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电影观后感1000字(大鱼电影观后感300字)

时间:2023-04-17 浏览:33 分类:娱乐资讯

因为疫情宅在家里,有空又重温了一部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改编自丹尼尔·华莱士同名小说的奇幻电影《大鱼》。

这是一个父亲一生的故事。是一个父亲终其一生都在给儿子讲述的故事。巨人、大风雪、城镇、连体女人、数不清的笑话。儿子越长大,越不相信。他对父亲的故事和笑话都厌倦了。父子渐渐疏离。当父亲的一生就要过去,儿子终于潜入父亲的世界。最后,父子二人经历了一场由现实世界的医院到幻想世界河边的逃亡之旅,在儿子以及众多曾经被儿子否认存在的奇怪的朋友们的面前,父亲变成了一条大鱼,游向了远方……

初识《大鱼》是因为偶然在西固新华书店看一部来自丹麦作家J·C龚达尔著的《我常常高兴》时,从书中掉出的一份海报,上面除了二十来部北欧现代文学简介外便是对大鱼文化出版社经营理念的介绍,以及为什么要起名叫做大鱼的缘由——人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阅读好书可以让人扩充见闻,引领心灵向更多的方向去探索,拓展生命和思想的维度。

尽管相比《肖生克的救赎》、《绿里奇迹》、《钢琴家》、《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而或是《末代皇帝》、《霸王别姬》这些豆瓣高分电影,9.2的优酷土豆评分并不算出彩,但电影本身给人的思考相比前面这些或许要更多一些。一直以来都深切的认同“一本好书一定是可以引发人的思考,让人在思考中有所得,产生疑问、思考甚至共鸣,而非有意无意像个老学究一样的强行灌输自己的某些思想观念给读者”这一读书理念。诚然,之所以非常喜欢《大鱼》,正是因为在自己看来它做到了这一点。

20而或是30岁本该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龄就能看到自己60岁、70岁样子那种一眼望到尽头的人生或者亦步亦趋重复他人生活的人生细思之下有时令人惊恐忧惧,尽管很多人也乐此不疲为了那份可以预见的稳定和前景在倾尽全力的去向那种生活靠拢,或许那只是一种对待生命和生活方式的态度,至于是否有所得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赖个人选择无谓好赖之分。

幻想,每个人都曾强烈的有过,尤其是孩提时代,从来都不缺各种天马行空的幻想,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渐多经历了人生一系列加减法运算被生活是世界打磨圆润,贴上成熟、稳重、老练、持重、稳健等一系列标签之后,幻想这一特质却越发奄奄一息。常常在想,人生除了加减两种算法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比如乘除或者平方、立方的运算?幻想之于人生是否也可以算作乘除、平方或者立方运算?

人生逆旅,光阴过客,像夏目漱石《草枕》中“行旅在途,结草为枕。只盼望在非人情的世界里逍遥片刻。”这一成年人对于幻想的总结性陈述也值得读者去品味思考吧!

可以甘于平凡朴实却不宜浸于平庸随众。加一些幻想,加一些热忱;减一些事故,减一些羁绊;不拘于情,不滞于物;轻装上阵,走自己的路,看独特的风景;满怀好奇的去探索感受这个世界,毕竟人云亦云的话语惹人厌烦,千篇一律的人生也同样乏味无趣。

面对未知的人生和际遇心存憧憬和激情,就像那首以电影《巴斯特的歌谣》为素材剪辑出的MV《Heart of gold》中唱的“I want to live,I want to give,I've been a miner,For a heart of gold.……”。赤子一般,满怀热情和幻想去坦然、不受拘束的拥抱自己的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