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电影免费完整版(狙击完整版免费观看电影)

时间:2023-04-17 浏览:19 分类:娱乐资讯

如果美军在55年前看了这部电影,中国可能也就不会有对越自卫反击战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中国32万大军援越抗美,越南也必将败给美国。结合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似乎可以得出结论,打败美国的其实是中国。作为一部教科书级别的战争片,这部电影还很好的辟谣了那些认为中国人打仗靠人海战术的谬论。

时间回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由于部队长时间没有打过仗,而且训练废弛实战能力严重下降,我军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尤其是越南北部地区山高林密越军又擅长丛林战,再加上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越军的战斗力以及战争意志,绝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而是十分英勇顽强,有些甚至表现出了沉着冷静。越军驻守长排山的连长亚盛就如此,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他训斥越军说,不要惊慌不要怕,中国军队大炮一响步兵冲锋,老一套打法,没什么了不起的。本以为亚盛连长已经够淡定,想不到冒险而来的上尉比他还要处变不惊,长排山与周边相邻的几座山相互策应,越军在这里形成了环形工事,中国军队想要攻取朔江就必须拿下长排山这道天然屏障,了解到亚盛连长已经严防死守后,上尉居然要他主动后撤。

上尉似乎对中国的战术很了解,之所以后撤是要诱敌深入,利用越北地区天然岩洞多的优势隐蔽自己以逸待劳,将我军暴露在不利的境地。我军担负进攻长排山的是某部4连,果然战士们看到越军逃跑后就开始出击了,在基层突击前进中,一般一个班分为3组,班长带一组副班长带一组,组长又一组,小组前进时两人在前一人在后,呈散兵状交替掩护前进,如果是在壕沟内则保持距离依次前进。然而正当战士们追到兴头上时,却发现越军跑得比兔子都快,一转眼的工夫,除了茂密的草丛和乱石堆,一个敌人也看不见了。我军虽然对此有所怀疑,但进攻节奏并未放缓,而越军更是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耐心。

果然我军很快就遭到了越军的猛烈反击,不断有战士受伤或牺牲,意识到短时间很难有突破,副连长迅速下达命令让3排战士把队伍打开,可还没来及疏散副连长就受伤了。一边是越军依托地形顽强阻击,一边是3排遭遇埋伏,2排在乱石山进攻受阻,然而营长在得知情况后却说5连已经向敌后穿插迂回,要他们尽快拿下长排山。与此同时越军老辣的上尉竟然吩咐士兵,只要手里拿旗的或者是拿望远镜的都是领导,要先打掉指挥官给中国军队造成混乱,然后再趁机吃掉,结果前出查看敌情的4连连长遭遇敌人伏击不幸牺牲。

关键时刻营长叫停了进攻,让4连释放烟幕坚持到晚上,天黑之后,营长把各级指战员叫到了一起,认真分析并总结了教训。这里山高林密草深洞多,敌人依托4座山形成环形防御和交叉火力网,我在明处敌人藏在洞中,白天吃亏就在于对敌情和地形不熟悉。既然正面和侧翼进攻难度大,干脆就奇袭,发挥我军擅于夜战的优势,派出一支精干小分队从长排山北侧登顶,天亮后再从上往下打。就在中国军队排兵布阵时,越军上尉再次表现出了谨慎,虽说山北侧是悬崖峭壁,但他依然要求亚盛连长必须在山顶上安排夜哨,以防中国人夜袭。

晚上10点,3班作为突击班出发,为了掩护他们这次行动,我军对其余3个山头突然发起了猛烈炮轰,以期给敌人造成夜袭的假象。得知我军发动进攻,亚盛和上尉不慌不忙,他们除了要求越军不要轻易开枪暴露位置,还要求尽快弄清我军的真实意图。很快越军就弄清了中国军队的部署,那就是此次进攻大概动用了两个连的兵力,由于炮火越来越猛烈,亚盛连长打算把预备队拉上去,可这样一来长排山的防守将会削弱。担心中国人声东击西,上尉拒绝了亚盛连长,据他分析中国人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醉翁之意其实在长排山。古语云“兵者,诡道也”,我军此举确实是为了迷惑敌人,此时我3班战士已经趁着夜色摸到地方,虽说这里山势陡峭直上直下,但这里也植被茂盛藤蔓缠绕。战士们正是攀着一条条藤蔓才一步步向上缓慢攀爬的,中间班长踩落碎石差点跌落,而碎石碰撞发出的声响又招来了越军的一梭子弹,正当我战士以为敌人发现时,越军却唯恐暴露火力点还抽打了那名开枪的士兵,正是越军这个疏忽反而给了3班战士机会。

营长得知山北侧突然传来枪响,立刻命令4连在乱石山方向派出小分队突击,假戏真做也要做逼真。而在长排山北侧,班长爬到一处有树的地方后丢下了一根绳子,战士们这才稍微减轻了一点难度。为了让越军相信我军不是佯攻,除了炮火更加猛烈之外,2排出击之后还通过喇叭向越军喊话说他们被包围了,结果越军士兵吓得惊慌失措,亚盛连长也心急如焚,致使一脸淡定的上尉受此影响乱了阵脚,把预备队终于调走前往支援乱石山。而历尽千难万险终于登顶的3班,借着夜幕和草丛的掩护迅速干掉了越军的2名夜哨,之后便向指挥部发出信号,全连也在3班的接应下连夜上山,并在拂晓前控制了山顶。

