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杨洁导演的《西游记》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众多版本的影视剧中最经典的。为了拍摄这部《西游记》,杨洁导演可谓是历经千辛万苦。
拍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的趣事。
杨洁为什么要租直升机呢?她是为谁而租直升机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 最经典《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它讲述了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一起前往西天取经,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我国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视剧,例如莫言的《红高粱》、与《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等等。
在开拍之前,杨洁作为导演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便是挑选合适的演员。
在挑选演员时,杨洁只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只挑合适的,无论价钱。
要知道“小白龙”在整部剧中的戏份只有几集,但却已经拿到了1500元的片酬。而主演六小龄童拍摄了五年的时间,也只拿到了两千多块钱。说王伯昭是杨洁用天价片酬请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马兰,在剧中饰演的角色为唐僧的母亲。这个角色在整部剧中出场只有3分钟,且没有一句台词。
马兰是谁?杨洁又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租直升机请她来演戏呢?
接下来,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兰究竟是何方神圣,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魔力,能够让杨洁为她租来一辆直升机?
02 马兰拍摄《西游记》提起马兰,可能很多人对她并不了解。
在网上搜索“马兰”两字时,会跳出各种各样的网页,马兰所获得的名誉、所出演的作品,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这是她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点,没有这个节点,就没有被称为是
在安徽艺术学院进行了五年的学习后,马兰成功出师,并以优异的表现被选拔进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工作。在黄梅戏剧院中,马兰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便将最完美的表演呈现在观众面前。
1985年,在全国人民参与投票的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马兰以遥遥领先的票数拿到了第一名。
这足以说明,在那个信息传播并不那么便捷的时代,马兰有着极高的知名度。
此外,马兰还在人民大会堂主演黄梅戏《无事生非》,向英国友人展示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兰在戏曲上获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马兰也拍摄了影视剧,虽然数量极少,只有《严凤英》《西厢记》《西游记》三部作品。
不过,马兰在影视剧上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仅有的三部影视作品中,她凭借“严凤英”这一角色斩获了“最佳女主角”的奖项。
马兰在《西游记》中饰演的角色是唐僧的母亲,殷温娇。她是丞相殷开山之女,小名叫“满堂娇”。
对于殷温娇的外貌,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说她生得“
殷温娇已到了嫁娶年纪,为了选择合适的夫婿,选择了抛绣球招亲。正当殷温娇要抛绣球时,正巧新科的状元陈光蕊从楼下经过。
一见到陈光蕊,殷温娇便认出了其是人中龙凤,内心雀跃不已。于是将绣球往陈光蕊的位置抛去。两人的婚事,也因此定下了。
他将陈光蕊推到河中,并冒称自己是陈光蕊,顶替了陈光蕊的身份到江州上任。除此之外,他还想要强占殷温娇。
殷温娇本想誓死捍卫自己的贞洁,但却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再加上大仇未报,只得忍辱负重。
十多年后,殷温娇与自己的孩子再次重逢,并且刘洪这个恶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本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殷温娇却要自缢。
殷温娇曾多次想要寻死,都没有成功。但殷温娇最后,还是自尽身亡了。
《西游记》第九回中,对殷温娇做了着重的描写。但在影视剧当中,86版《西游记》做了大幅度的删改。
并且,在剧中的殷温娇没有一句台词,演员要仅仅通过神态、微表情就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是非常具有技巧的事情,尽管是有多年表演经验的演员也不容易做到。
而且,饰演“殷温娇”的女演员还必须要
当时,杨洁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马兰。
杨洁邀请马兰来饰演《西游记》中“殷温娇”一角时,马兰立马就答应了,时刻准备前往《西游记》的剧组去拍戏。杨洁满心欢喜,觉得这个角色终于定下来了。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戏剧院这边不肯放人。
他们担心一放马兰出去拍戏,马兰就不回来了,他们就要损失一个人才了。于是,戏剧院以会耽误戏曲排练为由阻止马兰前去拍戏。
好不容易定下来的演员,可能就要跑了。
杨洁怎么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她心里始终认为,马兰就是饰演“殷温娇”的最佳人选,坚持不肯换人。
身为导演助理的王小颖,为了解决这件事情,那可是奔波了很长时间。
为了不耽误马兰的戏曲排练,王小颖向戏剧院保证马兰只会拍摄一天的时间,并且拍摄完了就马上回来。这下子,戏剧院总算同意了。
可当时《西游记》的拍摄地点远在云南昆明,马兰可是在安徽合肥。这么远的距离,怎么能够一天的时间内往返呢?
