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友好的外国明星(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外国明星)

时间:2023-04-17 浏览:20 分类:娱乐资讯

2011年3月9日,骆家辉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他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

这位驻华大使还曾是首位当选美国州长的华裔,在任期间制定了扶持教育、整顿治安的政策,在华盛顿州居民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取得如此地位的他无疑是海外华人中的翘楚。

在出任驻华大使期间,骆家辉多次访问中国,并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将是一场重大的机遇,不应当把中国崛起视为威胁。

骆家辉

许多人对于骆家辉十分看好,认为这位华裔大使的到来,将会缓和中美贸易摩擦,促进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但骆家辉的所作所为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对中国企业的惩罚性关税用得得心应手,动辄发起反倾销,对中国态度极其强硬,毫不手软。骆家辉是一位不会说普通话的华裔,他做出了这样的答复:“我是百分之百的美国人,只代表美国人的利益。”

那么骆家辉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在美国白手起家,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的?在对待中美贸易的摩擦上,他又将作何应对?

美国人民的好州长

黄皮肤,黑头发的骆家辉,是美国的第三代移民,100年前,骆家辉的祖父骆世泽,怀揣着一份淘金致富梦,乘着蒸汽船离开广东台山,飘洋过海来到美国。

刚到美国的骆世泽举目无亲,也不会说英语,只能在一个白人家庭里当佣人,赚取微薄的酬劳。靠着打工赚的钱,骆世泽有了学习英语的机会,多年以后回到中国娶妻生子,这就有了骆家辉的父亲骆荣硕。

骆荣硕在13岁时,跟着骆世泽再度前往美国追梦。在美期间,骆荣硕还曾加入美国陆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但是因为自己亚裔的身份,退役后始终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靠着经营小餐馆,或者卖些杂货维持生计。

骆家辉

骆家辉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没有稳定的收入,只能居住在为退役军人准备的公共房屋中。五六岁的时候,家里人没有钱供他进幼稚园,骆家辉在家只会说台山话,很晚才开始学习英语。后来靠着帮家里打工赚钱,骆家辉才有了上学的机会。

尽管生活艰难,但这些锻炼了骆家辉的意志,他的心中也传承着父辈的致富梦。1968年,骆家辉毕业于西雅图的富兰克林高中,并成功被耶鲁大学录取,他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对于一些贫困的学生会给予补助,骆家辉在学校学习半年多,他的表现十分优异,顺利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加上骆家辉平时也会做一些兼职,他完成了耶鲁大学四年的学业,获得了政治科学学士学位。紧接着,他选择在波士顿大学进修 并且获得了法学学位。

对于骆荣硕而言,儿子的优异成绩让他十分欣慰,他衷心希望骆家辉能从事一些商业、医学等稳定的行业,有一份好工作,但骆家辉却有着自己的想法。

1976年,骆家辉来到华盛顿州金县,成为了金县检察院里的一名普通检察官。这里是骆家辉参政生涯的第一站,在成为检察官期间,他结识了一名竞选州议员的华裔,并帮助他成功竞选。

华盛顿州金县

这名华裔也没有忘记骆家辉,在他的安排下,骆家辉进入了华盛顿州参议院,担任这里的总律师。总律师这个职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无论是待遇还是薪资都无可挑剔。但骆家辉仅仅在这一职位上干了两年,就决定加入到州议员的选举行列中。骆家辉认为这样的生活更有趣,也更有意义。

1982年,骆家辉竞选成功,走进了那座他期待已久的州众议院。在州众议院中,骆家辉任职11年,期间还担任过州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管理监管州政府预算。

州议院

在骆家辉的任职生涯里,一直致力于改善本州的生活质量,为本州的人民们谋福利。华盛顿州有很多亚裔,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也面临着曾经骆家辉的困境。

骆家辉经常帮助亚裔谋求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正当收入,很多亚裔都对他连连称赞。因为自己童年时的境遇,骆家辉对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十分上心,让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成为他一以贯之的使命。

他的种种事迹被《西雅图时报》报道,并被选为该州最具影响力的立法者,华盛顿州政府员工们一致推举他为州议会风云人物。政府的承认和媒体的推波助澜,骆家辉在华盛顿州名声大噪,一时无两。

直到1993年,骆家辉迎来了自己事业的又一高潮,得益于州议员时期积累的声誉,骆家辉以54%的得票率当选华盛顿州金县县长,这一票数也是金县历史上的最高得票数。

华盛顿州

相比于骆家辉的亚裔身份,他的治理才能更加引人注目。尽管自己有着不错的声誉,但金县县长这一职位,容不得他马虎,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每天处理各项事物。

