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中国历代悲剧英雄里,西楚霸王项羽,常叫后人连呼可惜。
这位秦末农民战争里的一代英雄,以楚国贵族后裔的身份,拉起无坚不摧的铁血虎师:无论是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痛击秦军,还是彭城大战里三万骑兵一箭穿心,胖揍刘邦的五十万联军,全是载入史册的战场奇迹。“西楚霸王”的威武,两千年来传唱不停。
可就是这么一位不停书写奇迹的“西楚霸王”,却终于在垓下大战里,没扛住死敌刘邦的大军围殴。被一路追到乌江后,
如此悲壮一幕,也引来了后世无数咏叹。好些历史爱好者更大胆猜想,假如项羽当时看开一点,渡江回到江东老家,咬牙休养生息后再战刘邦,中国历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项羽能否翻盘成功?甚至至少与刘邦划江而治,建立一个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的强大政权。
也拜这类奇特猜想所赐,项羽壮烈自尽的一幕,也引来不少历史迷们吐槽:你看这西楚霸王项羽,就这么把大好的翻盘机会给葬送了,都是面子问题惹的祸。
那么问题来了,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得回到当时的“乌江现场”,复原一下《史记》里,江边亭长劝项羽渡江再战时的原话:“江东虽 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您只要占住了江东,是称王还是报仇,咱们都有本钱。
那么这个叫项羽宁死也不肯回的江东老家,真有这句话里说得那么强?
比起后来令孙氏家族雄踞南方的江东来,秦汉之际的“江东”,不完全是一个概念。
当时的江东地区,以《史记》的记载,西南方向有秦朝故将赵佗割据称王,福建方向也有越人聚众起事,协助刘邦攻打项羽。另外昔日项羽的故地彭城,也被汉军收入囊中,昔日楚国大司马周殷也倒戈投降,双手给汉朝送上战略要地九江。在地图上复盘下就知道,
当然,别看战略态势困难严重,但江东子弟兵的骁勇善战,当时也是天下闻名。理论上说,倘若项羽回去后,当地上下一心,即使面对汉朝围困夹击,理论上说,项羽也是有得拼。但另一个现实困难,却叫这个可能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江东的经济条件。
和后来的东汉三国时代不同,
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另一条:民心。
项羽驰骋战场多年,屠城坑杀、煮人烧人都干过,给百姓留下了残暴的印象,当然会认为他就算当上一国之主,恐怕也是个暴君。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且不说项羽刚愎自用,做不到从谏如流,项羽还怀有一种“妇人之仁”。比如,“鸿门宴”上,有机会杀掉刘邦他却迟疑不决,致使刘邦逃走,造成楚汉相争的局面,就是这种妇人之仁的最好体现。
再比如,项羽死后,抢夺项羽一部分尸体而受封侯爵的骑司马吕马童,早先正是项羽的马夫,追随项羽参加大小战役无数,多有立功,在项羽大封天下时却啥官职也没得到,仍是马夫一个,愤怒、失望之余背弃项羽转投刘邦——
所以,尽管项羽的神勇“天下无二”,却难逃悲剧命运。但是,盖世英雄的结局太惨,向来同情弱者的人们难免总是设想,假如项羽渡江会不会有机会东山再起?唐朝诗人杜牧也忍不住感慨:“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渡江真的可以卷土重来吗?
对于项羽渡江的假设,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显然看得很透彻了,他在《乌江亭》中写道:
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情节,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大家都知道,《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同时还是一部文学作品,
唐朝开国功臣后裔,却以凶残方式,亲手灭亡唐朝
张居正生前几句狠话,句句戳中明朝兴衰国运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