20世纪80年代,航空交通还没有现在方便。为了请来这辆直升机,剧组花了两万多块钱,这两万多块钱还没包含马兰出演的片酬。
但马兰的表演的确将“殷温娇”这一高贵典雅、温婉大方的美人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在短短的三分钟里,镜头中的马兰确有倾国倾城之貌。
在“绣球抛亲”这一片段中,马兰不靠一句台词,便将少女羞涩、矜持的情感通过细微的表情、肢体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西游记》中的“殷温娇”最终是悲剧结局,但现实生活中“殷温娇”的扮演者,马兰,她的婚姻却是幸福的。
03 其丈夫家喻户晓
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1963年,余秋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学的是戏剧文学。五年后,余秋雨顺利毕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1983年,余秋雨写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戏剧理论史稿》。
除此之外,余秋雨还出版了《戏剧审美心理》《艺术创造工程》等学术著作。这些学术著作在国内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余秋雨逐渐成为了国际上知名的学者。
1991年,余秋雨辞去了一切职务,从西北高原开始,追寻中国文化的重要遗址,探寻中国文化的源头。
以往的经历,加上时间的沉淀,让余秋雨写出了《文化苦旅》这本著作。
余秋雨先生用《文化苦旅》一书,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
这本书在我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文化一直都是文化人的苦旅。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马兰就在全国大红大紫了。但出了名后的马兰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高兴,相反她感到十分迷茫,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自己在艺术上的成就。
正当马兰陷入迷茫的时候,一位老师借给了她一本书。
马兰的老师在这本书上做了密密麻麻的笔记,马兰不禁感到疑惑,这是谁的书,竟会让自己的老师看得如此认真?
马兰一页一页耐心地看下去,看完这本书后马兰深受启发。而这本书的作者“余秋雨”这三个字也深深地印在了马兰的心里。
余秋雨40岁那年,《遥指杏花村》即将在上海演出,而马兰是其中的主演。演出前她向余秋雨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来看自己的表演。
余秋雨一眼就认出了舞台上那个闪闪发光的女子便是给自己写信的马兰,而马兰却因从未见过余秋雨而未能认出他。
最终还是在演出谢幕后,余秋雨大喊一声“马兰,我是余秋雨!”两人才相见了。
后来,她经常给余秋雨写信,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关于戏曲的问题。长久的相处,让两人产生了爱情的火花,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马兰仍旧忙于自己的演出。有一次演出完回来,已经是半夜一点了。两人出家门去吃一碗面,那家店叫“马兰拉面”。
当老板将面端过来的时候,看到了睡着的马兰,说“你长得有点像马兰呀,这碗面便宜点给你吧。”
余秋雨打趣道:“可不是嘛,就是因为长得像,她还曾给马兰写信,可人家压根不理她。”
老板说话时,马兰就已经醒了。听到余秋雨的话后,马兰哈哈大笑了起来。
每次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余秋雨总会说“停停停”,然后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修修改改,改完后继续把纸递给马兰,示意她继续读下去。
而
在与余秋雨的婚姻生活中,马兰明白了沟通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此,结婚多年两人从未说过伤害彼此的话,相敬如宾地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时间。
尽管两人知名度极高,但回归到两人的小家庭中,他们也不过是一对过着平凡日子的小夫妻而已。
参考文献郑艳.试析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 ——再读《文化苦旅》.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汇评证道西游记·清本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国学导航
余秋雨马兰的爱情“苦旅” .人民网.2004年12月10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