这是一场难得的历练,骆家辉的行事也没有辜负当地百姓的期望。在任职金县县长期间,骆家辉积极改进政府工作,对公务员展开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办事效率。

骆家辉还建立了一个国际社区广场,为无家可归的老人们提供住宅和各项基本服务。种种举措赢得了当地人们的信任,骆家辉也以此为跳板,在1996年的华盛顿州州长选举中击败对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州长。

在他走进华盛顿州州长官邸时,距离祖父踏上美国这片土地已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骆家辉感慨颇深,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过去,并表示:

“祖父打工的地方离这座官邸只有一英里,可就是这一英里,我们家花了一百年才走完!”

骆家辉

想到自己和父亲生活的困苦,自己努力向上攀登的艰难,骆家辉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他在上任伊始,就向所有人提出,政府不能保证所有人都会成功,但应该让每一个公民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骆家辉认识到教育对于改变人的命运的重要性,他开始改革教育制度,扩大师资力量,提高老师的收入,扩大教育支出以保证教育质量。

《华尔街日报》对于骆家辉的做法有这样一番评价:

“骆家辉在当地所落实的教育主张,将华盛顿州打造成全美国最宜居、最适合教育下一代的地方。”

骆家辉与奥巴马

打击犯罪和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一直是骆家辉工作的重中之重,依靠着他的不懈努力,华盛顿州的犯罪率连续十年逐年下降,靠着良好的治安被评为美国管理最完善的五个州之一。

至于骆家辉为什么严抓治安,骆家辉露出惋惜的神色,他的童年就曾遭遇过抢劫,带着武器的歹徒洗劫了父亲的杂货店,拿着枪威胁父亲交出钱财。

父亲怕歹徒伤害骆家辉,就没有反抗,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交给了歹徒。可是歹徒拿走了钱仍然不依不饶,朝着骆家辉的父亲开了一枪才离开。

这一枪打中了父亲的小腹,所幸没有生命危险,但这件事在骆家辉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因此上任后,骆家辉严抓治安,一直致力于维持社会秩序,让罪犯无路可逃。

骆家辉

此外,骆家辉上任州长之后,还练成了新的本领,他和商界的交往日益密切,得到了许多商业大亨的扶持与帮助。

美国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曾形容骆家辉和两位“比尔”关系亲密,一位是民主党籍总统比尔?克林顿,而另一位是比尔?盖茨。微软遭受危机时,骆家辉也会挺身而出帮助微软,公开为微软辩护。

比尔?盖茨

骆家辉清楚地知道,波音公司、微软等商业巨头居住于华盛顿州,才能促进全州的繁荣与发展。也正是骆家辉对于商界的看重,降低了华盛顿州的失业率,员工的薪资水平逐步提高,公司的利润也越做越大。

骆家辉祖父的“致富梦”被他实现了,而他现在开始追寻新的梦想,那就是“美国梦”。奥巴马曾说骆家辉令“美国梦”鲜活,他将和骆家辉一起,在这个时代继续实现“美国梦”。

在4年之后,骆家辉再度与竞争对手交锋,不出意外,骆家辉又是以大比分击败对手,实现州长连任。当时的华盛顿州,亚裔仅仅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华人在亚裔中更是不到一半,由此可见,骆家辉的支持者不只是当地的华人,更多的是赢得了当地非亚裔选民的支持。

骆家辉一路过关斩将,大有上升之势头,许多人都认为他会拿下第三个州长任期时,骆家辉却激流勇退,不再追求,转而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骆家辉来到一家著名的律师事务所,继续自己的律师生涯。鉴于他执政期间的管理业绩,他也被授予“世界公民”的称号。

一位“中国通”

2011年3月9日,骆家辉被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8月1日下午,骆家辉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进了华盛顿国务院,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驻华大使。

在接受任命时,骆家辉思念起自己已故的父亲,感慨道:

“如果父亲还活着,看见我成为美国驻其先辈国家的大使,将成为父亲最骄傲的时刻。”

骆家辉就任前的驻华大使也有很多“中国通”,即将卸任的驻华大使洪博培已经可以说一口相对流利的中国话,新中国成立前在任的司徒雷登还曾任燕京大学校长,与他们相比,骆家辉的普通话十分蹩脚,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他的东方面孔。

