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外国影片中老外说中国话,感觉到特别奇怪,而后几十年间,人们渐渐习惯了这种方式,并将其称为译制片。童自荣等配音演员,逐渐将配音演绎成一种声音的艺术。
配音的工作一直都在,只不过现在难以再成为一种艺术了。
外国人说起中国话
从那之后,译制电影逐渐开始被国人所接受,并由此产生了专门的电影译制行业,并有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简称上译厂。
上译厂的辉煌年代
比如,《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珠联璧合的配音,《魂断蓝桥》中刘广宁、乔榛的完美演绎,《茜茜公主》中丁建华和施融恰到好处的表现,而《佐罗》中男主角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影迷喜欢上童自荣,《简·爱》又让邱岳峰所配音的罗切斯特成为不可逾越的丰碑,《追捕》中冷峻刚毅的杜丘警长,让毕克成为高仓健的声音代言人。
那时候的中国配音界群星灿烂,无数人都为电影中有味道有磁性的声音着迷。
如今配音越来越粗制滥造
童自荣曾经说过,自己当年在配音的时候,至少要事先背熟80%的台词,这样才可以抓住画面的细微之处,不然只是对着台词念本子就会显得粗糙,观众就会反感。
以前上译厂完成一部电影需要三个月,如今只需要一天,可见所下功夫的差别之大。上译厂老演员力求翻译的信达雅,而今一个台本一晚上就翻译出来,对不上口型时演员就现场乱改台词,粗制滥造到何种程度。
译制片不再占主流
只有一种外国电影还坚持沿用配音,而且能起到不错的效果,那就是外国卡通片指定由国内知名演员来配音,比如当年张国立和徐帆为《汽车总动员》配音等等。不过在这些年,这种形式也开始变得稀少。
有些可惜,但又没有办法。配音行业的黄金时代,无可挽回地过去了。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