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书法作品落款(2022年6月书法作品落款怎么写)

时间:2023-04-17 浏览:17 分类:娱乐资讯

稍留 | 宋世豪 刘唐敏 赵赫书法作品微展召集人:景 斋微展地点:涤如书屋微信公众平台

弱冠有余的世豪弟,对于书法人来讲真的是太年轻了,相比于他的字多少有点与年龄不符,观其字若不是好友相识,大家定以为是中年气息,质朴,厚重,一副拙憨的稳健,没有飞扬跋扈,没有飘逸绝尘,怎么看都显得有点早熟。我想这样的状态,除了世豪弟作为齐鲁大地男儿与生俱来的朴实性格以外,更多的应该是这个时代所带给人们福利,在印刷术还没有普及的古代,书法的发展都是非常单一的,家族师承,读书写字,都显得那样顺理成章而井井有条。在古代强大的儒家伦理思想统治之下,书法的学习传承更多的则依附修身齐家,古人似乎并不讲“书法艺术”。“书法”究竟是什么?这个概念太大了,愚如笔者,定是说不清楚,暂且放下。来说说世豪的字,可以说在“八五思潮”之后,国人对于书法的学习,几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一,印刷业的逐步发达,让更多的普通人都可以轻松获睹前人不敢梦见的古人真迹佳作。二,软笔书写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钢笔,电脑…到如今日常生活中“写字”这个环境基本没有了。三,西方美术理论,哲学的进入普及,我们在面对一件“书法作品”时,那种眼光已经完全和古人不一样了。再加上各种展览此起彼伏,整个书法的大环境,游戏规则都与古人有了无法回避的差异,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以我们当代的立场重新审视书法,世豪弟作为这个时代书法学习者最年轻一代,他显然也无法逃脱这个大环境,其书法的学习同大多数朋友一样,读书法史,读书论,临摹经典字帖,观摩展览……大致基本是这个路径,由于我们能够看到太多的资料,那么对于风格的选择上则有了比前人更自由的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世豪书法“老成”的原因,在这个路径上他走的比较清醒,不盲目跟风,不飞扬跋扈,追求质朴,简净,大气,沉稳,这样的审美理想我以为在中华民族的眼中,一定是光明大道。他钟爱汉碑,摩崖日夜揣摩,难得的是对于清末民初一些大家如黄宾虹,沈曾植等前辈的书法墨迹亦同时留心思考,如此以来,山林摩崖铸其骨,近代先贤得其韵,如此反复其离他所追求书法审美理想则越来越近,笔墨体势兼顾并进。现在的世豪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倘若他能行更多路,读更多书,对于书法的进步我想必然的,当然,就像前面所讲,“书法”这个词还是太大了,世豪兄不敢说能搞懂书法,笔者也不敢说,但是黑白之间的“游戏”我们若都能有一颗纯真赤子之心,至少在努力过后,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获。书法路漫漫,不忘初心,与世豪弟共勉。

一一 慎一

刘唐敏斋号“三无堂”,问其由来,自嘲曰:一无规矩,二无师承,三无资历。然而,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无规矩则有新意,无师承则有自己,无资历则有精进。 无规矩而有新意。三弟写字,常常只言片语,巴掌大的纸上玩出各种花样,真草隶篆全都来,章法巧妙,笔法鲜活。最有新意的是内容不落俗套,嬉笑怒骂皆文章,针砭时弊有之,诙谐洒脱有之,笑骂吐槽有之,他的内容从生活中来,看似无规矩,守的是笔墨当随时代、艺术源于生活的大规矩。无师承而有自己。许多老师带出来学生与自己作品如出一辙只是简单的弱化版,缺的是当仁不让于师的勇气。三弟讲自己无明确师承,我觉得更多是师法古人,并转益多师,曾见唐敏临摹古人笔墨,殊为逼肖,然而“与古为徒”并非“与古为奴”,能在古帖中找到自己——哪怕是不完美的自己,也比完美的附庸要好。无资历而有精进。也见部分书家,资历甚高,亦自视甚高,形成所谓己风,然止步于此,囿于所谓资历倚老卖老者多,敢于壮士断腕勇猛精进者寡。现在许多有情怀的书法青年,与三弟一样,这些青年技法娴熟,也肯读书,他们是书法的明天,我非常看好。至于资历,“为常流设耳”,没有所谓资历,尽可以肆放自己,勇猛精进。与三弟相识于网络,弱冠之年的他以自己独特的笔墨风格赢得了自己的粉丝群体的青睐,难能可贵,希望他的书法之路能越来越好。

