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特属于高密东北乡,那股由来已久,熟悉的文风。
故乡是滋养文学的沃土。
刘震云的作品,笔出故乡河南延津县;贾平凹的故事,依托老家陕西丹凤县;莫言文字里的人物,生长在高密东北乡。
文学创作,大都源于生活。
《晚熟的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首部作品,这部短篇小说集中记录了一些小人物的百态人生,笔触延伸得很长、很远,但距离你我又是前所未有的近。
12个故事,12种况味。今天,我们来看看莫言笔下的几个人物。
《左镰》主人公田奎,“我”儿时的玩伴。他用左手拿镰刀,故称“左镰”。
他的右手被父亲割掉了,因为幼时带头往村里的傻子喜子身上扔泥巴。
田奎的左手比别人的右手还利索,不管是写字还是割草。
我喜欢田奎对待磨难的态度,坚韧,无畏,勇毅,像极了田里拔节向上的玉米,咔咔作响。
《晚熟的人》主人公蒋天下,也是“我”儿时的玩伴。
大家都觉得蒋天下特别傻,因为傻,在税收年代被免了税。
蒋天下说自己是“晚熟”,晚于别人“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
“我”成了作家,蒋天下买了我家旁边的地,建了房子,开了公司,赚了钱,却违规占地,一夜之间回到零起点。
这是个爱钻空子的人,瞅准时机发家致富没有错,但别去触碰法律的底线。
《等待摩西》主人公柳卫东,原名柳摩西。那个年代,“摩西”名字洋气,犯了阶级立场的忌讳,改名“卫东”。
爷爷没改名,一直叫柳彼得,资深基督教徒。挨批斗时,挨了孙子卫东两个大嘴巴子。
后来卫东倒腾物资,又莫名失踪,媳妇孩子没饭吃,没钱看病,有肉吃的爷爷也不管她们。
“我”找了卫东很久,三十年后他回来了,“我”急忙赶去问他三十年前去哪了,却在门前止步,转身离去,继续等待摩西。
回来的究竟是卫东,还是摩西?等待的究竟是摩西,还是卫东?我还没想明白。
《诗人金希普》主人公金希普,笔名取自诗人普希金。
看上去,是个成功的诗人,名满天下,与很多领导合过影。
用我的家乡话,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喷子”,满嘴跑火车。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经常自称与某某领导是朋友,一起喝过茶,一起照过相;在某某部门有背景,有后台,某某个朋友托他的关系安排了好工作。
其实,就是一个骗子。靠着嘴皮子功夫高,骗吃骗喝,甚至骗钱。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表弟宁赛叶》主人公是“我”的表弟,笔名“宁赛叶”。
年轻时,被金希普骗着入了诗社,不好好学习,整天搞些虚头虚脑的小报。
长大后,眼高手低,工作干一个败一个,还都是人家的错,自己没有一点错。
表弟对“我”极其不服,借“我”的名,还言语讥讽坏“我”的名;央我找工作,还给“我”脸上抹黑下不来台。
这简直就是愤青一枚,眼高手低,一事无成,啃老尚不知足,吐槽社会,不知上进。
《地主的眼神》主人公孙敬贤,是个老地主。
他的眼神曾经出现在“我”上小学时的作文里,因此出了名,阶级划分时恨极了“我”。
但他没什么眼光,家里地不少,全是贫瘠的土质;“我”家地不多,划了中农,却都是肥沃的土壤。
倒是他的孙子没有忘本,始终耕作在土地上,保持农民本色。“我”也因为那篇作文带来的愧疚,想要帮地主孙子承包更多的土地。
一个人可怕的不是眼神,而是心。
有颗积极向上、不贪不占不黑不窄的心,就是好人,是应该帮助的人。
因为,天道酬勤。
这本短篇小说集中的人物,都和“我”有些关系,有些联系,有些因缘。
“我”是不是莫言本人,我不能妄下结论。
然而,从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特属于高密东北乡,那股由来已久,熟悉的文风。
这些人物,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了些,更如常了些。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