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小说,也是这篇小说,让海明威一举夺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一个古巴的老渔夫,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在85天的时候,他决定出海钓条大鱼。结果,遇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长的马林鱼。老人与这条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终于将它制服。然而在归来的途中却遇上了鲨鱼。为了护住大鱼不被鲨鱼吃掉,老人又开始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然而等老人战胜鲨鱼归来后,那条马林鱼,只剩下一副被鲨鱼吃剩下的鱼骨架。
提起《老人与海》,或许很多人脑海里马上出现的,就是一个倔强、顽强、不服输的“硬汉”形象,然而如果细细阅读和品味,或许,我们能从中读到更深的体会。
莫泊桑曾说:
在《老人与海》中,为了捕到这条大鱼,老人圣地亚哥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在除去忍受孤独的同时,还要忍受被鱼线勒出血痕的痛,以及多日的食不果腹。在茫茫大海上,他无依无靠,要捕到这条鱼,是他作为一个渔夫他的职业,更是赖以为生的手段。纵然,他已不再如往日那般强壮,但他仍要去抗争。
古往今来,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同一片土地之上,从不乏像老人这般,拼了命也要去坚持、去抗争的形象。因为人,天生就被赋予一种惊人的耐力,在那里,有着科学无法解释,人们无法想象的极限。
余华的作品《活着》中,徐福贵从富家少爷一夜成了穷光蛋,外出给母亲寻医,却被半路抓去当壮丁。多年后回家,母亲已去世,女儿是个哑巴。儿子为救人失血过多死了,女儿生育时死在手术台,随后妻子也去世了。紧接着,搬运工女婿出差时也死了,快要饿死的外孙吃豆子时被撑死了。当徐福贵生命里一个个亲人逐渐以各种残忍的方式离他而去,当他仅剩的那点温暖的东西都被撕扯干净之后,徐福贵只剩下了一头和他作伴的老黄牛。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圣地亚哥,他们是《活着》中的徐福贵,是《为奴十二载》中的所罗门,是《约伯记》中的约伯,是《白鹿原》上的村民,也是生活在这片广袤大地之上,每一个角落里的你我。
这个为300元全勤奖带病赶公交的女子,因为身体虚弱一路上跌倒好几次。上车后,见她满脸通红,头都抬不起来,司机劝她回家休息,但怎么都劝不住,司机甚至只能求民警帮助,这才劝说女子回家休养。
成年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容易”两个字,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而撕扯开生命的皮囊,里面包裹的,也都是风雨艰难。然而,
在很多分析《老人与海》的文章中,往往总是会把笔墨着重在“硬汉”的形象上,
然而这个像英雄一样的“硬汉”背后,却是孤独。
圣地亚哥,是一个在海边以捕鱼为生的老人。他无依无靠,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只有一个偶尔来跟他聊天的小男孩。在渺无边际的大海上,在所有漫长的捕鱼过程中,他总是一个人。在大海上漂流的鲁滨逊还有“星期五”来陪伴他,然而圣地亚哥,却只能一个人面对大海,面对各种在捕鱼时遇到的艰难险阻。
所以我们能从书中看到,他总是自言自语。他对着海说话,他对着海鸟交谈,他和与他抗争大鱼聊天——“鱼啊,我真的很爱你,非常得尊敬你。“我发誓跟你奉陪到底,至死方休”。
人生在世,本就孤独。然而对于年老的人来说,这种离群索居带来的孤独感更加明显。就像圣地亚哥,年轻时,他力大无比,掰手腕能夺得冠军,并且多次捕获比船还长的大鱼。那时妻子还在,两人相互陪伴,彼此相爱。但在晚年,力量消减、身形衰弱、孑然一身时,陪伴他的,只有汪洋大海,和无数个孤独的日子。
那么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孤独?诚如马尔克斯所言:
在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宣称要对自然进行征服,这样才能脱离野蛮,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在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返璞归真,重新重视自然,敬畏自然,又成了我们要学习的课题。
人与自然到底是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是不是人征服的对象?其实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作者海明威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老人以捕鱼为生,大海也给予老人生存所需的东西。就像人类能从大自然中获取一切需要和对自己有利的物资。老人和在大海中和风浪、大鱼、鲨鱼搏斗,代表着人类想从在战胜大自然中实现自我。然而,这在个过程中,老人却没有忘记是大海对他的奉献,和他对大自然应有的尊重和敬畏。
对于大海,从海明威细致的描写中,我们仿佛也能身临其境去体会一番海上美景:海水深处的七色彩虹、平静的海面上有着轻微的波动、一群野鸭在水面飞过、阳光照在湛蓝的海面上波光粼粼……从老人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出,老人是喜欢大海的,他对大海甚至是爱护和珍视的。
作为渔夫的老人,他和海里的鱼是天敌。就算用尽各种手段,老人也要把鱼战胜,将它们收入自己的网中,成为自己腹中的食物。然而老人却并不单纯地把鱼当成自己的对手,他会把这些鱼当成他的“朋友”“兄弟”。想着要弄死这些鱼的时候,他会心情复杂,他甚至觉得,人类不配吃这些鱼。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也始终把对方当作对手来看待。
人类为“主”,大自然为“客”,这仿佛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然而在《老人与海》中,我们看到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里面包含的,是老人圣地亚哥,也是作者海明威对大自然,对生命的尊重。
在如今社会科技进步,城市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时代,重新重视起生态文明,提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未尝不是人类之幸。
结语时隔多年,重读《老人与海》,所看的不再单是老人如何勇敢地与大鱼、鲨鱼搏斗,而是洗尽铅华后,对生命更深的感悟。那是老人圣地亚哥对生命的感悟,更是所有人在历经岁月变迁后,对生命、对孤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而这,便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所具有的最厚重的力量,因为虽然已经过去将近70年,但它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