一一 朱青

我于老赵相识于18年,这次也是我去找的他一起做一个推文,老赵平时比较低调,不显山露水,我们平常也是经常一起交流,老赵日常也是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再加上这次也是有事缠身,比较仓促的出了一些作品,认识老赵这些年,看他之前的作品也好或者现在的也好,依旧不变的是那种爽快的感觉,刚认识他的时候他的路数是很纯正的王铎味,后来又加了一些黄庭坚大草的感觉,从这次的作品可以看到比较丰富,书画都有,从篆书来看老赵的基本功和控笔的能力那是很好的,所以他的行草书虽然书写速度快,但依旧沉着,处理细腻,虽然现在流行写大草狂草,但是又有多少人还能植根传统,做基本功?老赵属于不随大流,在日常教学中基本功的训练已经非常多了,在去做自己的时候,依旧是选择传统一路,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学书法遵守传统为何不可呢?当他传统吃透了的时候,想去变化那只是时间问题,老赵的大行草虽然没有过大的去做对比,但是从墨色的运用,章法的摆动来看,也是很好的,更多的是一份自然,势态顺流而下的感觉,也能看出其写字是的自信,这样出来的作品气质就是好的,用笔状态也是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简单干净,当西方思想进入的时候,我们看待古人的眼光已经是发生了改变,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虽然大家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老赵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那也是难能可贵的。老赵让我写这个评价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诚惶诚恐的写了这么多个人感受,书法这条路很长,我们不忘初心,多学习,不求多大的进步,只求努力后的一小份收获便是好的。与老赵共勉。

一一 宋世豪

宋世豪

劉唐敏

趙赫

【作者简介】

宋世豪,淄博人,号趣园,别署思想不滑坡斋。随鲁迅美术学院刘逊芝老师学书。刘唐敏,弎無坣主人,99年生人,作品曾被书法报,中国书法网,书法杂志,清秘阁选登,被中华珍宝馆收录,荣宝斋签约书家,墨池导师。赵赫,号红楼,山东临沂人,毕业于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抱一书院创始人。

收到景斋兄的邀请,说要做一个推文,正好疫情课少,抽空闲余的时间写了几张字,再加上之前写的硬凑了10张自己觉着还满意的作品,至于这段时间写字的一些感想,主要的变化那就是想追求平正的调子,在一个平正的前提之上加一些小小的趣味,日常教学更多的是褚,欧,智永这细腻流美一路,对于日常的书写还是喜欢稚拙的宽博的魏碑摩崖一类,对于这种拙味道,我个人更喜欢那种自然的拙味道,不为了拙而拙,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种所谓的拙反而变成了另一种巧,只要你对于魏碑摩崖石刻或者一些有一定的理解,那你写出来的效果也是这样的,对于行书这两年更偏向清人一路的行书,沈曾植,谢无量,康有为,对于他们的学习除了临习之外,自己去写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多束缚,更多的是把之前临的隶书魏碑带入进去,以到达古意,通过研究他们学书的历程,让自己也去代入,最终出来的效果可能就会有暗合,至于用笔的状态,现在更多的是放松的,更喜欢用纯羊毫平铺直叙的,慢慢的去写,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这可能也跟个人性格有些关系,不为了写而写,而是想这么去写了,那就去做,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通过这些作品也能看出来我这段时间的感悟。还是不够成熟,也请各位师友多多批评。

2022.3.30日晚间于青岛砚耕书院宋世豪记之

有幸受邀与好友同办微展,与各位同道虽都是相识于网络但见字如面,此次也算是给自己作品进行一个阶段性记录。对于破体书风的糅合这段时间算是有些心得的,从一开始的求“破”求“陌生感”如今也转变到了开始尝试更加融洽一体的表达,很多字法以及思路由于草书部分的可操作性以及兼容性方面来看是比较好着手的一点,少笔画字作为其余字的零部件偏旁处理其实古人也早早给了我们优秀范例,近期一批作品尝试的呈现也是自我较为满意的。我本性还是贪心的人,从摩崖石刻到唐宋意法以及明清流派包括近现代大家以及东瀛假名书风都有些涉猎参考,也因为破体书风的道路必然是“杂食”的,对于各个书体优劣长处以及表达都要有一定理解才可能去统一兼顾,身边很多人认为我是前卫的创新派,是激进的年轻人,但在我个人眼里,我其实是个顽固的传统卫道士。

弎無堂刘唐敏

正巧艺考结课,老宋喊我做一个网推,虽诚惶诚恐又闲事繁忙,但学书几载,也愿意有一次这样的机会,作品除早期学书之作,其余多是现学现卖,近来比较懒散,写字不多,故败笔横生,望多担待。至于学书的理解,以笔锋转换上的理解多一点,用笔一事看似概念清晰也简单易懂,实则难上加难,连带、转折,线条中段、两端,藏锋、漏锋,起笔的角度和力度,行笔的方向和力量的持续与否,不同的组合都会带来不同的线形。线条形态决定线条质量,形不行则质不行。在快速书写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快速表现的同时,又能够作出变化并一气呵成的是真正技法上的高手!近年来对于书法的学习也从最初的分毫必争,慢慢过渡到了做减法,虽不知是对是错,但写自己想要的,感觉还是很好的!虽然有可能是一条弯路,但我相信所有的弯路都有他存在的意义!试错,也是一种成长。通过以下作品也能看出来我的一些理解,希望与大家共同成长。

