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衣少食的反义词是什么词(缺衣少食的近义词反义词是什么)

时间:2023-04-17 浏览:32 分类:娱乐资讯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对一个人来说,什么事情应该排在第一位?答案是吃饭。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古文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我的理解是说英雄老了,是否还有作为,凭其是否还能吃饭就看得出来,似乎饭量越大,力量越大。

古诗句“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是说既然分别了,还是各自保重,多多吃饭吧。

另外,民间对吃饭还有骂人的说法,诸如:饭桶、酒囊饭袋、饱食终日。

有骨气的人,不吃嗟来之食;饿死不当盗,讨米无人笑。

凡此种种,说明吃饭是人类的头等大事。

其实,还有一件事,排在头等大事之前,成为头等的头等大事,就是穿衣。饭在家里吃,没衣穿出不了门。

“衣、食、住、行”概括了人类生活。衣就排在第一位,食是第二位。人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把衣排第一位,食排第二位。“锦衣玉食”与反义词“缺衣少食”,也是衣排第一位,食排第二位。

关于衣的说法就太多太多了。如:衣衫褴褛、衣衫不整、衣冠禽兽、衣冠楚楚,等等,都是负面词。

正面词有:衣食父母、衣食无忧。

形容词有: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衣是人的威,钱是人的胆。

俗话有:穿衣见父,脱衣见夫。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穿衣应该排在第一位,吃饭排在第二位。

远古时代,原始人皮身毛体。后来进化到一定的程度,就采树叶和剥取其它野兽的皮毛遮羞御寒。发展到封建社会,衣服就有了四种功能,一遮羞,二御寒,三审美,四区分阶层。

封建社会,平民是不能穿官服的。发展到现代社会,着华服者,不一定是富豪,穿布衣者,不一定是穷人。

人们在吃上,区别不太大。因为肚子都差不多大,即使餐餐美味佳肴,也只能吃可以消化的东西,不可能吃金吞银,否则,吃了上顿,没命享受下顿。

人们在穿上,区别简直天壤之别。普通人,一块粗布就可遮羞御寒;讲究人,穿金戴银,珠光宝气。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穿衣观。

有的人穿衣,是为了炫耀、显摆。如“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西楚霸王项羽虽然兵败自刎乌江,但他这个老实的比如,让老百姓喜欢了他几千年。

有的人穿衣,是为了取悦他人。如“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大多数人穿衣,是为了愉悦自己。每买了一件合身的好衣服,人显得年轻精神爽,如同换了一个人。而且穿衣服格外讲究的人,品位不会差到哪里去,除了少许自私自利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甚至穿好衣服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曾看过一篇警察与小偷的小说,一伙小偷翻墙越室偷东西,各有分工,有的入室偷物,有的在外接应,有的扮警察在马路上望风。当负责望风的小偷穿上一身警服后......竟然忘了自己的身份,变得正气凛然,俨然成了一名警察。他看见同伙鬼鬼祟祟地出来了,准备逃离现场时,吹响了警笛。故事令人忍俊不禁,引人深思。

最后,还有不少的人穿衣,就是为了衣服的实用功能,遮羞御寒。比如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也曾读过社交礼仪方面的书,关于穿戴仪表一章,我铭记在心。头常洗,发常理,衣服要整洁、合身得体。

在颜色搭配上,从头至脚穿戴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颜色。衬衫扎进裤里显精神,棕色皮带配棕色皮鞋,黑色皮带配黑色皮鞋等,我都了然在心。

我皮肤较黑,格外挑衣服。一般的衣服穿在身上,把人抬不起来。十多年前,我离异单身,多次相亲失败。几位才来到我们部门实习的女大学生帮我总结了原因,一致认为是我不会修饰自己。

我特地请三位女生吃大餐,餐毕帮我到商场挑选衣物,结果仨女生把一家大型商场男装区的衣服挑了个遍,都没有适合我的。衣服试穿在我身上,都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好不容易挑了一套有款有型有质地能把我抬高像帝王的衣服,我又舍不得掏钱买,因为那是豪门公子穿的,不适合我一个公司小职员。

即使倾家荡产买下了一套贵重衣服,穿在身上,我也不舒服不自在,甚至不知怎么走路了。最终,三位女生感叹稀泥糊不上墙,舍我而去。高档衣服我消费不起,中不溜秋的衣裳,把我抬不起来,索性我行我素,就购买便宜衣服穿。当然,地摊货,我不屑一顾。一般都是上大型超市的服装区选购衣物。

自从2005年贷款在武汉买了一套住房成为房奴,我更没闲钱在穿戴方面讲究华贵气派。为了省钱还贷,别人节衣省食,我节衣不省食。衣服能遮羞即可,饭得好好吃。否则,饿坏了身体,什么都没了。

后来遇到了在某品牌服装店当导购员的某人,我的穿戴才有所改观。真是从一个男人的穿戴,可以看出他身后是个什么女人。几年后,我发现某人每次给我买衣服,都挑便宜的买,开始穿还行,挺风光,过了不久,衣服就没款没型了。而且每次帮我挑衣服,至少要100元红包,另外还得请她吃大餐,两人每次吃掉两三百元。不久,我心疼钱,不再让某人帮忙挑选衣服,我一律网购自己看中的服装。

我想,有色人种也是要穿衣服的,难道他们只穿一种适合其肤色的颜色的衣服吗?这样岂不太单调了?因此,我网购衣服不再顾忌什么,看到某件喜欢的衣服,而且价格不贵,我就下单。我也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我不求人,吃自己的饭。

没想到前年九旬老娘来武汉我家小住,她发现我衣柜里有几套好衣服而不穿,每次回老家都是穿一身磨得发白的牛仔服,很是气恼。老娘说,你穿差了,人家看不起你的。

不得不承认,穿差了,遭人冷眼相看。最主要的是穿好了,自己也感到格外精神。但我有限的资源,不允许我在穿戴方面太讲究。生活中,许多东西是刚需,不能省,诸如看到一本好书,必须买下,有好看的电影,一场也不落下。穿戴方面,能省则省。

着装反映经济地位。万一某天大发了,可能我也不会穿金戴银。古人云:财不露白。穿气派了,我不担心强人惦记,或抢或偷,而是衣冠楚楚,就应当时刻履行富豪相应的义务,言谈举止都要保持绅士风度。遇到乞丐,至少得掏出几枚硬币吧。想想,还是穿一身牛仔服自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