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不少中国家庭中,
女性被默认需要承受更多的家庭责任
,尤其是在孩子的照料方面,即便是女性选择外出工作成为职场人,她们也仍然
要比伴侣承担着更多的育儿压力
。
对于职场妈妈而言,分身乏术的她们,常常过着一种24小时不下班的生活,在白日里,她们
应付着朝九晚五的工作
,在夜晚她们又需要
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扑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
近年来,有关
“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
的话题被更多次谈及,这也使得人们对于
职场妈妈的处境
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
《职场妈妈不下班》
一书中非常详细地描述了
20世纪下半叶普通的美国家庭
所遭遇到的
照料危机
。彼时,美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结构转型,这使得原本收入稳定的
蓝领阶层收入骤减
,同时低薪的服务业开始不断扩张。
另外,当时的美国政府还
削减了一系列的福利措施
,中产家庭生活质量大不如前,
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直线下降
。
为了分担家庭经济压力,不少家庭中的
女性开始走出家庭
,逐渐
由家庭主妇转变为职场女性
。与此同时,男性和女性双方平均的工作时间有所延长,他们分散在家庭方面的
时间和精力都大打折扣
。
面对本就存在的照料需求,
职场女性们常常会处于分身乏术
的处境之中。于是,家庭中的争吵频繁上演,夫妻俩不断地
争论彼此的家庭职责
,由此
家庭照料危机愈演愈烈
。
显然,虽然《职场妈妈不下班》这本书描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但是同样的照料危机
在时至今日的中国也仍然存在
。当女性们的身份标签
不再局限于家庭主妇
时,作为一名职场妈妈,她们所面临的照料危机仍然
或明或暗地显现和存在
着。《职场妈妈不下班》:想要解决照料危机的四种可能途径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解决照料危机的
四种途径
。第一种方式便是
要求职场女性回归家庭,回到传统的家庭模式之中
。
但是显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这种方式并不可行,当女性收入成为家庭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贸然的要求,职场妈妈回归家庭只会导致整个家庭的
经济结构、生活质量、开支花销
等方面发生骤变。
书中提到的第二种方式是一种被称为
“后现代”的模式
,意在要求
降低照料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照料的价值被人们选择性忽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极力地
压制自己被照顾需求
,
照料质量由此明显下降
。
书中所提到的第三种方式是一种
完全社会化的模式
。这种方式提倡
把孩子送到托儿所
,让孩子在机构的帮助下满足自身的照料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方式更为
实际、有效和理性
。
最后一种方式指的是
顺应现代潮流,同时注重照料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把
公共机构的介入
作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家庭中的
男性和女性要共同分担其余的照料责任
。也就是说,这种方式倡导的是机构和家庭共同分担照料压力的模式。全世界的职场妈妈都一样,女性总是承担着更多的育儿责任
显然,不管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还是在现今的中国,作为一名职场妈妈,她们的
身份角色远非只有职场属性
这一种。在家庭生活中,
妈妈的角色无可替代
,这并不会因为她们的职场属性而有所削减。
不管是出于
传统的家庭观念
,还是受到
男性社会属性更强的理念
影响,女性总是
被要求承担更多
的家庭责任,尤其是在育儿这件事上。
虽然说在日常照料中看起来
女性更加擅长和适合照顾孩子
,但是在
推崇实现个人价值
的当下,女性的未来成长并不应该局限于家庭,她们
也应该和男性一样拥有追求自我的权利
。
当
理想和现实存在明显冲突
时,职场女性的尴尬境遇使得她们
承受更多的心酸和无奈
。正如在职场应聘时,男性很少被问到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但是对于已婚已育女性而言,这却是必问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下,职场妈妈们
不得不24小时连轴转
,在职场和家庭的身份角色中
无缝衔接,巧妙转换
。而如何
真正地在带娃和工作中寻求平衡
便也成为了职场妈妈的必修课之一。作为一名职场妈妈,如何在带娃和工作中寻求平衡?
1.提高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家务参与度
这里提到的家务不只包括家庭环境的日常整理清扫,同时也包括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当这些家务压力
不再全都由职场妈妈一个人来扛
时,他们便会有机会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尤其是提高家庭成员中的
男性家务参与度
,这不仅可以让职场妈妈在家庭中的付出被看到,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她们
赢得更多的尊重
。
2.调整放在工作上的时间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便已经成长为超人妈妈,职场女性们也需要有
充足的休息时间
。当家庭照料需求明晃晃地摆在眼前时,职场妈妈们也只能通过调整放在工作上的时间
来实现整体时间分配的平衡
。
3.适当借助社会机构的帮助
相较于全职妈妈而言,职场妈妈完全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有所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照料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职场妈妈而言,适当的借助社会机构的帮助,这对于
减轻自身的育儿负担很有成效
。
当然,这不是在劝告职场女性把孩子全然扔到托儿所而不顾,
重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互动,实现私人化照料
,这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更为可行。
除此以外,照料的社会价值也应该被人们看到和认可,正如时下人们对于家庭主妇是不是独立女性的争论一样,显然照顾家庭的工作并不轻松,但是它的价值却在长期以来被人们选择性忽视了。
结语:
职场女性在工作和育儿中的无奈和辛酸应该被更多人所看到,当家庭遭遇照料危机时,没有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可以独善其身。丧偶式育儿或者诈尸式育儿不过是伴侣中的一方在逃避家庭责任,这个锅不应该完全由职场妈妈来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