天亮之后,战士们按照逐层搜索占据有利地形,互相协作的作战原则开始从上向下打,一个洞一个洞搜剿敌人。这一点与老山战役的阵地攻防战很像,在老山战役期间,由于表面阵地常常遭到炮击,双方都是利用猫耳洞和天然岩洞固守己方阵地。想要攻取对方阵地就必须一个洞一个洞搜剿敌人,也就是常说的打洞。由于越军的洞多而深,有时内部纵横相连,一旦深入洞穴非常危险,因此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到洞口后,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先招呼一通,之后就是进洞一阵扫射。这次行动就是把任务分解划片,各排各班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清剿,但这里山势险峻林多树密草深,越军躲藏在石头逢中或是草丛中都是常有的事,有时就算十分小心都不一定能防住越军偷袭。打洞时,破势较缓的地方我军就采用侧翼靠近人工打洞的方法,人工没有支撑点的陡峭地方,我军就利用火箭筒远程射击,直接将火箭弹射入洞中连锅端,这种方法快捷有效就是太费弹药。结果战士们一波操作之后火箭弹就告罄了,但战士们又开动脑筋创造出了各种办法,在一些山势险峻的地方,有的战士用绳子吊着炸药包炸毁敌人洞穴,有的则用长竹竿挑着炸药包将敌人洞穴炸毁。我军正是在实践中灵活变通不拘泥于训练,集思广益敢于创新,才巧妙的将这一土办法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面对陡转急下的形势亚盛连长急的团团转,准备一走了之,但是从中国学到一些皮毛的上尉却不慌不忙,直接提出了化军为民化整为零,采用游击袭扰战术继续顽抗,在运动中歼灭我军的计划。与此同时我军为了加快搜山进度又投入了喷火兵,幸存的敌人受不了烟熏火燎纷纷弃洞逃窜。战斗中我军战士抓获一名俘虏,并从俘虏口中得知越军在长排山的兵力部署和指挥所的位置,然而等我军攻入指挥所后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再次审讯得知,敌人在南面还有一个备用指挥所,很快俘虏就带着我军战士找到了洞穴位置。越军哨兵发现我军来到洞口便急急慌慌报告,不成想却被亚盛连长一枪打死,还大骂谁再敢乱跑这就是下场。这边他刚刚下令封锁洞口,我军就开始了劝降,不料上尉再次异常冷静,并说只要坚持到天黑就有办法。

眼看敌人负隅顽抗,我指导员命人向洞内投放了烟幕弹,霎时间洞内云雾升腾,越军被呛得咳嗽不断眼泪连连。然而从上尉指挥士兵把烟幕弹迅速投入水中不难看出,越军在长期与美军的对阵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一番较量仍不见敌人投降,3班长又带双华进入洞中查探情况,这个洞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溶洞,洞口狭小但里面空间巨大,洞穴凹凸不平极不规则,向里弯弯曲曲看不见尽头。洞内有弹药粮食,得知洞穴的基本情况后,指导员亲自带人进入洞中,毕竟活捉对方的军官对动摇敌人的军心极为有益。几个人再次进入洞中后越向里走面积越大,洞中央四通八达连着其他洞,从桌子上的物品来看洞内像是有人刚刚待过。意识到情况不对,指导员迅速命大家隐蔽,果然越军很快就把马灯射烂,洞内也瞬间一片漆黑,这时越军又扔了一颗手榴弹,幸好一片漆黑扔错位置没有炸到人。

确认洞中还有多名敌人,3班长与两名战士迅速分散搜索。此时在洞穴的上方,越军又爬到突出的岩壁上居高临下对我战士阻击,就这样我战士与敌人玩起了捉迷藏。此前是敌人在暗处我军在明处,现在双方不停的移位之后均处于了暗处,在我军的战史上这种打洞的战斗,也是直到对越自卫反击战才第一次遇到,为此没少吃亏。一番较量之后我方又消灭几个敌人,但等指导员和班长他们出来后才发现战士双华没有出来,于是3班长带战士再次进入洞中,却正好看到双华被几个越军缠抱着。由于无法脱身,双华拉响腰间的手榴弹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士们得知战友牺牲义愤填膺,纷纷将一腔怒火倾泻在了顽抗的敌人身上。战争之初由于地形不熟悉敌情不明,我军蒙受了相当的损失,既有我军战前训练废弛的原因,也有低估越军战斗力的原因,还有指挥的失误。其实越军没有我们想象的不堪,而是一支骁勇善战,尤其擅长丛林战游击战的军队。尽管其在越战中能让美国骑虎难下,与我抗美援越有很大的关系,但打铁还需自身硬,与他们自身的彪悍不屈服也有极大关系。此战4连激战两天两夜,共歼灭越军72名俘虏1名,终于攻占长排山,为突破越军的朔江防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排山之战》是一部军教片,对于基层指战员来讲其军事教学的意义显而易见。电影中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大规模的集群冲锋,这种人海式的冲锋也只有电影上才能看到,在真正的战场上第一条是要生存下来,只有生存下来才有机会歼灭敌人,所以电影中数次出现连长为减少伤亡要求排长把队伍打开的情形。无论是对于一场战争还是对于一个人,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止损都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能见到的鲜有的军教片,无论其剧情与人物刻画是否像电影一样精彩,它都无法掩盖我军为捍卫主权为打击侵略者而展现出的英勇顽强,和敢于克难攻坚敢于牺牲奉献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在我们感恩先辈们的无悔付出时,也惟愿英雄们的爱国精神世代传扬万古长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