洪博培

不过,骆家辉在出任州长期间对于商业一直十分看重,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虽然对于中国的文化并不精通,但两国之间的经济来往,骆家辉处理起来可谓得心应手。

在他连续担任两届州长期间,他帮助波音以及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总部,开设工厂,建立必要设施。骆家辉任期中,华盛顿州对中国的年出口超过了50亿美元,较之前的出口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此外,为了推动华盛顿州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骆家辉曾多次以州长的身份访华,还落脚于广州,开设了一家贸易代表机构。2009年骆家辉出任美国商务部部长时,对于中国则更加“照顾”,跟随奥巴马数次来访中国。

奥巴马

可以说,骆家辉也是个“中国通”,不过他精通的是对华出口,把中国当成了美国的“摇钱树”。在2010年间,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已经有近6万个,实际投入646.25亿美元,让中国成为了众多美资企业的利润中心。

尽管在他出任商务部长期间,他在不同场合中做出表态,指名美国经济的未来,极大可能依赖于对华贸易,美国应当把中国的崛起看做一次重大机遇,而不是威胁。

但反观他的做法,骆家辉对中国企业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在他把中国当做“摇钱树”的时候,他对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却从未手软。

为了美国的利益,骆家辉频频对中国企业发难,多次使用贸易保护手段限制从中国的进口。2009年美国对中国进行了十余次“双反”调查,并对中国产铜版纸征收反补贴税以及反倾销税。

2009年9月,美国决定对价值约18.5亿美元的中国制轮胎征收重税,此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曾认为,当前存在“供应量大增导致市场混乱”的情况,而对中国收重税,则是对此种情况的回应。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2010年2月,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再度升级,中国制造的礼物盒和包装丝带也成为了摩擦的焦点之一,美国开始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以反制中国对美出口。

在谈论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时,骆家辉直言:

“我不清楚华裔身份所给予我的优势,我代表的是美国,是美国总统和美国人民。”

骆家辉

在被提名为美国驻华大使后,骆家辉对待中美两国的态度仍然天差地别。2010年6月,骆家辉曾公开发表言论,“用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随时准备于对话失败的情况下将中国诉诸于WTO”。骆家辉不仅表明了自己对华的态度,同时还在谴责中国的市场开放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

从他的种种行径上看,流淌着东方血液的骆家辉可能并没有对中国的那份特殊情感,许多中国企业对他“寄予厚望”,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甚至是天方夜谭。他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式处事方式,只会被他利用,反过来对付中国。

家乡的“英雄”

尽管中美贸易中骆家辉处处针对,但在他被提名为驻华大使后,他还是带着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回到了故乡台山。骆家辉一行10人,此次来华的目的也是寻根问祖、祭拜祖先。骆家辉曾言:“在我内心深处对台山有种十分特殊的感觉。”

骆家辉一家

台山当地的居民也十分欢迎骆家辉的前来,在当地村民眼中,他也算是个“成功人士”、“大英雄”,台山的居民也曾这样形容骆家辉:“我们所有台山人都以骆家辉为豪,他很爱自己的故土。”

在骆家辉回到故乡时,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也有好几万人,受关注的程度不亚于当地的明星。乡亲们在骆家辉的家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想见见这个从村子里走出去的名人。

在于乡亲们的相处中,骆家辉的形象更像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一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说话的时候也十分内敛,与那些政坛风云人物相比,骆家辉无疑是十分稳重而谨慎的。

在2008年,与华盛顿州结为“姐妹省”的四川发生大地震,骆家辉听闻此事,也赶回中国,前往灾情严重的都江地区,捐资捐物,看望当地受灾的居民,种种事迹也让他获邀前往四川担任奥运火炬手。

骆家辉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与他在中美贸易之间的角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通无线总裁兼CEO的王维嘉评价道

:“许多国人对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有很高的期望,但他更会在意美国人批评他胳膊肘子往外拐。”

王维嘉

意大利的《欧联时报》评价或许更符合真实的骆家辉:

“中国人须明白,血脉亲情只不过是埋藏于内心的一种情愫,骆家辉这样的华裔人士,从小就生活在西方,并且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当美国人、做美国事反倒成了他们的本分。中国人倘若是抱着自家人办好事的心态,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很多华裔的思想观念已经美国化了,但我们也要看清,骆家辉并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美国对华的贸易态度,稍有不慎便可能葬送自己的前程。作为美国政坛中少有的华裔,骆家辉断然不会拿自己的前途作为赌注,与美国固有的对华态度作对也并不明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