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市直机关及中省直驻连单位830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中心城区各社区报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我今年40岁,和电脑版面打了近20年交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做了“大白”。今年7月底,我下沉到甘井子区泡崖街道玉峰社区,参与核酸采样和其他日常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这个社区男性工作者很少,常态化核酸采集时,我被分配到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
这几天大连疫情状况有了变化,从8月29日那天开始,核酸检测的工作量明显加大了。
我爱人是医大二院的医护人员,疫情期间她也忙碌。核酸检测从早晨6点开始,我5点起床先把她送到单位,再把孩子送到姥姥家或者拜托邻居照料,然后去社区上岗。因为我下班晚,她要倒班,两人基本说不上几句话。
这几天最大的感觉就是人多,工作量大,我们这个点一天就采样3000人。我已经连续工作9个小时,只有吃饭的时候能歇一会,其他时候都要穿着防护服,走来走去,反复提醒排队的人保持距离、戴好口罩、不要随地吐痰……
穿着防护服在大太阳底下站一天,真是太热了。为了少去卫生间,一天基本不怎么喝水,就觉得身上脸上火辣辣的热。最难受的是之前发出入证时被蚊子叮的大包,又肿又痒,穿着防护服还没法挠。
大多数人都能理解配合,但非常时期也有不冷静的人。
9月1日中午,因为医护人员也要换班吃饭,两个采样点就合并成一个。一个老大爷嚷嚷:“你们是服务的,这么多人,怎么还吃饭?”我当时有些生气,也替医护人员抱不平,就跟大爷解释,但大爷始终不理解,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插队,临走还说了很难听的话,用拐杖使劲戳我的脚,真挺疼!
旁边排队的居民不让呛了,七嘴八舌地说他,还让我报警。我觉得大多数居民对咱们的工作还是理解认可的。疼在身上暖在心里!
跟社区人员一起工作,才知道他们有多不容易。疫情期间,很多人都住在单位,桌椅板凳随便一搭就能凑合一觉,有个行军床都是奢侈的,从早到晚忙活。我已经把自己当成玉峰社区的一员了,他们那么辛苦,我愿意分担工作。
基层工作,真是挺辛苦,也有委屈。
社区有天来了个老大娘,对一户只发一张出入证不理解,进门就大吵。我耐心地听她诉苦,反复给她解释,大娘的火消下去了。她说小伙子给你添麻烦了。我说我父母也是您这么大年纪,很多事咱们都得慢慢沟通。临走时大娘说,再也不来找了,还说谢谢我。
瞬间满足感爆棚!社区书记表扬了我,说我会处理问题了。我一个40岁的人,别说还真挺高兴!
下沉以来,每天都有点滴小事感动我。住在社区的大学生只要没事就主动来当志愿者,忙乎得满头大汗;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搬运物资,我的车成了工作用车,但我觉得特别充实;还有那些做完核酸检测的居民跟我说“小伙子谢谢你,工作真到位”的时候,我觉得苦累瞬间烟消云散……
9月2日,我第一次接到任务穿上全套防护服,成了一名“大白”。作为桃源街道长利社区的志愿者,我接到的任务是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扫码。
我们桃源街道是这一次疫情的“重灾区”,我也没想到第一次当“大白”,任务就这么艰巨。
一行三人:社区网格员负责带路、开门,统计人数,医护人员负责核酸检测,我负责扫码。
素不相识的“铿锵三人组”出发了。
因为入户的人员多是密接,所以按要求一人一管,不仅要进行咽拭子采集,还要同时进行鼻拭子采集。我的任务就是“扫扫扫”,先扫箱子的条码,每一栋楼单独封箱;再扫采样管的条码,每人一管;最后扫健康码或者身份证。
第一次穿防护服不适应,总觉得路上凹凸不平,好几次差点把自己绊倒。
爬山、爬楼,一口气上了6楼,还没开始,汗水就流了下来。敲门、扫码、检测,我们重复着这样的流程,虽然我是第一次扫码,但没有拖后腿,我给自己点个赞。
我们仨配合着,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这栋楼的工作。
“我们什么时候能出去?”“什么时候来给我们楼消杀?”“垃圾怎么收?”“我们怎么订菜?”……隔离居民的问题很多,有的居民在家憋得实在难受,趁着核酸检测跑到走廊里,尽管只迈出家门一步,也有些小兴奋。
我们理解居家的难,居民也理解我们的不易。
入户采样,基本上一小时一栋楼,最耗时的不是采样和扫码,而是开门。
下午入户,我们就遇到了一件趣事:一位90岁的独居老太,敲门没人应声,我们以为家里没人。问了邻居才知道老太耳朵不好使。邻居说:“你们使劲敲!上次有人敲了半小时老人才给开。”我们仨瞬间石化。
好在这时楼长听到了敲门声,在家喊我们:“我给老太打电话吧。”于是,就产生了这段经典对话:
一段大约六七分钟的电话,把我乐得直不起腰,疲累也瞬间一扫而空。
楼道里光线昏暗,到最后我眼睛都花了,看东西都是重影。一手拿着居民的身份证,一手拿手机,手都是抖的,得两只手才能拿住手机。
上午下午加起来6小时,我们为6栋楼的120多位居民进行了核酸检测。很多居民第一次做鼻拭子,很不舒服,但是做完后,他们会忍着不适跟我们说:“你们真辛苦,谢谢你们啊。”
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彼此会心一笑,我问自己:还累吗?
9月1日晚,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疫情当前,疲惫之下,总有些温暖不期而遇:有要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车送给我们的可爱宝宝;有因为听到我们一句无意间呢喃,便送给我们一袋新鲜水果的暖心阿姨;有在午休吃饭时,跑过来给我们送雪糕的漂亮姐姐;有送我们免费羊汤的餐厅老板……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但只要我们互相信任,彼此守望,就没有哪片阴霾不会消散。疫情隔不断感情,真心能唤醒信心。若道残秋不是春,东风必定送春来。
回想起下沉社区时的一幕幕画面,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
作为支援社区的机关下沉干部,我和同事们早上4点多就起来,4点半吃早饭,5点多就来到核酸采样点。
从早上5:20开始,我和搭档的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扫码、采样,将近1点还没吃上饭,只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网课的时间。
咕噜噜……肚子传来一阵阵叫声,我们两人都已经饥肠辘辘,只好开始“望梅止渴”,嘴里自言自语念叨着“我想吃薯片儿,我想吃辣条儿,我想喝奶茶,我想吃桃子……”
一位刚做完核酸的大姐听到了,立马说,“桃子啊?我家有!”“不是不是,我们自言自语,我们不是那个啥,不是跟你要桃子的意思。”我不好意思地赶紧解释。
大姐转身走了,我和搭档继续忙碌。
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人在后面说“你看你俩中间儿”。我们还挺纳闷儿,低头一看,一个纸袋儿里边装着五六个桃子放在我俩中间。每一个桃都很大,洗得干干净净,每一个桃子都用单独的食品袋儿装好。
那一刻,我和搭档的心里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浑身充满了力量,觉得还能再干3小时。
爱心“投喂”,暖胃又暖心!“你大姐还是你大姐,蟠桃仙子就是你。”我和搭档又调侃起来。
工作是有些辛苦,但穿插在其中的温暖把什么都化解了。
很幸运!在大连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遇到一群可爱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和图片由网友提供或来自网络。
如有违反到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删除处理。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3 nvsheng.cc 女生-个人图集收集 蜀ICP备2021006193号-3|川公网安备 51130202000403号
发表评论