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陶鑫淼 张广庆 邓艺含) 为探索郑州市周边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开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6月17郑州轻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新时代、新征程、新乡村”美丽乡村实践团赴新密市朱家庵村,了解朱家庵村发展经验,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可行路径。
挖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朱家庵村背靠二龙山,北与伏羲山景区搭界,西南与牛店镇接壤,与尖山风景名胜区连成一体,景色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朱家庵村的发展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朱家庵村发展乡村游、生态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朱家庵村党支部党员主动带头、积极动员当地发展乡村游经济,村内农家乐饭馆、民宿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在驱车前往朱家庵村的路上,道路两侧随处可见民宿和农家乐的广告牌。在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农家乐饭店进行参观调研,深入了解朱家庵村乡村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方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鼓励村民以不同形式出资,“搭伙”经营民宿,为留村妇女、老人提供工作岗位,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助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打造特色徽派建筑,优化环境助力新密慢城
飞檐翘角、青砖小瓦,不同于传统北方乡村居民建筑,朱家庵村在进行村民住所改造时,融入了青砖、小瓦、斗拱、飞檐等传统建筑元素,营造出古香古色的韵味。道路两旁的绿化也颇具匠心,乔木、灌木、花草,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在朱家庵村的中心地带,村里建了一个高低错落、小桥流水的文化广场,与村民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用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提升当地乡村观光的独特性。
在距离朱家庵村不远处,一条蜿蜒的道路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新密慢城网红路。道路两侧不同种类的绿植花卉、景观装饰建筑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朱家庵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道,每每夜晚,道路两侧彩色灯光亮起,地摊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服饰、玩具、餐饮、娱乐,村民和游客可以沿着乡间小路做做慢运动,享受着自然的凉风,让心灵得到快速释放。
村内徽派建筑的古朴与网红公路的活力,两种不同风格的融合打造出朱家庵村的独特招牌。慢城的发展,让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让原来冷清的村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利用“互联网+”模式,文化资源助力经济发展
随后,社会实践团同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共前往半汤乡学院参观。朱家庵村为探索休闲农业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全力主推“乡村振兴”,引进安徽半汤乡学院。一方面通过半汤乡学院影响力,通过“互联网+”三农的模式,以“传统商贸转型与农村电商发展”研修班为起点,围绕“农村电商、农旅结合、乡村建设”等领域开展培训、研究,并搭建上述领域交流、研讨、合作的开放平台,为农村电商、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朱家庵村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朱家庵村在逐步修复、建设当地古迹、遗址,半汤乡学院的部分宿舍也建在当地的一座古城墙附近,在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宣传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便利条件。当地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朱家庵村将继续修复和开发包括清朝古窑在内的历史文化遗迹,为当地旅游文化资源注入发展新动能。
座谈分析可行举措,科学分析助推美丽乡村
在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朱家庵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在朱家庵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座谈交流。从一个贫困村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特色示范村,朱家庵村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取得突出成绩。“新时代,新征程,新乡村”美丽乡村实践团成员也结合专业知识,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分享。
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千篇一律,大部分乡村旅游还是与传统的“农家乐”为主,未能形成比较具备地缘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看农家院”,同质化太严重。
朱家庵村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的同时,逐步规范当地乡村游产业,有目的地引导旅游资源走向,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同时利用“互联网 +旅游”“旅游 + 农业”等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的市场精准度。乡村旅游是一种有情怀的旅游,除了要走景观路线外,还需充分考虑体验特色、情怀特色,朱家庵村可以持续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赋能经济发展,保持本色,深挖乡土气息。
法律分析:1、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2、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3、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
4、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
5、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三、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四、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五、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推动乡村振兴的几个建议
1.着力农村人才培养。
不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要充分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
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2.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要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机耕道、产业路建设,进一步加强灌溉水渠修建,为农村产业发展打造基础条件;二要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水、电、通讯等设施优化增强,为乡村旅游、电商发展创造条件。
3.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
要建设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子库,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向群众推广,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应用好无人机、“生物兵器”等工具,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向农户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带动农户发展。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容,更多关于如何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可以关注本站。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