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莱阳城,南门里赵家和北门里孙家订了门亲事。赵家赵宏有一爱女美蓉,自幼许配给孙家二相公继皋。
孙家弟兄俩,兄继成,弟继皋。孙赵两家都是官宦人家,早年同在京城为官。只因孙家老父去世,又遭了一场天火,赵宏眼见孙家破落,起了悔婚之心。因此,引出了一段赵美蓉观灯吊孝、女扮男装中状元的故事。
这一年是大比之年,哥哥孙继成进京赶考,家中剩下孙继皋、老母亲、嫂子和侄儿孙宝童。
赵宏见有机可乘,便与孙家老太太商议,要将孙继皋接至府中读书。孙家老母见亲家这般仗义,心中十分感激。临行时,再三嘱咐儿子,切莫辜负岳父一片心意,要刻苦攻读,早取功名。却不知,孙继皋进了赵府,正中了赵宏的诡计,他不让孙继皋读书,却让他当了长工。
美蓉身居绣楼,侍女相随,每日攻读诗书。忽一日,得知丈夫已来府中多日,终日劳累,长工一般,心中十分难过。她恨父亲不讲仁义,欺贫爱富,便时常暗中托家人给他捎些银两。这件事被发现后,赵宏又想出一个斩草除根的毒计,当夜他派心腹杀死府中一个丫环,嫁祸继皋,买通衙门,将孙继皋下了大狱。
这事被北关卖豆腐的双宝看见了,赶忙跑去孙家报信。孙老夫人早已闻风儿子在赵府受苦,心里十分挂念。如今,又听双宝报来凶信,连疼带气,当场死去。
连年灾祸,使孙家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孙继皋的嫂子擦干泪水,剪下一缕青丝,让宝童送给卖婆卖了,换些纸钱,给婆婆烧。
侄儿小宝童年仅六岁,异常聪明,他见妈妈没钱买棺材,伤心落泪,对妈妈说:“妈,我有办法。”“好孩子你有啥办法?”宝童比划着:“妈,你想想,割下您身上最值钱的一块肉……”。妈妈一怔,明白过来,她泣不成声地说:“宝童呀,你是叫娘卖你呀。”宝童点点头,妈妈摸着他的头,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儿呀,你是孙家的根苗,如今你爹进京赶考,叔叔遭难,我若卖了你,你爹回来,我可怎么交待呀。”可一想,事到如今,也只好走这条路了。
妈妈让人找来卖婆,在宝童头上插根草,千叮咛,万嘱咐:“天下财主多,卖给谁也不能卖给赵家。”
卖婆领着小宝童一路走,一路吆喝:“卖孩子唻——卖孩子!”可是走遍大街小巷,无人过问。卖婆说:“宝童,我把你卖给菜园吧?”“菜园里,我也懂,先种韭菜后种葱……。”这时,正好路过赵府的门,赵美蓉正在绣楼上,长吁短叹,思念受苦的丈夫。丫环李孟月回来禀告说:“小姐,墙外来了一个卖小孩的,那小孩长得聪明伶俐。”美蓉说:“孟月,把孩子领进来我看看。”
宝童见了美蓉,跪下就磕头:“小姐,买下我吧。”美蓉问他:“家住何方?叫什么名字?”宝童说:“家住北关,祖兵部。祖父姓孙,母姓龙。”“父亲兄弟几个人?”“叔父继皋,父继成。”“为什么卖身?”“买棺材盛我祖母灵。老奸贼赵宏,害我叔父……。”“不要说了,赵宏是我父亲。”宝童一听,吓得浑身打颤。美蓉说:“宝童,别害怕,我是你婶娘。”随取出五十两银子道:“宝童啊,你快快回家去,二十两给你奶奶买棺材,二十两春荒买粮米,这十两你能不能送给你叔叔?”宝童点头:“能”。美蓉说:“再过二十一天是十五,十五晚上我给你奶奶去吊孝。正月十五是灯节,家门口要挂红灯。人家挂一丈,咱家挂一丈二尺还要挂零。”
十五晚上,赵府灯火辉煌,龙灯、凤灯、八仙灯、荷花灯……。赵美蓉换了一身素衣裳,偕同孟月,骑马出了大门。
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五彩缤纷。黄瓜灯一流青,茄子灯紫荧荧……观灯的人络绎不绝。赵美蓉同孟月只望着那盏最高的红灯。东转西拐,不觉来到孙家门口。孙家嫂子和宝童早已在门口等候了。
美蓉来到孙家,祭了婆婆的灵位。便与嫂子商量,女扮男装,连夜起程,进京去找大辈哥孙继成。且不说一路上经过多少艰辛和坎坷,但说进京时节正好碰上京都开科取士,赵美蓉进了考场中了状元。孙继成中了探花,两人一同归来,为孙继皋昭雪了沉冤。合家团聚。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故事中的孙宝童长大后,进京做了官,在朝里任兵部尚书。
【作者简介:李克宁,莱阳人,曾经担任莱阳京剧团编剧,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民俗协会会员,在胶东文学发表过散文“梨乡芦儿港”“五龙汇涨”,在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写的“秃尾巴老李”一书里写了秃尾巴老李在莱阳系列故事;在“山东民俗”上发表过“莱阳儿童游戏”“莱阳张家灌”等作品,参加过“莱阳民间故事”“莱阳文化志”的编写。】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