红楼赵赫

楷书《遵古》 45*98cm 2022款识:不学古人终落野俗一路 壬寅 趣园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遵古

楷书《稚拙》45*90cm 2022 款识:作字应如此 壬寅春 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稚拙

楷书《不错》45*90cm 2022款识:学书不求很好只求不错 壬寅趣园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不错

行书《王十朋·题湖边庄》45*45cm 2021款识:辛丑秋 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释文: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行书《黄山谷诗》34*68cm 2022款识:壬寅春 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故人昔有凌云赋?,何意陆沉黄绶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与诸公肯湔祓?,割鸡令得近乡关?。

楷书《鱼戏 雁飞联》23*90*2cm 2021款识: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飞秋月写长天

行书《李白·送友人》48*180cm 2022款识:壬寅春 趣园印章:趣园私印释文: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书《杨基·岳阳楼》48*180cm 2022款识: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释文: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隶书《良宽诗》 34*138cm 2022款识:良宽诗 壬寅 趣园 印章:老宋的戳 趣园私印释文:飘渺玄黄外,生死交谢时。寄托冥然去,我心何所之。归来览命根,杳窅竟难知。孤愁空绕梦,宛动萧瑟悲。江山秋已老,粥药鬓将衰。廓寥天尚在,高树独余枝。晚怀如此澹,风霜入诗迟。

隶书《康有为诗》 90*180cm 2022款识:清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壬寅春月 趣园印章:趣园私印释文: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行草 《四季》毕冉作词 27*16cm 2022款识:三书友人句释文:当我放下了纠葛,纵情于山河,每个季节皆是欣赏我的伯乐。

合体字 《知行合一》 26*6cm 2022款识:三书释文:知行合一

草书 《良宽和歌》 22*16cm 2022款识:三书释文:来看看我的故家,已然芜荒庭院与篱畔,只有凋落的枯叶。

行草 《弎抄书》 22*16cm 2022款识:三书释文:凭栏倚,吞云烟,半入清风半入喉,清风也染人间愁。

行草 《良宽和歌中日双语》 28*16cm 2022款识:壬寅正月三书释文:草庵中坐立难安,无计奈何,想着此时,不能见到你。草の庵に,立ちても居ても,すべのなきこのごろ君が,見えぬと思へば。

草书 《良宽和歌其二》 26*13cm 2022款识:壬寅第一笔 三书释文:人若问起,良宽可有辞世之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回答吧。

行草 《良宽和歌其三》 19*9cm 2022款识:三书释文:草庵里坐立难安,无计奈何,想着此时,不能见到你。

破体 《风云三尺剑》 127*40cm 2022

行书 《临杨凝式手札》 27*16cm 2022款识:三书释文: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章草 《抄录容斋随笔》 138cm*42cm 2022款识:壬寅二月 刘唐敏

隶书《国泰民安》34*138cm 2022款识:赵赫释文:国泰民安

楷书《泊秦淮》68*68cm 2022款识:辛丑 红楼释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行书《车驾渡江》80*97cm 2022款识:明曾棨诗一则赵赫释文:朱旗画戟拥晴沙,锦缆牙樯照浪花。佳气迥浮江北树,晓光初绚海东霞。云中鸾凤扶丹毂,水底鱼龙识翠华。不用临流羡天堑,只今四海尽为家。

草书《蒹葭》30*97cm*2 2022款识:壬寅春月赵赫草之释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草书《登金陵凤凰台》 180*97cm 2022款识:登金陵凤凰台赵赫草释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草书《说诗》30*97cm 2022款识:赵赫释文:池塘春草妙难寻,泥落空梁苦用心。若比大江流日夜,哀丝豪竹在知音。

草书《无题》20*97cm 2022款识:赵赫释文:梧桐连盛世,雪雨覆辞归。一曲秦腔喋,长安遍地思。

行书《啬庵两联》68*138cm 2022 款识:右录无量两联赵赫释文: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文章,或论到闲奥嗜好与俗殊酸咸。

篆书《饮湖上初晴后雨》34*138cm 2022款识:岁在丙申之夏月琅琊古郡人赵赫书并记释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念依草堂专注于绘画、书法、篆刻、民俗、诗词、秦腔戏曲研究、鉴赏 品评,为广大书画朋友爱好者及高校专本硕博青年书画篆刻专业提供推送平台、欢迎大家赐稿。若有建议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特别声明:

本文|图片:涤如书屋

文字来源:涤如书屋

编辑|策划:念依草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尊重原创、若有版权问题

敬请告知、联系平台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