的欺骗性的。
《雪莱传》:勇于反抗的浪漫主义诗人
《雪莱传》中译本
莫洛亚的《雪莱传》,采用了小说笔法对这位勇于反抗的浪漫主义诗人进行叙述,因而是颇为吸引人的。当然,当中使用到的素材都是有所依据的,莫洛亚也有所说明。
雪莱长着女性般的美丽容颜,声音尖锐,但是本人则是颇具男子气概的,而且从小就富有反抗斗争的精神,因而敢于和学校、和父亲,乃至和全社会对抗,即便是一文不名,生活陷入了极度的窘境,他也是绝不低头屈服。
在金钱的处理上,雪莱是颇为大方的,常常用来接济朋友。至于感情上,则有不少值得争议的地方。雪莱和两任妻子,都是通过私奔的方式结合的,而且对方当时都是年纪尚幼。特别是和第二任妻子玛丽·葛德文相好时,雪莱也算是移情别恋了,虽然他也可以把自己和玛丽的出逃归咎为当时的妻子哈丽雅特出轨在先。后来哈丽雅特的自杀身亡,雪莱也是难辞其咎的,需要背负一定的责任。
雪莱喜欢柏拉图式的恋爱。俊美的他和女孩子容易亲近,自身的魅力把对方吸引了而不自知,玛丽的姐妹便成了“受害者”。
和雪莱常被一起提及的拜伦、济慈都是因为疾病不幸早逝,雪莱虽然身体也不大好,但若无海上那场风暴的意外,应该还可以多活很多个年头吧。
这个译本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将拜伦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译成了“妹妹”,这是不应该的,显然译者没有看过莫洛亚所写的《唐璜:拜伦传》。
《巴尔扎克传》:一个为金钱所扰的现实主义文学宗师
《巴尔扎克传》中译本
作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代宗师,巴尔扎克的一生却为金钱所扰,这和他的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金钱也成为了他的《人间喜剧》中的重要元素。
真实的巴尔扎克,也是追求金钱、追求成功、追求名利、追求享受、追求爱情。他有出众的智慧、深刻的见解、博学的视野、敏锐的观察、雄辩的口才、惊人的毅力,——但这些也许未必使得他赢得多少真正的友谊。即便是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不一定会喜欢上像巴尔扎克的这么一个人。世事就是这么奇怪,从前一位伟大人物的坎坷遭遇会令后世的人们感叹唏嘘,而我们的时代,说不定也有着这么一个天才正遭受着世人不公的对待。
巴尔扎克生前已是誉满欧洲。他的名气和才情使得他俘获了许多女人包括贵妇们的芳心。莫洛亚应该也将他的风流韵事毫无遗漏的描述了出来。这些女人曾为了巴尔扎克而背叛自己的丈夫,后来也为了别的男人背弃了巴尔扎克。只不过,巴尔扎克又何尝对她们忠贞不渝?可见人类的情感都是反复无常的。
不管如何,巴尔扎克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关注人心,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他作品的高度的概括性和深邃的思想性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这些就毋庸赘言了。
《雨果传》:情欲旺盛的浪漫主义大文豪
《雨果传》中译本
《雨果传——奥林匹欧或雨果的一生》,这是莫洛亚的作家传记作品中较为厚重的一部,中译本也有六十余万字。
全书分为十部,从雨果的出生、结婚、成名,到加入法兰西学院、遭受政治迫害、流亡、逝世,通过结合雨果的作品和各种书信材料等,完整交代了这位伟大作家的一生。
当然,此书冗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雨果十分高寿,而且毕生都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和歌德、列夫·托尔斯泰相似,雨果也是活到了八十多岁,他的身体也和托尔斯泰一样健壮。他的两位兄弟阿贝尔和欧仁,妻子阿黛尔,情妇朱丽叶,以及四个孩子,都是先他而去。
这位情欲旺盛的浪漫主义大文豪,除了朱丽叶这个长期稳定的情人,还有很多性伴侣,包括女仆、黑人、演员,还有朋友的女儿,等等,应该可以列一份很长的清单了。直至生命晚年,他依旧“性”致不减,逝世那一年,截止到四月份,“还有八次成绩”。说他是一个性瘾者也并不为过吧。当然,也不妨说,作家都是需要这些激情来激励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屠格涅夫也是相类似。
强壮,长寿,也使得雨果可以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小说,还有戏剧,留下了很多经典名著,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等,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了。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政治斗争中。他熬到了一批批的故友先后辞世,而自己则成为了活着的丰碑,万民膜拜的英雄、偶像。
雨果最后的遗言是:“我看到黑色的光。”这也是常被评论家们提及的。
《屠格涅夫传》:终身未婚的西欧派俄国贵族作家
《屠格涅夫传》中译本
相较于《巴尔扎克传》或是《雨果传》,莫洛亚的这部《屠格涅夫传》只能算是一部小书,没有过多对主人公的生平的详实介绍。
全书共分为四章:《一位俄国贵族的青年时代及其文学生涯的开始》、《四部杰作——〈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烟〉》、《晚年》、《屠格涅夫的艺术》、《屠格涅夫的人生哲学》,前三章是按屠格涅夫的作品创作年代记述他的人生。
屠格涅夫生于贵族家庭,财产主要源于女皇式的母亲,这个母亲对他影响颇大。根据阿尔封斯·都德的观察,屠格涅夫虽然身材魁梧,性格却是女性化,以致和好友福楼拜在一起时像是“女方”、“妻子”。
政治上,屠格涅夫是宣扬自由主义的西欧派,长年旅居海外。感情上,他并不乏女人,或者说风流韵事,和一个女仆生下了一个私生女,一直爱慕歌唱家维亚尔杜夫人并关系亲密。屠格涅夫终身未婚,但不断介入了这位夫人的家庭中,因而也有关于两人存在私情的说法。
屠格涅夫意识到了爱情的折磨性:“爱情中绝没有平等。爱情中只有一个主人和一个奴隶。”感情对他来说,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动力和激励。但到了晚年,他也后悔自己没有结婚了。
在此书中,莫洛亚特地为屠格涅夫鸣不平,反对褒扬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贬低屠格涅夫的论调,高度评价了屠格涅夫的小说作品。关于屠格涅夫的写作特色,莫洛亚所引自大仲马的一个比较福楼拜和屠格涅夫的比喻倒是挺有意思的:福楼拜是个巨人,他砍倒一片森林,用以制作一批火柴盒;屠格涅夫则砍倒一些细白的树木,用以建造一批像人一般高大的木房屋。
《三仲马传》:仲马一门三杰的一生莫洛亚《三仲马传》:仲马一门三杰的一生
-END-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