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谁才是真正主角(水浒传中真正的主角是谁)

时间:2023-04-17 浏览:19 分类:娱乐资讯

在梁山好汉中有两位军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他们分别是吴用和公孙胜。在梁山好汉排座次时,他们分别排第三位和第四位。而且,他们都是机密军师,在梁山好汉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了解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好汉中,智能型的人才都是独一无二的。医生、书生、雕刻家等等都只有一位,那么为什么唯独军师是两个呢?为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吴用和公孙胜他们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吴用擅长的是计谋,公孙胜擅长的是道术,他们两个加起来就天下无敌了,他们两个的出现是为了表现诸葛亮的完整性。《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关系吗?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近日,有学者查阅了《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资料之后,恍然大悟。梁山好汉之所以要虚构出两名军事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实实在在的原型是施耐庵要拿来做对比的。他们的原型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伯温和施耐庵自己。那么那个是刘伯温那个是施耐庵呢?

在读了施耐庵的资料后,我们发现,吴用的原型就是刘伯温,公孙胜的原型就是施耐庵自己。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有四个:

现实生活中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经历与吴用和公孙胜的经历是相似的。

公孙胜和吴用两个几乎是同时在《水浒传》中出场的,期初公孙胜和吴用都是跟随的晁盖,后来晁盖上了梁山二人也跟随晁盖一起上了梁山,当晁盖在曾头市中被杀后,吴用选择了辅佐宋江,而公孙胜看不上利用梁山好汉的宋江因而离去。吴用和公孙胜的人生因此有了些许的差别。

说回到刘伯温和施耐庵。刘伯温和施耐庵也是同时代的人,两个人都是元末明初的知识分子,而且都精通兵法天文数理。两人都是因为仕途不顺,所以最后决定隐居。刘伯温和施耐庵之后又参加了农民起义军,最初都是参加的由郭子清领导的起义军,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最后走向了殊途。刘伯温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帮助朱元璋夺取了天下,施耐庵加入了张士诚的队伍。施耐庵为什么没有帮助张士诚取得天下呢?因为后来施耐庵看不惯张士诚独断专行不纳忠言的态度,而离去,这点和公孙胜还是很像的。

《水浒传》中宋江多次去请公孙胜出山同样符合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经历

在《水浒传》中有宋江请公孙胜出山的精彩故事,当时是吴用请戴宗和李逵去公孙胜的家乡请他出山的。其实,这段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的发生活。刘伯温曾经向朱元璋两次建议,让朱元璋请施耐庵出山,并且告诉朱元璋,施耐庵的才能比自己高出一截,如果让施耐庵辅佐,大明王朝会更加的繁荣。朱元璋很高兴并且多次派人去请施耐庵出山。施耐庵总是以有病为由推脱掉了。

《水浒传》中宋江在征讨方腊的时候再度归隐是为了证实作者自己归隐的事实

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除了几大唯一的智能型好汉被朝廷征用外,公孙胜也是主动辞官归隐。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有迹可循的。施耐庵和张士诚手下的几位核心某事在看不惯张士诚的作风后陆续以各种理由辞官归隐,这最终导致了张士诚的死亡。这与《水浒传》中在征讨方腊之前的战无不胜和在征讨方腊的惨重伤亡相比是类似的。

吴用和公孙胜的结局也是衍射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结局

在《水浒传》中,吴用一直辅佐宋江,直到宋江被奸臣所害,宋江在死后托梦给吴用,最后吴用以兄弟之情吊死在忠义堂。而归隐山林的公孙胜云游四海认真学道最终安享晚年。现实生活中,刘伯温和施耐庵的经历也与之类似。

虽然刘伯温尽心辅佐朱元璋得到了天下,也使自己名扬四海,让自己与姜子牙、张良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千年一遇的军师。即便自己最后想归隐山林,但是最终还是被朱元璋给毒死了,这似乎与吴用的结局没有什么差别。而此时的施耐庵,却教书写作安享晚年,并且以自己的经历创作了《水浒传》。

所以,施耐庵在《水浒传》108条好汉中,虚构了两名军师,是将自己与刘伯温的经历融入了《水浒传》中。施耐庵和刘伯温两人虽然都是雄才大略之人,有自己的志向和报复。但是因为两人对功名的态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最后问题来了《水浒传》中的真正主角是谁呢?宋江还是吴用和公孙胜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留给大家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