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海陆丰地区并不是一个崇尚舞蹈的地方,再怎么曼妙的舞姿总不敌拿到嘴边泛着清香的粿来得吸引人。女人们并不因为跳舞而被认可,做菜做得好、家务做得勤才最能获得“贤惠”之词。然而,在这个连女人都不被赞赏舞蹈的地方,却有一种另类的男性集体舞蹈的存在,且已经成为当地男女老少都喜爱的民间活动之一,那就是传承已有300多年的麒麟舞。
纸扎的“麒麟”色彩斑斓,唇沿垂着一道“国泰民安”红布,颈背“风调雨顺”绢绣,肩披“五谷丰登”五色布料——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这么一头五花彩脸的神兽,总会时不时地穿插而出。在海陆丰地区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叫:“吃甜糕,看虎狮”,而麒麟就是虎狮中的一种,可见海陆丰人民对“独角麒麟舞”有着深厚的情感。父亲常和我说,海丰地处沿海,古来多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民间认为麒麟神兽能消灾祛难保平安,麒麟舞也随之兴盛起来。逢年过节、新宅落成、门店开张等各种场合中出现的麒麟舞,总能给勤劳节俭的福佬人带来不少生活乐趣。
“镲咚锵”“镲咚锵”“镲咚锵”……那会,只要大街小巷里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再加上几窜炮竹声,总能惹得在家发呆猴耍的孩子扔下手中所有一切东西拔腿往外跑,那肯定是“挤老热”的观赏时刻开始了,小孩子在里一层外一层的人群里挤出一条缝钻进去,于是,饱眼福咧嘴笑的欢乐时光就在闪动的眼睛里,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里。犹记孩提时代,我的个头很小,无论怎么挤,我都很难钻进人群中看麒麟舞表演。父亲总会把我抱起来,让我骑在他的肩上,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不怕苦不怕累,直至让我看完这个表演。现在每当听到崔京浩那首《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总会让我想起父亲背着我看麒麟舞表演的时光。
从听到鞭炮声开始到赶往现场,往往只能看一半的表演。所以,要是逢年过节、或者是遇到哪家门店要开张的时候,父亲知道后便会第一时间告诉我们,让我们早早在街边等候。海丰麒麟舞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由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鼓、大锣、小锣、大铙、手镲、大唢呐伴奏下,先向天朝拜三下,接着绕圆场和朝东南西北四个角落觅食,然后便在场地中间起舞,表演打滚、舐脚、洗须、咬骚等风趣动作及喜怒哀乐情绪。舞狮情节大致分为“开场见礼”、“猛虎下山”、“饿狮寻吃”、“食后憩息”、“饱后归巢”、“收场还礼”六个段落。但不同麒麟队的表演形式也有差异,如我家乡附城镇圆山村的青麒麟舞,有两个引舞人参与:一个戴着狰狞的面具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个头戴哪吒帽,背挂宝剑,手提绣球,不时同麒麟玩耍,使麒麟因受刺激而表演得更为生猛活泼,舞蹈也因更具情节性而更为生动引人。传统海丰麒麟舞还以名为“搬五彩”的全套武术表演作为后半部分,包括棍术、拳术、刀术、尖串和辗藤牌等,最后以舞麒麟头鸣炮参拜的仪式结束。
我爱这气势恢宏的舞蹈,那是力与美的最好结合,强调形态、神态、动态、静态,尤其是“猛虎下山”、“饿狮寻吃”、狮子回头等应处於动态之状,食后憩息要处在静态之状,饱后归巢应逍遥、兴致、满足等慢动作,收场还礼应以高兴及威武明快之动作,静中有动,相互配合,神态自始至终於以贯穿,轻易地让我们对麒麟舞崇拜起来。场上锣鼓唢呐声不绝于耳,还有几个打镲敲铙的“镲镲镲”“锵锵锵”,再看狮头时儿威武明快、时儿逍遥满足,蹲坐跃起,再转圈圈,又叠罗汉,仿佛置身于战场之间,总能看得人们热血沸腾。时不时还会有一些老乡们互相评论,看到了熟悉的眼睛,便“哈哈哈”地指着某个好汉,跟旁边的人唠嗑“那不是谁家的小子吗”……
时间过得飞快,我也为人父亲了,今年春节回家,我抱着一岁多的儿子,站在街边与时空交错两下,一同好好感受下麒麟舞的魅力,儿子也看得很入神,打开稚嫩的手掌,仿佛要触摸到麒麟,还时不时会咧嘴大笑。
小时候,麒麟舞对我而言,仅仅意味着“热闹”和“好玩”。工作后我才知道,从明朝的嘉靖年间开始,麒麟舞已在海丰大地流传了300余年,承载了福佬人在颠沛流离中对生活的希望。而跟许多传统文化一样,麒麟舞近年竟落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中,不禁让人五味杂陈。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