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问董卿,如果只能带三件东西去荒岛上生存,你会带什么?
董卿的答案是:
种子,生根发芽,让人看到希望的存在。
恋人,甘苦相依,让生命充盈温暖与爱。
书则是一册在手,便可获得一个精神的小宇宙,给人带来无尽的慰藉与愉悦。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毛姆说,读书就是给自己构建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读书,能让人学会思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安静下来。
我觉得没有比看书更令人惬意的事情了。
书能带给你心灵的宁静、人生的智慧、精神的愉悦,这些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如果说读书如远行,可以让灵魂骑在纸背上,看草木山河,观日月古今,那么董卿的母亲金路德,就是她的引路人,将她带上一条安静的小路,也就是那条让她将来免于泯然众人的、少有人选择的路。
金路德和董善祥是大学同学。金路德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后来成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其个性温雅慈和,与丈夫的清正严明刚好形成了互补。
她也是女儿心底最为眷念的港湾与温柔。
那个时候,一到寒暑假,金路德就会给董卿列书单,比如《红楼梦》《基度山伯爵》《简·爱》《茶花女》等,大多是中外经典。
当时,董卿读完书后,母亲还会让她罗列出每本书中的人物关系,她记忆力非常好,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且说出来的见解都非常独特,让母亲很是欣慰。
很多年后,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享有“东方美学第一人”盛誉的叶锦添要读《葬花吟》,董卿就深有感触:“好多人都说四大名著百看不厌的是《红楼梦》,因为往浅了读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以每每读罢,掩卷长叹,也只有4个字可以感叹:
董卿如此阅读着,一年又一年。
当有一天,习惯变成了爱好,董卿也在书香的浸染中成为那个气质脱俗、文思敏捷又荣辱不惊的女子。
这些,都是才情的馈赠。
所以,当董卿遇见叶嘉莹先生时,她们在《朗读者》的演播厅以诗词为舟楫,溯游往事与情感,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出身于北京的一个书香家庭,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
父母的引导让初涉人世的叶嘉莹对古典诗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童年时,别的女孩子都喜欢在院子里荡秋千、跳绳,她却宁愿坐在家里诵读诗歌,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与古人的思想对晤。
而叶嘉莹15岁时,已经可以写诗纪念自己的扑蝶旧梦:
当时,正逢七七事变,一夜之间,家国沦陷,叶嘉莹的父亲随国民政府西迁,音讯全无,她的母亲也身患重病,不久便与世长辞。在颠沛流离的南渡之旅中,她又写下8首《哭母诗》,可谓字字血泪,感人肺腑。
后来,她东迁台湾任教,继而远赴海外讲学,数十年来,培养出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人。
有报道称,叶嘉莹退休后,每年整整一个学期,都会在各地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
她说:“我已经90多岁了,虽然老了,可是我有一个梦,我的梦是什么?我在等待,等待因为我的讲解而有一粒种子留在你的心里。多少年之后,等着这一粒种子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叶,会开花,会结果——
是时,93岁高龄的叶老站在熠熠灯光下,依旧气骨如竹,风雅如莲,举手投足,书香拂面。
03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也是为了让我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如董卿所言:
曾经有一年的中秋晚会上,需要主持人说些描述月亮的古诗词,其他人都乱套了,唯独董卿从容不迫,信手拈来。
更不用说后来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
董卿的同事则表示,董卿是自己见过的为数不多的表里如一的主持人。不管是站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她都是那么得体、落落大方,令人如沐春风……
她的身体里,仿佛永远有一种东西在支撑着她、润泽着她,让她行走世间,接人待物都能优雅从容,恰到好处。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手术刀、化妆品、滤镜、PS技术都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但一个人的谈吐和气质,却是要通过时间的淘漉和心灵的沉淀,才能获得的。
“央视一姐”董卿的成长记录、奋斗历程、蜕变密码
深度解读董卿成功背后的秘密
并揭示董卿的智慧和人生态度
愿你从中获得启示,不断提升自我
做一个优雅又有才情的女子
关于董卿,你还知道什么有趣的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留言最精彩的
可获得赠书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